作为留学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回国时被父母拉着在亲戚面前表演说英语 。
记得刚留学第一年回到家,父母都让我露两手英语,即使心里大大的无语,但还是硬着头皮,来一段freestyle的自我介绍。
虽然父母一定觉得无比骄傲,但是只有留学生自己知道,好不容易刚从在万众面前presentation的紧张和尴尬中缓过来,没想到回国还要再来一遍......😭
记得之前引起很多人共鸣的一个事情,就是在用外语打电话问酒店前台送水,每次都要在心里要预演好几遍要怎么说。
有时候不是因为自己的口语不好,只是这个每次当转换成外语时的心态就是会紧张,结果就会出现嘴瓢......
那么为啥子会这样呢!?
使用第二语言时感到的焦虑紧张,我们可以用认知负荷理论来解释。
认知负荷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我们来简单看一下:
工作记忆 (Working memeory)
工作记忆是人类用来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认知系统。它的容量非常有限,只能同时处理少量信息。
长期记忆 (Long-term memory)
长期记忆是存储知识和经验的地方,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将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内在认知负荷 (intrinsic cognitive load)
与学习材料的复杂性有关,并受到学习者先前知识的影 响。例如你去阅读一本包含大量学术语言的物理教科书一定比你去阅读漫画书需要更多的付出认知努力。
外在认知负荷 (extrinsic cognitive load)
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和学习环境有关。比如很多同学喜欢在噪杂的咖啡厅学习,而有的人则里更愿意去安静的图书馆进行复习。
增生(有效)认知负荷 (germane cognitive load)
与组织和处理信息以构建意义和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结构有关。
在使用第二语言时,认知负荷通常会显著增加,这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体需要同时处理语法、词汇、发音和句式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这些因素都显著增加了内在认知负荷。
对于非母语者来说,这些任务比使用母语时要复杂得多,因为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语言规则。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许多语言处理过程尚未自动化。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有意识地思考和构建句子,而不是像使用母语那样几乎不费思考。这种有意识的处理需求增加了增生(有效)认知负荷。
使用第二语言时,人们通常更担心犯错误,这种担心本身就是一种额外的认知负荷。担心犯错和被他人评价的心理负担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紧张感。
当然,除了语言结构本身的挑战之外,使用第二语言还涉及对新的文化和社交规范的适应。这需要大量的认知资源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差异,从而又增加了外在负荷。
你看,这增加那增加,咱能不紧张吗。
即使在说母语的时候,我们都会紧张然后出现错误。所以当我们使用第二语言嘴瓢的时候,务必不用感到羞耻和难过!!!
当然咱们为了减少使用第二语言时的紧张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管理认知负荷。比如通过逐步增加语言复杂性、在让你感到舒适安全的的环境中练习、以及通过各种方法增强语言学习的自动化程度。
同时,提高自我效能感,即对自己使用第二语言的能力的信心,也可以有效减轻因担心犯错而产生的认知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