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文摘
2024-11-22 18:52
内蒙古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金秋时节,天高云淡。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以北的民族团结园内,民族团结誓词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亲切勉励他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70多年来,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普洱的沧桑巨变,但不变的是各族群众一心向党的共同情感。2024年9月25日,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园里,当地群众参观民族团结誓词碑。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摄1950年,刚解放的边疆大地百废待兴。当时的普洱专区共辖15个县,居住着哈尼、彝、拉祜、佤、回、傣、布朗、苗、瑶、壮、基诺、傈僳、汉等民族,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很多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过着刀耕火种的贫困生活。为增进边疆民族对祖国的了解,增强民族团结,党中央决定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从各民族中选派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由于刚解放,边疆民族不少土司、头人心存疑虑,不愿参加。当时的邦箐佤部落头人拉勐,是头人中的代表人物。由于长期蒙受外族欺凌和国民党反动派欺压,拉勐总结出一句“箴言”:“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他怀疑这次观礼是政府想用调虎离山之计算计他,便提出一个条件:“你们让一个人来押在我的寨子。要是我回不来,按佤族的规矩,就把这个人杀了。”组织少数民族代表赴京观礼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时任澜沧县竹塘区区长的龚国清义无反顾将年仅15岁的儿子送到拉勐家做人质。拉勐没想到区长把自己的儿子送来,没有理由再推辞。经过不懈努力,普洱地委共动员了拉勐等43名各民族的土司、头人和代表,组成赴京国庆观礼团。国庆大典当天,代表们站在观礼团中,亲眼见证了激动人心的时刻。观礼结束后,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们,毛主席握着拉勐的手说,“各民族要一律平等、和睦友爱,团结起来”。在毛主席的亲自安排下,代表们分别到天津、南京、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参观,受到热情接待。此行使代表们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新中国的认识,也深深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1950年底,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召开,决定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心。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按佤族习惯剽牛卜卦,喝咒水盟誓,各族代表共48人在民族团结誓词下用汉文、傣文、拉祜文签上自己的名字。民族团结誓词及签名按原样刻在石碑上。从这一刻起,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历经70余载风雨沧桑,誓词碑上的文字虽已斑驳,但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深深烙印在普洱各族人民心中。在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内居住着11个少数民族,这里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溪流,可谓“一山一景,一水一色”。这个充满傣族风情的美丽小镇也是誓词碑傣族签字代表召存信的家乡。解放初期的整董贫穷落后。年少的召存信毅然从这里走出去,1949年北上寻找共产党协助解放西双版纳,1950年向毛主席敬献金伞,第一个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字……他数十年如一日,带头积极宣传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致力于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开创了西双版纳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条公路、第一家银行、第一个邮局、第一个糖厂、第一个水电站等,成为深受西双版纳各族群众尊敬的“老州长”。召存信的侄外孙女赵珍回忆起过去十分感慨。她说:“爷爷经常教育我们,只要把各族群众拢在一起,事情就能做好做成。”为了更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整董镇党委和政府带领各族群众积极发展茶叶、咖啡、坚果、橡胶等特色产业,居民收入有了显著提升。赵珍也成立了帕萨锦纺织合作社,创新开发民族服饰、茶席、挎包等手工艺产品。“我带着哈尼族、瑶族的姐妹们一起做傣族织锦,把各民族的图案融合在一起,将傣族传统融入现代生活,这样年轻人都很喜欢。”赵珍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2023年9月14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芒景村的文化活动室,布朗族老人苏国文(右)给村民讲课。新华社记者 胡超/摄“我们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各族人民关怀的结果,这个恩情边疆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作为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人的苏国文对民族团结的意义也有着切身体会。在普洱民族团结纪念馆内,这位80多岁的布朗族老人指向一张合影,“穿白衣服的这位就是我的父亲苏里亚,这是他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的样子。父亲向毛主席郑重立下誓言,一定要带领布朗族人民永远跟党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特别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让苏国文所生活的景迈山各个村寨摆脱了几千年的贫困。如今的景迈山村村寨寨通路、通电、通水,农田从牛耕变为机耕,很多人家都有了摩托车,出行非常方便,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去年还成功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国文说:“布朗族有句古话:单翅不会飞、独脚不会跑、手足要团结。新时代,我们各族群众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共同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70多年来,云岭大地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正是边疆民族群众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历史见证,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成功案例,也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真实写照。来源丨求是网
美编丨周庆莲
一审丨白朝晖
二审丨薛丽萍 韩希臣
终审丨刘海龙 周健明
监制丨秦绪伟 刘德喜
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发布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