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懒得做”这件事,其实是在保命,你的身体更喜欢这种频率

文摘   2024-12-31 18:14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最近气温断崖式下降,寒冷让人们的行动力大打折扣。洗澡这件事,似乎也成了一场“心理战”。


不洗吧,总觉得不舒服;洗吧,又怕冷得瑟瑟发抖,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扰?


其实,冬天“懒得洗澡”,可能正是身体在告诉你:慢一点,别急着对自己苛刻。



为什么冬天洗澡频率要降低?

1、皮肤的“屏障”,最怕频繁刺激

冬天,空气湿度低,皮肤容易干燥、起屑。


这是因为我们的皮肤表面有一层天然的皮脂膜,它能锁住水分、抵御外界刺激。


《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意思是冬天万物收藏,人也应顺应天时,减少能量的消耗。


洗澡过勤,皮肤的“闭藏”功能被打破,水分流失快,皮肤会变得干燥、敏感,甚至瘙痒难耐。


建议冬天洗澡的频率降低到每周1-2次,尤其是北方干燥地区。


如果你习惯每天洗澡,可以只用温水冲洗身体的局部,如腋下、脚部等,避免全身性洗浴。



2、水温过高,可能伤害血管和心脏

冬天洗澡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用热水驱寒,但水温太高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医学研究指出,水温超过41℃,会让心血管的负荷增加,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更容易在热水环境中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冬天的洗澡水温最好控制在37℃-40℃,并且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


3、频繁洗澡,可能让你更容易感冒

你有没有发现,冬天洗澡后如果不及时穿衣保暖,很容易着凉打喷嚏?


这是因为洗澡会让毛孔扩张,身体表面的热量迅速散失,稍不注意就会感冒受凉。


特别是老年人和孩子,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在洗澡时受寒。


洗澡时一定要注意浴室的保暖,温度最好控制在24℃以上,同时准备好干净的浴巾和保暖的衣物,洗完澡后迅速擦干并穿好衣服,避免受凉。



皮肤干痒怎么办?减少洗澡+保湿是关键


如果你因为减少洗澡频率而觉得不舒服,可以尝试在洗澡后涂抹润肤乳或护肤油,为皮肤提供额外的滋润。


中医认为,冬天是“肾主藏”的季节,皮肤的干燥往往也与肾气不足有关。


通过减少洗澡次数,配合温补的饮食,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状况。


推荐护肤步骤 :


  • 洗澡后3分钟内,趁皮肤还湿润时涂抹保湿产品,锁住水分。

  • 选择含有天然成分的润肤乳,如含甘油、橄榄油等成分,避免含酒精类的护肤品。

  • 每晚睡前涂抹护手霜或护脚霜,尤其是手脚干裂的人群。



洗澡的时间,最好在晚上

从健康角度来说,冬天洗澡的黄金时间是晚上8点左右。


这个时间段,身体的状态最为放松,可以更好地缓解一天的疲劳。


而在睡前1-2小时洗澡,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特殊人群,洗澡要特别注意

  • 老年人 :

    冬天洗澡时,建议家人陪同,并在浴室内铺设防滑垫,避免摔倒。

    如果老年人行动不便,可以选择每周洗澡一次,平时用热毛巾擦拭身体代替。

  • 孕妇 :孕妇洗澡时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避免长时间浸泡,以免引发头晕或低血压。



冬天洗澡的养生小贴士

洗澡前喝一杯温水:

洗澡会加速体内水分的流失,尤其是在冬天,很多人洗完澡后会觉得口渴或疲惫。

建议在洗澡前喝一小杯温水,既能补充水分,还能帮助调节体温。

洗澡后按摩身体:

洗完澡后,可以用双手轻轻按摩肩颈、腰背等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如果家里有艾草或生姜,可以在热水中泡脚,驱寒效果更佳。

洗澡的频率,因人而异:

北方干燥地区,建议每周洗澡1-2次;南方湿润地区,可以增加到3次左右,但也要根据个人皮肤状况调整。


结语

冬天,“懒得洗澡”并不是懒惰,而是顺应自然的智慧。


适当减少洗澡频率,选择科学的方式呵护身体,不仅能保护皮肤,还能让你的心脏和免疫系统更加轻松。


愿我们都能在寒冷的冬天里,学会与自己的身体和解,用温柔的方式呵护健康。


那么,你打算从今天开始,给自己的身体一个“偷懒”的机会吗?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重庆城市TV民生眼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