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打击招标投标违法活动,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参与招标投标的支持力度。政策一出,招标投标市场乱象将得到治理了。
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完善招标投标制度,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完善评标定标机制,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强协同高效监督管理,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提升招标投标政策效能。
意见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将制定招标代理服务标准和规范,治理招标代理领域乱收费,打击价外加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对严重违法的招标代理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并实行行业禁入。
依法加大对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规避招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
这些措施可以防止招标代理机构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损害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对严重违法实行行业禁入,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促使招标代理机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禁止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可以确保招标过程的公正,避免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
除此之外,还将对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文件和示范文本进行全面排查,存在所有制歧视、行业壁垒、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的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修订、废止。进一步完善定标规则,建立健全招标人对评标报告的审核程序,招标人发现评标报告存在错误的,有权要求评标委员会进行复核纠正。鼓励联合投标,加大对中小企业参与招标投标的支持力度。希望此项政策一出,能对各地招标投标乱象带来一次沉重的打击。
众所周知,招标投标市场一直乱象丛生,群魔乱舞。存在不少潜规则以及隐性壁垒。一些看似阳光透明的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内里却有隐秘的一角。招投标专业性强、环节多,开标前、中、后任何一个环节中存在漏洞,就容易滋生风险。
违法发包,“量身定做”招标条件,设置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串通投标,弄虚作假,转包,违法分包等数不胜数。
投标人、招标人、评标人串通勾结、暗箱操作。一批职业黄牛、工程掮客辗转各地运作“勾兑”,围猎工程项目。要知道此类案件涉及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对地方、行业的营商环境破坏性很大。
之所以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能够解决这些乱象,主要还是行政监督部门面对大量招投标活动,很难主动发现某个项目存在违法行为,这需要开展全链条的治理才能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