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蕾
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提振生育率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均为既长且艰的任务。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人口发展新挑战,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2024年《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强调了“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此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并助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婚育文化”一词概念广泛而复杂,涉及人类生活中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科学技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潜移默化,小至个体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大至社会运转,一旦形成即具有稳定性、内生性、传递性。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平均初婚、初育年龄不断推迟,未婚人口比重越来越高,兼有当前正在经历的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双重转变。大量研究证明,经济因素在生育率下降初期起主导作用,而在生育率下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之后,社会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快速上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系统构建研究”(23&ZD184)阶段性成果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END·
编辑 | 张仟怡
审核 | 张蕾 万岱 吕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