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第二届老龄志愿与公益服务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217会议室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指导,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志愿与公益分会、北京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办。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紧扣老龄志愿与公益服务这一主题,旨在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开幕式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志愿与公益分会主任委员陈功先后致辞,会议由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梁博主持。
吕世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牵挂老龄志愿服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建立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了六体系一格局的建立,他认为此项政策对于志愿服务的法制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强调,法制保障对于老龄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助残志愿服务、科技志愿服务等领域有着关键作用,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方面的内容为相关领域提供支持。
吕世明
章政指出,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引发了信用问题,因此在2002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研究信用的学术机构以推动社会诚信建设,这为社会公益制度化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方式做出良好的示范作用。他进一步探讨了将志愿公益列入信用价值的可能性,促进志愿公益活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章政
陈功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志愿与公益活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积极作用,挖掘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能。要大力发展老龄志愿服务并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他强调本次论坛具有国际视野、共同行动、领导支持、应用转化四个特点,希望本次论坛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老年人群体的幸福生活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陈功
老龄志愿服务专家专题讲座
韩国时间银行执行董事Hyeran Yang为我们带来了题为“Timebanking Practices in Korea and Insights from experiences”和“A Comparison of Practices in China, Japan, Thailand and Korea”两场精彩讲座分享。首先,Hyeran Yang介绍了时间银行在韩国的发展历史,重点讲述了时间银行的基本概念以及在韩国的实践案例。她指出时间银行有五个核心价值,并认为时间银行相比于一般志愿服务创新点更加显著,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后,Hyeran Yang从创始者与起源地、驱动力量和资金来源、目标以及运行模式等方面对亚洲四国时间银行的实践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我们清晰直观地展示了四国时间银行运行的不同特征,深入分析了时间银行在亚洲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呼吁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互学互鉴。
Hyeran Yang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黄诗欣为我们带来题为“看见老龄社会中的正式照顾者:基于香港安老院舍个人护理员的研究发现”的报告分享。她聚焦于香港福利体系下在老人院工作的正式照顾人员,介绍了香港安老院舍的现状、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专业等级文化、工作环境、组织氛围、同事关系、主管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她希望通过改善行业形象、提供培训机会、拓宽晋升通道、承认和认证PC的资历和技能等措施,改变公众对护理员工作的认知并提升护理员的福祉权益。
黄诗欣
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德分校社会工作学院教授李亚文以“美国少数族裔的社区长期照顾:老年日间照顾中心的重要作用”为主题进行了学术分享。她详细介绍了美国日间照顾中心的发展历程,并指出老年痴呆症对家庭长期照顾的压力、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医保来负担老人的长期照顾费用等一系列问题,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老年日间照顾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李亚文
老龄志愿与公益服务专题圆桌论坛
韩国时间银行执行董事Hyeran Yang为大家带来了题为“Suggestions for future collaboration: setting up a network for educating coordinators”的精彩分享。她指出应汇聚各方智慧,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和课程,建立反馈机制并不断优化培训内容,促进时间银行的良好发展。
Hyeran Yang
“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联合致信人之一谭嘉煦和适能运动倡导者、纪录片制片人潘逸飞围绕“与我同行——如何与残障群体平等和谐相处”进行主题分享,表达了他们对残疾志愿服务和与残障人士互动的看法,并提出基于“同行者”的理念,帮助残障群体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让更多残障群体不再依赖特殊照顾,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快捷而幸福。
谭嘉煦&潘逸飞
航天科普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副研究员侯寓栋分享了航天关联技术在健康养老领域应用的思考。他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所面临的生理效应,讲述了航天医学为应对这些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同时还强调了航天精神在公益志愿和养老助残领域的重要性。
侯寓栋
第二届老龄志愿与公益服务学术论坛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王绍忠以视频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此次会议的美好祝愿,他表示当前我国志愿与公益事业正在快速发展,相信此次论坛将为老龄志愿与公益事业添加新动力、贡献新智慧。
王绍忠
梁博进行了题为“社区环境对中国老年人骨骼肌健康的影响研究”的研究分享,该研究发现良好的社区环境对老年人的骨骼肌健康有保护作用,并提出了三个假设来进一步探讨社区环境因素对老年人骨骼肌健康的影响。
梁博
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周山东作题为“时间银行构建孝亲敬老社会环境的成效评估体系研究”的报告,探讨了时间银行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及其评估体系。他基于程序逻辑理论构建了一个“投入、运行、产出、效果”四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基于社会生态理论框架下构建孝亲敬老社会环境的层级体系。
周山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钊雪作题为“‘银发经济’下数字算法与老年人网络成瘾性的关系”的分享,她基于数字平台常用的成瘾性策略构建了老年人网络成瘾的行为模型,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四种诱导行为与老年人网络成瘾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李钊雪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陈昱天作了题为“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的分享,此项研究发现家庭的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的保障体系、发挥其他形式的代际支持三个建议,从而为老年人就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陈昱天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宇兴作了题为“中老年人群心理弹性和衰弱的相关性: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分享,发现心理弹性和衰弱风险之间存在负性、非线性关系,这种关联强度在中年人中比在老年人中更大,同时分析了心理弹性和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
赵宇兴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杨莉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照料需求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为题进行报告。她谈到武汉市正在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发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并初步形成了以信息化为手段对接居家养老、以社会化为支撑强化社区养老、以市场化为依托发展机构养老、以政策化为保障发展社区养老的特色养老服务模式。
杨莉
论坛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体标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王黎对各位发言人的研究进行了精彩点评。
陈体标
王黎
第二届老龄志愿与公益服务学术论坛实践案例展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旭进行了主题为《他们的儿女,我的父母》—安宁疗护评估工具探索性研究案例学术实践项目”的展示。他充分将自己的影像技术专长运用于安宁疗护研究,分享了在该领域取得的学术进展,并表示自己将持续开展相关实践和研究。
张旭
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孙晶晶进行了题为“老少代际互动项目调研报告——以‘中国非遗文化老少齐乐会’为例”的分享。她以非遗文化为基础探讨了其中的代际互动和支持。
孙晶晶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郝晶进行了题为“时代益行| 以艺愈心·青银同行——青银共建疗愈团体沙龙活动实践案例”的分享。她从自己的志愿活动经历出发,探讨如何以疗愈团体沙龙活动的方式促进青银对话和支持。
郝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索浩宇、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爱邻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李明秀对各位发言人的实践案例展示进行了精彩点评。
索浩宇
李明秀
会议闭幕式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志愿与公益分会总干事陈曼丽女士发表了精彩而深刻的总结性发言。她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学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对会议内容及所弘扬的志愿服务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未来将继续与各位同仁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推进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曼丽
学术论文&实践案例获奖代表合照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起到了推动老龄志愿与公益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我国的老龄志愿与公益服务事业建设提供了智慧与参考。展望未来,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将携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与社会各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行动,共同书写老龄志愿服务和公益服务的新篇章,为我国新时代老龄志愿与公益服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会者合影留念
编辑 | 朱航 张卓然
图片 | 陈昱天
文字 | 姜玥萱 朱航
审核 | 陈功 万岱 许文虎 吕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