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
A good lesson
舞蹈是脚步的诗歌。
——德莱顿
9月6日,我馆邀请浙江音乐学院舞蹈专业讲师钟桢带来一节好课。钟桢老师以舞蹈编创与表演为核心,深刻剖析了自己从舞蹈学习者到独立编导的蜕变之旅,并带领我们领略了《永失我爱》及《IF LOVE》等舞蹈作品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情感底蕴。通过详实的创作故事与精彩的编舞过程展示,钟老师不仅为我们揭开了舞蹈编创的神秘面纱,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舞蹈如何成为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舞蹈艺术传统与现代技法融合共生的无限创意与可能。
01.艺术家简介
A good lesson
钟桢 浙江音乐学院舞蹈专业讲师
曾担任杭州第⼗九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
《荷桂共⽣辉》导演。
个人荣获第⼆届中南六省(区)⼗佳优秀舞者称号;
创作作品《乡关何处是》⼊围第⼗⼆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当代舞组;
现代舞《⽩夜》⼊围第⼗三届“桃李杯”
全国教学成果展;
创作作品《初⽣》荣获第九届华北五省区市
舞蹈⼤赛获编创,表演⼆等奖;
创作作品《天使的⾯孔》荣获湖北省第七届⼤学⽣艺术节荣获优秀⽂艺节⽬⼀等奖、优秀创作奖;
第四届“浙江⻛格 江南舞韵”舞蹈新作品展演
获“优秀新⼈奖”。
02.如何主宰自己的舞蹈
A good lesson
舞蹈通过肢体动作来实现表情达意,使其成为传达思想、传递情感及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舞蹈编导的身份与认知转变
① 舞蹈动作的模仿者和呈现者
⇓
舞蹈动作的创造者和组织者
理性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动作的品质和深层意味,并灵活运用这些动作,以展现个人表达与创造力。
② 微观视角
⇓
宏观和微观视角的全面把控
宏观看待作品的选材、立意、结构,同时微观关注编舞的细节。
03.《永失我爱》舞蹈节目赏析:
A good lesson
由钟桢与费官晗老师共同编创的双人舞作品
《永失我爱》
《永失我爱》将“永恒逝去的爱”这一主题以双人舞的形式进行表达。它追求的是一种克制且深邃的情感流露,并试图勾连起观众对心头遗憾的再回首。
“拥抱”的象征意义
《永失我爱》中大量运用了拥抱的动作
钟桢老师认为“拥抱”是双人之间最原始的一种沟通方式。拥抱本身蕴含着爱意、懂得、悲悯和慰藉,是彼此以身体记忆印证存在的方式。
钟桢老师为我们详细解读《永失我爱》中的动作细节
04.《IF LOVE》作品赏析
A good lesson
由钟桢与杨冬才导演共同合作的舞蹈影像作品《IF LOVE》
《IF LOVE》源自舞台作品《永失我爱》,是一部经过叙事化改编的舞蹈影像作品。该作品通过增强情感主线的立体感,使故事更加饱满。在影像立意上,它巧妙运用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探索并延展了概念的深度与广度。
⇓
从男舞者切入,以他的视角和回忆作为舞蹈影像的主线,并表达出对爱的失去与永恒的深刻思考。
男舞者的回忆以平行剪辑方式穿插其中,不断插入和闪回回忆的片段,强烈凸显了情侣间深刻的情感关系。
《IF love》创作心得
拍摄地点的确定
选择武汉江滩
以壮阔的长江为背景
⇓
女舞者服饰的转变
前期的白色裙子和后期的红色裙子
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
⇓
动作和镜头的设计
手部动作的暗示
05.《乡关何处是》作品解读
A good lesson
钟桢演绎舞台作品《乡关何处是》
《乡关何处是》深刻展现了女性对乡愁的浓烈回望,其中蕴含着她对故乡的深切向往与无尽回忆。
06.音乐编舞的方法总结
A good lesson
以“音乐”为依托的音乐编舞方法,可以“即兴”为突破口,即依据当下的感受,让身体做出最直接的反应,实现一种向外而通内的真实表达与释放。
⇓
① 抓住音乐的第一感受
② 创设舞蹈形象
③ 深化形象的塑造
④ 提炼动词性动作
更多关于舞蹈和青少年美育知识尽在本期一节好课,欢迎登录平台观看。
1.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大渡口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2.点击“文化资源”,点击“一节好课”,选择相应课程观看回放
- END -
编辑:鲁丁源
校对:朱亚超
审核:黄秋节
终审:郑启超
01 大渡口区文化馆 | |
微信公众号 |
02 大渡口区文化馆 | |
群众文化云 |
03 大渡口区文化馆 | |
人民号 |
04 大渡口区文化馆 | |
央视频 |
记得点击“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