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

文摘   2025-01-09 14:50   山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既有思想理念层面的认识论,又有实践操作方面的方法论;既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又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指明了“桥”和“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概括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点,也为我们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科学方法。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体”和“用”的基本内容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范畴,“体”是指原则、本体、道、论;“用”是指实践、方法、器、术。“体用论”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

“体”是主体,是根本,是事关文化发展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性的内在规律和重大原则,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体现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重大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突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事关文化文明建设的本质依据、根本原则、普遍规律等,主要包括: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个结合”,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这些重大创新观点,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基础性、原则性内容,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在理念上的创新、价值上的引领、思路上的突破,极大拓展了党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系统学习理解这些重大观点,是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础,是我们“以学为先、以学开路”,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文化修养的必由之路。

“用”是作用,是目的,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是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各方面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推动文化事业取得实质性成果的方法路径,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用”,集中反映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部署和要求中,涵盖理论武装、精神文明创建、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新闻舆论工作、文化文艺事业、文化传承发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具体包括: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等。这是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擘画铺展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框架和整体布局,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体现了目标与路径的一致、宏观与具体的融合、整体与重点的统一,彰显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与实践导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体”和“用”的辩证关系

一般而言,“体”是“用”的基础和根本,“用”是“体”的效用和发挥,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体”作为“用”的基础、前提和依据,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纲领性意义;而“用”是“体”的实践、贯彻和落实,为解决文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推动实践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环环相扣,在重大观点和重要部署上相互对应,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重大观点决定了重要部署,重要部署反映了重大观点。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体”,即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通过党的文化政策、文化工作、文化建设成效,实现了从“体”到“用”的转化。比如:“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大观点,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两个结合”的重大观点,体现在实践中,就是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重大观点,体现在实践中,就是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大观点,体现在实践中,就是要加快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观点,体现在实践中,就是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中重大观点与重要部署间的关系作为切入口,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体用”关系的丰富内涵,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体用”关系的哲学意蕴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学哲学是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少犯错误的关键。理解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体用”关系的哲学意蕴,对于我们提升哲学思辨能力、运用哲学思维谋划工作、解决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不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用贯通”则反映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道”作为本体、作为一种规律性认识,需要通过一定的“器物”来承载和表达;另一方面,“器物”也通过能够承载“道体”而被赋予积极意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明体”即明大道,要求掌握规律性,“达用”强调效用,要求紧扣现实、解决实际问题。而“体”会随着实际的变化具有不同内涵,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实践变化,才能确保“用”与时俱进、与时偕行。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体”只有从“用”中不断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规律性认识,才能丰富和发展。从哲学层面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是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解运用,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转化为实践效能的重要环节。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明特点的概括,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结构的深刻表达。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多个维度学习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关系,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发展的角度认识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从“明体”和“达用”的目标对标对表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成效。

从本体论的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主体性的基本观点、中国传统体用论的智慧,指出文化自信的前提在于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和巩固,进一步揭示出文化的本质、功用及其内在联系。从认识论的维度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习近平文化思想关键在于实践运用,在于文化理论创新与建设发展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还是一个不断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的深入还在不断丰富发展,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体现。从价值论的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蕴含着深刻的关于新时代文化价值与功能的思想,贯穿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更加团结凝聚。从方法论的维度看,“明体达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秉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通过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艺陶冶、精神激励、思想教育等多种方式,使文化展现其独特的化育功能,以达到传递文明、规范行为、凝聚社会力量的根本目的。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八个字,是深入理解和更好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金钥匙”。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体”与“用”相互贯通,“体”随着“用”的变化和需要得以丰富完善,“用”根据“体”的指引不断取得实践成果,呈现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我们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既要深刻理解“体”,又要善于“用”,既要学深悟透,又要躬身入局,做到以体摄用、以用明体。只有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重大观点与重要部署联系起来,才能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

来源|山西日报

转自|学习强国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扫码在线订阅杂志
知无涯商城
在看你就赞赞我!


教育杂志社
立德树人落实根本任务 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