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徐州港,是一座不夜城
11月6日凌晨3:49
徐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汽笛阵阵
作为徐州“铁水联运”枢纽
港口停满了集装箱班列
在顺堤河作业区,宽阔的河道,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轮船缓缓驶过。轨道式龙门起重机将集装箱稳稳吊起,岸边高耸的装船机伸展着钢铁巨臂,精准地将货物装进货舱。
港口货场内,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卡车与货物之间,他们手持对讲机,指挥着卡车进出集装箱部现场。
在离铁轨不远处的职工宿舍里,中控调度员陈洪志换好工服,熟练地将对讲机别在胸前,与其他同事交接班完毕,准备迎接车次号为10-20的铁水联运班列进港。
“呜——”凌晨4:02,伴随着长长的鸣笛声,班列缓缓驶进港口,满载着12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慢点慢点,好,放下。”门式起重机(俗称“龙门吊”)底下,调度员陈洪志紧握对讲机,指挥龙门吊操作手进行卸货。
“完成整列集装箱装卸需要4个多小时,注意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陈洪志在港口工作了30多年,早已记不清指挥过多少集装箱装卸。
夜间户外作业最大的难点在于天气变化。有一次装卸时突遇横风,几十吨重的集装箱被吊起后在高空中大幅摇晃,危及生产安全。陈洪志第一时间提醒龙门吊操作工并从地面视角观察指挥,二人通力配合最终化险为夷。
“现在是凌晨4:32,大家很容易犯困,我要时刻协调好龙门吊操作员、卡车司机与现场其他车辆和人员,安全准确地将几十吨重的集装箱放置在卡车上。”陈洪志目不转睛地盯着从几十米高度缓缓下放的集装箱。
一本笔记本、一部对讲机、一个挎包,就是调度员全部的作业装备。为了方便记录集装箱编号,陈洪志常常用嘴咬住手电筒,照亮集装箱右上角的编号,左手拿本,右手执笔记录核对。
他告诉记者,干好调度员这份工作,要有耳听八方与眼观六路的功夫。“货车司机、龙门机操作员要始终同时在我的视线中,并收听对讲机实时指令。”说着,陈洪志的对讲机里传来又一班列车即将到达的消息,他快步向前走去。
“收到,准备起吊。”张宁和张建萍是这次与陈洪志一起配合装卸的龙门吊操作工,她们经常要爬到数十米高的龙门吊操作间。
“把集装箱吊起来不难,但要将它们准确装进火车中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张宁坦言,这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与调度员通力配合,胆大心细精操微调。
一座港口,互通全国,连接内外。
在这里,集装箱部现场中控调度员实现工作“零间隔”交接。在这里,平均每天有约3.8万吨煤炭、3.2万吨杂货在这里集散,767个标准集装箱发出。在这里,点亮经济脉动。
关于凌晨的徐州
欢迎大家留言提供线索
大徐会根据您提供的线索
深入一线去采访
你也可以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大徐
发送你所记录的奋斗的身影
通过图片和视频
见证这座城市向上的力量
文图 | 徐梓涵
编辑 | 李乔 魏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