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兵燹之祸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分享“燹”,看到“燹“字,你会怎么读呢,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了解“燹”字吧,本篇笔记写的是关于“燹”字的知识。
一、读音
"燹"字读作“xiǎn”,与“显”字同音。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中的注音是“𠀤蘇典切,音铣。”又在《玉篇》中是“先践切”、《广韵》《集韵》中是“息浅切,𠀤音鲜。”那么一起来熟悉这个字的读音,不妨现在就在你的输入法里试一试,输入" xiǎn ",搜索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个字。通过实践来加深记忆,印象会更深刻哦!🔍📚🐾📝
二、字源
"燹"字部首为火,笔画14,上下结构,从火豩声,属于形声字,本义是火。
篆文字形为:
“燹”字由“火”和“豩”字组成,火字部首在汉字中常用来表示与火相关的概念,如焚烧,豩字有猪乱群之义;所以,二者结合,表示古人焚山猎兽,猪乱群的样子。在古代,人们通过放火烧山来驱赶捕猎野兽。
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燹”字描绘的是古人的一种捕猎方式,即通过放火烧山来捕杀野兽。这种捕猎方式虽然原始,但在当时却非常有效。
燹字的本义是指火。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燹,火也。”
字源演变:从金文到楷书,“燹”字经历了一些变化。金文时期的“燹”字,由“火”和“豩”组成,而隶变后,楷书时期,字形中的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使得整个字更加简洁和规范,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燹”字。
“燹”字的本义是指火,野火,尤其是兵乱中人为纵火焚烧的情况。后来,燹字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代火灾,还用来描述因战争导致的破坏和焚烧。现在,燹字虽然使用较少,但依然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上那些因战火而遭受破坏的场景的记忆。在古文中,“兵燹”、“烽燹”等词汇,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
三、含义和用法
①指野火,也就是在野外自然燃烧的火。🌾
比如在《玉篇》中就有提到“燹,野火也”,说明这个字最初就是用来描述那种在原野上燃烧的火焰。
②指因为战争而引发的焚烧破坏。🏰
比如在宋·庄季裕的《鸡肋篇》中就有“先圣旧宅,近日亦遭兵燹之厄,可叹也夫!”这样的表述,这里的“兵燹”就是指战争带来的火灾破坏。
再比如明·高启在《次韵杨孟戴早春见寄》中写道“久闻离乱今始见,烟火高低变烽燹”,这里的“烽燹”也是在描述战火连天的景象。
③燹字还可以作为动词,意思是焚烧。🔥
比如在《红楼梦》中就有“及闻蕙棺被燹,顿违共穴之情”的句子,这里的“被燹”就是指被焚烧。
总的来说,“燹”这个字,从最初的野火,到后来特指战火,再到动词的焚烧,都与火有关,体现了火的破坏力和影响力。这个字在古文中经常出现,用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和火灾的无情。
兵燹之祸,读音是“bīng xiăn zhī huò”,含义是因战乱而遭受的焚烧破坏的灾祸。用来描述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是指那些因战争而引发的火灾和随之而来的破坏。
在用法上,它通常用来形容战争对一个地区或国家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强调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冲击。🏰🔥
结语
"燹"字你学会了吗?今天的学习笔记就写到这啦,不妥之处,请指正!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