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以来,各地民政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细化完善已有方案,积极加强资源整合和扶持投入,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受到广大老年人欢迎和社会各界认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康桥村的经验做法!
东至县胜利镇康桥村户籍人口3665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678人、70岁及以上人口374人、80岁及以上人口102人,老年人占总人口31.5%,由于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中青年劳动力转移,“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加重,康桥村党总支以老年助餐为切入点,创新开展“公益+互助”助餐新模式,汇聚社会各方资源,调动老年人积极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解决了留守、孤寡、高龄、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初步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有活力、可持续的农村助餐新路径。
康桥村在老年食堂建设运营方面,形成村党总支牵头引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里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全力构建可持续助餐运营体系。就政府补贴方面,县级按照70-79周岁、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天2元、3元的助餐补助,并按照不超过1.5万元/年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村集体经济补助方面,对70-80岁老年每人每餐收费3元,80周岁以上村民以及重点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午餐”;接受社会爱心企业及人士捐赠,截至目前,接受捐赠15万余元。为规范财务收支,制定《康桥村老年食堂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在村老年协会设立“代收款—老年食堂”会计科目,对政府补贴、收费、捐款捐物、菜品采购、志愿服务等各类收支进行统一台账管理,并于每月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联络微信群公布相关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老年食堂管理人员由老年协会会员推选产生,使得老年人既是“食客”又是“管家”,充分参与到就餐管理和服务全过程之中,树立老人主人翁意识。康桥村司井组老年食堂提供场地、设施和餐具,管理人员负责采购鱼肉米面油等主要食材,参与互助式助餐的老人将自家菜园蔬菜提供给老年食堂,食堂按照老人提供的蔬菜种类、数量给老人计算积分(积分可在村爱心超市等兑换物品),由老年人自定菜单、自选烧饭人员,通过相互协助完成饭菜烧制、就餐、餐后清洗。采取“食堂固定服务岗+志愿服务”形式,通过“饭前点名”动态掌握村里老人情况,对残疾失能、高龄老人等开展送餐服务,并提供上门打扫卫生、帮办代办等服务事项,对没有来食堂吃饭人员进行家访,全方位确保老人的生活安全与健康。 2024年康桥村整合老年食堂、文化活动室、日间照料室、村卫生室等资源,争取县级奖补资金20余万元对老年食堂进行适老化改造,将老年食堂升级成集助餐、娱乐、学习、医疗等为一体的“康桥村幸福院”。依托幸福院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创新提出“1235”基层服务模式,即织密“1”张网格;成立红领乡邻、志愿服务“2”支队伍;紧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3”类人群;履行矛盾纠纷“调解员”、环境整治“保洁员”、惠民政策“宣传员”、居家养老“服务员”、乡村振兴“协理员”“5”项职责,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有效培育了良好的乡风民俗,近8年村级矛盾化解率达100%,荣获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康桥村高度重视与村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的沟通交流,通过定期组织召开村民板凳会、老人茶话会等形式,广泛收集大家对老年食堂以及农村幸福院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食堂和幸福院显眼位置设置意见箱,开通线上反馈渠道,方便村民随时表达看法。对于收集到的反馈信息,“村两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完善,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确保能够持续为村民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养老服务,让老年群体在这里能够安享幸福晚年。 2024年以来,东至县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志愿做一点”多方支持方式,以及“政府补、村里办、老人管”的互助式助餐模式,“一地一策”建成并运营老年助餐机构71家,提供老年助餐服务20.67万人次,消费107.49万元,发放助餐补助45.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