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是传播、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近年来,闽清县持续深化基层理论宣传“千军万马”工程,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新模式,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选育优秀人才,让宣讲队伍变“大”更变“强”。依托“福小宣·理润闽清”特色宣讲品牌打造,将各支宣讲队伍串联成线,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讲矩阵。目前,闽清县基层理论宣讲队伍主要由县业余讲师团、乡村讲师团等组成,其中县业余讲师团由16个乡镇业余讲师团和县教育系统业余讲师团组成,县乡村讲师团由16个乡镇乡村讲师团和10支县直宣讲小分队组成,宣讲员主要由领导干部、村居主干、学校师生、劳动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社区工作者等组成,共有280余人。
二是构筑多维讲堂,让宣讲阵地拓“宽”更拓“广”。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阵地,设立“梅城开讲”“乃裳讲坛”“南泉攀讲亭”“瓷都讲习所”“心上莲·乡村大讲堂”“平安闽清”法治教育基地等2批次6个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宣讲格局。持续拓展线上线下宣讲渠道,依托县融媒体中心开设《梅邑学习站》、闽清新闻网《理论动态》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栏目,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红色“云”讲堂、“乡村大喇叭”、村村通广播系统等平台,制作推出《党史学习教育在闽清》系列“红色微宣讲”视频、《“漫说”闽清红色革命故事》系列动漫微视频,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优化宣讲生态,让宣讲更具传播力、穿透力、影响力。
一是党建引领“连民心”,让基层宣讲有“声”更有“效”。深入推进“建强堡垒”专项行动,深化运用“宣讲+”模式,打造“梅城开讲”宣讲品牌,依托梅城印记历史文化展示馆、镇党员政治生活馆、廉政长廊等阵地创设“一线课堂”,组建融尚银领管家工作室、银发检心工作室等特色老党员工作室,构建“1+14+57+1289”(即镇党校办+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四级微网格宣讲机制,将理论宣讲从会议室搬到了居民小区、街头巷陌、公园长廊等,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走深走实。
二是平台搭建“聚民心”,让基层宣讲有“智”更有“策”。打造“南泉攀讲亭”基层理论宣讲点,积极推动基层理论宣讲与便民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以“宣讲+便民服务+社会治理”模式将“党的声音”传到百姓心坎上。通过定期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公益便民服务等活动,以集中宣讲、发放宣传册、与群众面对面“攀讲”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
三是内容丰富“暖民心”,让基层宣讲走“新”又入“心”。打造“瓷都讲习所”,借助非遗技艺,将党的创新理论与非遗文化有机融合。通过举办“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村居”“非遗进景区”等各类文化惠民宣讲活动,以线下展演、手工制作、情景剧表演等“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开发出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非遗“研学游”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四是品牌培育“润民心”,让基层宣讲出“新”更出“彩”。打造“心上莲乡村大讲堂”宣讲品牌,以“礼乐闽清·村村天籁”唱响家乡为主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歌声中入脑入心。以音乐为媒,利用“心上莲”公社搭建村唱舞台,让群众唱主角,把舞台交给群众,把话筒递给百姓。将理论宣讲与群众文化活动相融合,通过艺术化再创作,结合“学雷锋”等主题宣讲活动,形成“宣讲地点亲民化、宣讲内容惠民化、宣讲主角群众化”的特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广泛传播。
来源:中共闽清县委宣传部
更多精彩↓↓请关注福州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