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两岸同胞的情感连结

文化   2024-09-14 22:32   中国台湾  



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起源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周代《礼记》中记载“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



花好月圆

人们在庭院中设立香案,摆放月饼及苹果、李子等应季水果,以此庆祝丰收、答谢月神。到了汉代,祭祀用的水果种类更加丰富,西瓜需切成莲花形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出现了赏月的习俗。晋代文献中已有中秋赏月的记载。唐宋时期,中秋节成为固定且普遍的民俗节日。到了明清,中秋上升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民俗大节。时至今日,中秋节家庭聚会、品茗赏月、品尝月饼等节日风俗仍被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下来。



Mid-Autumn

Festival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两岸民众在保留传统节俗的基础上,对月饼口味等进行了创新,除传统风味外,还推出了冰激凌、咸蛋黄、榴莲等新奇口味,借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青睐。台湾地区的民众根据当地物产改良了中秋特色美食,除月饼外,还加入了美浓地区的客家人的水鸭公、宜兰地区抹有黑糖的“菜饼”、台南地区中秋节则是习惯享用的麻糬和火锅……


此外,台湾地区还出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中秋节庆祝方式,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烤肉。那么,为什么每到中秋,台湾人会如此热衷于烤肉呢?这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万家香酱油推出了名为“一家烤肉、万家香”的广告。几年后,金兰酱油也推出了“金兰烤肉酱”的广告。在这两家酱油公司的广告攻势下,加上大型卖场在中秋节前夕举办的烤肉相关商品促销活动,使得烤肉逐渐成为台湾同胞中秋节的新“传统”,甚至是节日的焦点。后来,每到中秋节前夕,台湾各大卖场和超市纷纷设立烤肉专区,各种烤肉用具一应俱全,丰富的懒人包使得烤肉这项活动变得更加便捷。近来,更有商家推出“到府代烤”服务,提供全套的炉具和食材,顾客无需动手就能享用美食,这对忙碌的公司员工和家庭聚会来说极具吸引力。因此,中秋节烤肉已成为台湾亲友联络感情的最佳活动。

谈到中秋节的地方节俗活动,就不得不提在厦门、金门两地广为流传的中秋“博饼”。根据厦金两地的民间传说,这一活动与民族英雄郑成功密切相关。由于郑成功的士兵多来自福建和广东,离乡背井,征战多年,中秋前后,他们特别容易思念家乡。为了缓解士兵们的乡愁,郑成功手下大将洪旭发明了中秋“博饼”,寓教于乐,提升士气,这一活动至今已经传承了几百年。近年来,这一民俗活动成为社区联谊、人文旅游和商业推广的项目,还成立了厦门博饼民俗园,并制作成馅饼等知名糕点礼盒,成为游客的热门伴手礼,形成独特的“博饼”经济,其热闹程度被形容为“大中秋,小春节”。2008年,“中秋博饼民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不管是在金门还是厦门,中秋前夕都有各种中秋“博饼”活动。   


花好月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秋前夕,笔者跟着台湾好友们参加了厦门湖里区台胞联谊会活动。每桌都有中秋‘博饼”,大家都希望能博到“状元”,拿个好彩头。中秋“博饼”文化是对传统节日风俗的传承,不仅促进了两岸文化融合发展,更是两岸同胞加深理解与认同的重要桥梁。通过,在共同的文化体验中大家增进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与情感,两岸同胞的情感连结与文化认同得以进一步深化。



Mid-Autumn

Festival

我们看到中秋文化在两岸民众的传承与创新中持续演变。无论是保留传统节俗,还是融入现代潮流,不管是台湾的特色烤肉,还是厦金两地的中秋“博饼”,都彰显了中秋节作为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我们期待在中秋节这一传统佳节更广泛的层面上推动两岸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使两岸同胞在共享文化的同时,能够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作者:罗鼎钧)

注:原文刊载于《海峡飞虹》


欢迎赞赏


两岸青年

关注你我两岸的故事

求学|旅游|趣闻|生活


约访/投稿/商业合作

laqn20140603@sina.com;

wechat ID:lianganqingnian2014

内容:

投稿时请留下

姓名─职业(学校)─电话─个人微信号




两岸青年
打造两岸最有温度的交流平台。 为两岸游子提供全方位的学习、生活、政治、娱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