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三线”到“芯”高地
1968年,国营第八七一厂(国营天光电工厂)筹建,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军工企业,经过7年的创业奋斗,进入快速发展期。1982年,LSTTL和ECL电路产品定型,填补了国内空白。1984年,《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全方位报道了该厂取得的瞩目成就。1985年,定型的两大系列产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转折探索、重塑奋进、赶超跨越,企业由此迈开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这是我们最新的陶瓷封装生产线,把裸芯片通过封装进行组装加工,整个设备是自动化的,制造工序也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同时,作为无尘车间,这里的净化等级也已达到了万级。”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封装中心主任王民花向记者介绍道,公司近两年对检测中心和封装中心净化厂房进行了全面改扩建,不仅升级了设备,还大大改善了车间环境,为保障产品质量持续稳定保驾护航。
提升硬件,完善软件。天光公司以通用逻辑电路为特色,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54系列电路最为齐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我们对54逻辑电路进行了全系列的开发,从2021年到2023年总共完成了645款产品的设计,每年将近有200款新产品,已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型号的54系列产品。”杨其辉说,如今,54系列电路向着多工艺、多门类发展,具备信号处理、信号驱动、电平转换等逻辑系统之间的匹配等功能。
“芯”技术引领科技自立自强。以54系列逻辑电路为代表,天光公司研发的驱动器、接收器、射频中频放大器等多款高可靠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配套于东方红系列、嫦娥系列、载人飞船、北斗卫星等国家重点项目数百余项,解决了“卡脖子”技术数十项。其中成功为神舟十八号、十九号配套了高性能、高可靠性集成电路产品,在监测、电源、遥感、通信等方面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创新之“花”活力“绽放”
20人的团队,90%的人年龄在35岁以下,这支年轻的队伍就是天光公司研发中心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组”。他们在芯片国产化替代的道路上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激扬青春。仅用3年时间,他们就先后攻克了“54通用数字电路芯片设计”“高稳定高精密电压基准源数字技术”“异步计算机控制芯片的开发应用”等关键技术。今年获得了“甘肃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为充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天光公司积极组织开展了“三新三小”“揭榜挂帅”“专利申报”“新产品奖励”等一系列活动,以真金白银激励青年职工参与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前不久公司举办的劳动竞赛中,科研党支部成立的赶超、创新、新芯、芯越等五支突击队,进行了科研项目大比拼。针对54AC273等五款产品中测成品率低的问题,创芯突击队通过不断地分析、仿真、测试,终于确定其原因是由晶圆加工工艺造成,他们及时更换稳定可靠的新工艺线重新流片,最终54AC273和54ACT273中测成品率分别提升了15%和18.38%,其余三款产品正在重新设计,他们用实际行动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近三年,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超过8.4%,完成新产品设计645款,完成集成电路布图登记84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项目产品荣获多项甘肃省科技类奖项荣誉。”杨其辉信心满满地说,青年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拼搏、竞争、求实、创新,就是这样的“天光精神”引领着企业在芯片国产化自主可控的道路上“一路生花”。
面对国家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高要求,近年来,天光公司依托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优势,共研制开发生产2000多款产品,包括数字逻辑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计算机周边系统解决方案、通信接口系统解决方案、隔离与保护系统解决方案、电源系统解决方案等六大系列,企业工业总产值也从1976年1156.43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7065.3万元。
秉承“三线”精神和军工精神,天水天光公司将深入践行“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打硬仗,合力超越、创新超越、持续超越”的“敢·超”文化,深耕集成电路领域,不忘初“芯”再续华章。
编 审|张继明 责任编辑|辛智翔 编 辑|许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