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撄宁天元丹法函授教材(收藏研究)

文摘   2024-11-21 19:32   广东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本函授教材是1996年由中华气功杂志社主办的陈撄宁仙学天元丹法函授班的教材

仙学基本要领与基础理论

仙学基础:1.丹道原理2.三元丹法3.人元丹法4.上药三品5.小药与大药6.内丹与外丹7.阳丹与阴丹8.产药与成丹9.黍米丹说10.小大周天11.小还与大还12.火候与止火13.玄关一窍14.专气致柔5.学仙毕业时间16.辟谷与成仙17.仙道皆重清静心8.修仙必以德为辅19.筑基20.用功时间

修炼秘要:1.论性与命2.论初步存神3.论呼吸与胎息4.论真空炼形法5.论杂念6.论冲关7.睡功三昧8.先天一气与神仙9.炼虚合道超出三界10.胎从空定中来11.文火与武火

修炼法要:1.修道程序2.仙家顿法3.先天玄妙4.学仙简要5.开玄关6.初学守窍7.玄关发动一景8.调身调息9.调药与河车逆转10.天丹要诀11.活子时12.丹成温养13.长生口诀14.老年人多睡为妙15.防偏之法16.小周天任督感应17.功境例解18.生死流转之机

一、修炼基础

1.丹道原理

《老子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即后世丹经所谓先天一气之说。

《易经.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后世丹经所言阴阳的道理不能外此。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盖氤氲者,天气下交于地,地气上交于天,温和酝酿,欲雨未雨,将雷未雷,所谓“万里阴沉春气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早非氤氲矣。

露乃地面之水因热化气,腾散于空中,至夜遇冷,遂附于最易散热之物体,而凝结成露。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难以言传。

以世俗严,男子偏于阳,女子偏于阴。以丹道言,男子外阳面内阴,女子内阴面外阳。总而言之,不管他们谁是阴谁是阳,都嫌其偏枯而不完全,此乃人类有身以来最大的缺憾,亦即生死流传唯一的动机。但后天阴阳虽分为二,而先天一气却是整个的,其本性实不欲分离。修道者贵在利用后天之阴阳,以返还先天一气,换言之,即是从偏枯不自然之变态上,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而已。

《书经》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此十六个字将修行的道理已包括尽了。

《庄子.在宥篇》引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圆顿按:这段文章,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伦。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已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黄帝为道家之祖,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其言如此显露,如此切实。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反去东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谓盲人骑瞎马,愈来愈错,越弄越糟。

2.三元丹法

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三品丹的合称。

天元,一般指清静派的内丹功夫,如北宋邱处机所著的《大丹直指》,即是讲的天元丹法。

地元,指镍丹烧炼,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人元,指阴阳双修的内丹功夫,如南宋张紫阳著《金丹四百字》

人元丹法,须觅得知音伴侣之合作,法财侣地四项条件具备,而债本人又真能遵守奉行,否则亦无所成。(当代之人,不具备双修条件,仙师绝不经传。好奇者,应慎之又慎,勿轻信略知一、二者。)

3.天元丹法

天元丹法大概有关身心性命。命即呼吸之气,性即灵学神。修炼此种功夫,天始要静坐,使脊骨正直,然后再调匀呼吸之息,同时须停止杂念,而入于虚无。于是呼吸渐渐轻缓,最后且至于停止呼吸,在一定期间可以达到某种状态。空中有灵质者名曰先炁者,其微细更甚于电子,凡宇宙万类由此而生。所以名为先天者,因天地亦由此气而成形也。

修道者若能常常收摄先天炁,非但能保持不老,并且可以返老还童。达到某一个时期,其元神亦能变为实体,而现双身之我相。此第二我之化身,或显或隐,皆有已意。又能于几秒种内行数千里路程,无论何人,皆能见之。并能与之接触,公认其与某修士本人无异,即使本人之朋友或亲属遇之,亦不能分别谁是凡体、谁是化身。彼时此异人之生命可由自己做主,而不受造物主所支支配矣。

天元功成以后,即预备继续做一种因苦艰难之事业,如进行所谓地元丹法。

及至能出阳神,则天元、人元功夫已可谓圆满,然后由以下所说二法中仍择一法,更求进步,以达到肉身化化气之目的。

一者即是由地元而上接天元,以完成其最高之造诣,将肉体与灵性和宇宙本性合而为一。地元、天元两种功夫所需要之时间,大约十二年足矣。

另一法即是当人元功夫完毕之后,渐渐使其肉身化气,同时炼神还虚,此种功夫,进步甚慢,大约须经过六百年至八百年之久,方能达到肉体、灵性与道合一之目的。

4.上药三品

上药者,上等之妙药也。三品即三种。上药三品,谓上等之妙药,只有三种,即神与气精。为什么称为上等妙药?因为人身的生存在世,所以能够康强清健,有聪明智慧者,完全靠这三种东西的营养维持,流行不息。今姑再将这三种东西,略为分析:精者,人身的液体,而含有膏粘性的物质在内,如稀薄的浆糊。气是由膏粘性的液体,为火性熏蒸熔化而成者。此气盖尚未为吾人目光所能够看见者,如口中呼吸的汽水,以及沸水的蒸汽之类。神则即由此蒸汽类的东西,再化而为目光所不能看见之物。然虽不能看见,而东西则依旧如故,不过因其微妙而隐于虚空,并非没有。但此三件东西,常在循环施化,流行于周身。或精化气而气化神,或神化气而气人精。只要有此三物运行于周身,则人便可以不死。而人之康强活沷,亦惟靠此三物充足于周身。若此三物减少,则衰才病死,亦随之而来。则此三物者,岂不可以称为上等之妙药乎?丹普通之称谓药者,盖可以饵而致用,故足以却病延年。今神与气精,乃人身所本有,得之于天然,非外服之物可比。多者不可使之少,少者不可使之多,衰者不可使之健,健者不可使之衰。亦惟有听其自然,而衰老病死任造化之支配,未闻有人能使将精气神者,可当药物服食也。宁非空谈科?曰:此常人之思想。仙家妙用,所以能将此三者为上药者,正因其有法可以当药物服食而免衰老病死之患耳。

5.小药与大药

“小药”者,在阳关未闭之前,行小周天功夫,静极生动,活子时来,即谓之小药。大药则由采小药筑基之功已毕,阳关已闭,此时再于“天人合发”、“静极生动”时采取“先天一炁”,即为“大药”。从此之后,便是在周天功夫。照丹经上之向例,再过十个月之后,即能脱胎,再可行三年哺乳之功矣。

6.内丹与外丹

外丹即为外药,内丹即为内药。丹则状其明,药则喻其功效;丹则言其已成,药则言其始生。内者即上药三品“精气神”,因其在于身人,及其团结之时,即为内丹。外者即先天一炁,由虚无中来,始为外药。断为外丹,又名还丹。然先天炁虽自虚无中来,若非身中之精气神调和团结,天阖自然,则虚无中之气,亦未由至之。所谓内真外应,“寂然不动”、则“感而遂通”,“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均是此理。

7.阳丹与阴丹

夫阳丹可以上升,阴丹可以轻举,阳丹即大还之丹,阴丹即内修返本之理。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少思寡欲,可得长生。”夫道之最要,以精为根,以气为蒂,含真之道,御养之术,诀之在口。但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泯灭成虑,久久习熟,由晦而明,必得道矣。

8.产药与成丹

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即是凝神入气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等活子时来,即是生药。盖药者即是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移神入于鼎而成丹,即是得药之后,由河车上升于泥丸。于鼎者,泥丸之异名也,其不曰移药而曰移神者,因得药之后,神与药合在一处,不可分别,神之所至,即药之所至,即神之所至也。又凝入坤脐,即以后天招摄先天,故曰在先天。移入于鼎,则以先天运化扣,故曰在后天。

9.黍米丹说

丹经虽有黍米之说,非谓形状像一粒黍米,及是极小极小之意。譬如说黍米之丹,居然能点铁成金,就是说以极小之药力,居然能收极大功效,此言外丹也。若丹丹黍米之说,却是一个譬喻,非谓身中真有一物如黍米大小。张紫阳《金丹四百字》云:“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此言日积月累,由隐而显。

《金丹四百字》又云:“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此言“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之意。岂可执着“黍米”二字而必欲较量大小之形状乎?

10.大小周天

小大周天之名,唐以前无之。崔公作《入药镜》,伯阳著《参同契》,皆无此名词。元明以后,始见于书耳。既有此名词,各家就借题发挥。予谓人身本一小天地,气血周流,一昼一夜,即是一周天。丹法取象天地,要在以我身之小天地,混融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然后可以"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而得超凡入圣之机用。兹若分而言之,小大周天之名,可用三种解释:

其一、小周天乃炁行周天,大周天乃神行周天。然所谓炁行、神行者,皆在定中行之,特工夫深浅不同耳。何言之?当炼精化炁之时,以我虚寂,感召外来真阳,入我身中。当真阳来时,浑身上下,俱感酥软,由酥软而转为麻木,由麻木而入混沌,不识不知,如活死人一般。斯时我身与虚等,心与空等,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我之小天地,融化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以尽虚空、遍法界之真阳,养我一身,彻内彻外,透顶透底。吕祖所谓:"白云朝上阙,甘露洒须弥"者,正炁行周天之境象也。

葛仙翁曰:"离火激海,坎水升虚。玉液灌溉,洞房流苏。天机直露,万籁难如。"《参同契》曰:"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以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三丰翁《道情歌》曰:"待他一点自归伏,身中化作四时春。一片白云一阵香,一番雨过一番新。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遍体阴精都剥尽,化作纯阳一块金。此时气绝如小死,打成一片是全真。"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曰:"朝朝金鼎起飞烟,气足河车运上天。甘露遍空滋万汇,灵泉一派泛长川。"斯皆炁行周天之法验也。

当炼炁化神之际,神息俱定于虚空之中。先天真阳,入我色身,周流一匝后,因主人公定在外面,色身已如空屋,随即出色身而来至虚空中,抱我主人翁,因神定而气随定。神炁同定,久则炁尽化神,唯一威光,煊赫虚空,是即胎圆之证也。入此大圆寂照之门,以性空本体,圆融六大。六大法性,与我真性,平等无二,自他不隔,物我一如。于是能入水火、透金石,起种种不思议神用,皆神行周天之法验也。

是则约炁行、神行,而有小大周天之别。小周天者,炼精化炁之三昧也。大周天者,炼炁化神之三昧也。此一说也。

其二、约小还、大还而分小周、大周,是同一炁行,而复有小大周天之别也。何言之?当小还之时,身内犹是后天坎离,工夫一到虚极静笃,外感先天纯阳真炁,入我色身,补足我破体后之损耗,是以我纯阴,感彼纯阳。纯阳真炁到时,浑身俱感酥软、麻木、跳动。能周身酥麻一次,即得真阳薰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是渐采渐集,气足止火,复成童体。斯时离宫填满,身内已成乾象,纯乎先天。再以我乾阳,感彼虚空中乾阳,身内先天与身外先天,里应外合,彼此凝集,是合内外两重真阴阳而成大还。工夫到此,定力已达二三小时以上,能寂定一次,感召身外乾阳,与身中乾阳会合,即为行一次大周天,直到大丹告成。

此小大周天,约小还、大还而得名。小周天者,从后天反先天所用也。大周天者,从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时所用也。同一寂定,同一炁行,工夫深浅不同,色身效验,亦有区别。小周天仅能易发,大周天能易齿、易血,乃至易骨、易髓、易瞳,崭然一新。斯即《大易》"革故鼎新"之效也。小周天,乃安乐延年之法,大周天乃超凡入圣之功。此乃浅深不同之点也。

其三、约小大天地而分小周、大周。人身乃一小天地,身外乾坤乃一大天地。修士工夫到恍惚杳冥,虚无混沌,定久阳生,阳炁冲开百脉,元和内运,上至顶而下至踵,一炁周流,始卒若环。此就人身之小天地而言,故云小周天。倘恍惚杳冥,虚而又虚,浑身酥软、麻木、跳跃,即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俱受外面乾阳真炁钻入。斯时虚极静笃,妙合太虚,色身已成真空,一任太虚中乾阳真炁,浸淫融洽,彻内彻外,透顶透底,通行无碍。此就合乎太虚之大天地而言,谓之大周天。

是故由前之说,学者先行小周天,然后行大周天。由后之说,学者先行大周天,次行小周天。小周天之后,再行大周天,即了事矣。

以上三说,皆属言理。实际工夫一到大定,外则乾坤会合,内则坎离交媾,小大周天,同时进行。所谓:"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也。崔公《入药镜》但云:"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不标大小(周天)之名,实则小大周天,均已包括在内,最为简当。学者宜注意焉。

诀曰:心息妙合,抱德炀和,真炁薰蒸,养性延命,重立胞胎,再造乾坤,玄宗修证,唯斯为胜。

11.小还与大还

《参同契》曰:"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然近代丹家,复有小还丹与大还丹之称。《海山奇遇记》载,华阳隐士李奇,得小还丹,年数百岁,容貌不衰。吕祖游句容遇之,教其炼金液大还丹。翁大喜受教。吕祖云:"重安炉,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此正指大还言也。

究竟大还小还之分别点何在,自来著家立说,亦纷纷不一,兹依师传,而剖示其义,曰:人自破体以来,后天坎离用事,学者由心息相依,直到凡息断绝,身心大定,内外虚寂,感彼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而行采取之功。是以我之纯阴,感彼之纯阳,由后天返到先天。工夫做一次,先天真阳来一次,由外面而还到我身。故《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工夫愈进,真阳愈集,直至炁足止火,结成还丹,是谓小还。小还者,初还也,以阴而感阳也,《易经·泰卦》所谓"小往与大来"是也。此部工夫,丹书谓之取坎填离。

及乎真炁充足,离宫填满,复成乾体,丹书谓之还童。还童之后,内系纯乾,学者再入三昧正定,以我乾阳,感彼先天乾阳真炁,合内外二重先天而产生大药,谓之大丹,是云大还。即七日过大周天一部工夫也。大还者,重乾之象。吕祖得大还丹诗曰:"修修修得到乾乾,方是人间一醉仙。"可以证焉。《易》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乾乾之象,大还之秘旨也。反复者,由后天反出先天,再由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必到重乾之地,而后六龙之变化全,斯可以统天而御天矣。

是故丹法,初以后天感应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小药,所结之丹,谓之小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小周天也。复以我先天纯阳,感彼先天纯阳,合内外两重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大药,所结之丹,谓之大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大周天也。《易》之小畜与大畜,道之小还与大还,其义一也。虽有大小之分,工夫进行,原不外心息相依。一到真空大定,内外和融,小周天在定中进行,大周天亦在定中进行。小还丹在定中结,大还丹亦在定中结。特定力有深浅,故所得亦不同耳。

复次,小还丹结成后,须用养丹火候,使之丹足而行大周天,得大药而了大还。大丹结成以后,须用养胎火候,历时十月,使之胎足而脱胎,谓之出神。向上更有温养功夫,谓之乳哺。至是,神仙之大功已告成矣。

12.火候与止火

欲明白止火之理,先须认识“火”在人身的何形状。自己的心神注重在身上某一部分,这就是“火”。

世间所传初步下手功夫,有守印堂者,有守绛宫者,有守脐下一寸三分者。有守顶门者,有守夹脊者,有守两肾中间者,有守海底者。凡是心神专注之处,都是火力所到之处。(各种守窍之法,虽不怎么高明,若用之得当,亦颇具功效。)心神何故称之为“火”?因中国医书以五脏配五行,心藏神,在五行属火。无论人身上何处,若自己用心神在该处紧紧守定,勿使移动,亦不放松,日日如此,经过相当时间,必觉该部位发热发烧,或觉酸麻,或觉膨胀,甚至有跳跃之状态,此皆神火集中之力所表现。

世人做功夫到如此地步,每每衷窃喜,以为道在是矣,更加死守不放,拼命用功。长久下去,遂成不治怪症,此皆不善用“火”这弊也。譬如煮饭,火太小则不熟,火太大则饭变焦。饭不熟尚可添火,饭变焦则无可救药,此时纵想止火,已嫌太迟。故初做功夫者,宁可不及,切勿太过。

所谓“止火”,乃停止武火而不用,仅用文火微微照顾。照顾者,乃照顾鼻中出入之息,不是照顾下丹田。若照顾下丹田,周身精气神都聚会在这个小地方,渐集渐多,不能容纳,必至冲关而出。(若火太过,水沸而溢,亦是如此)。

上乘功夫,直截了当,简易圆融,本不分段落。昔人为初学方便说说,勉强分作三段:

第一段虽名为炼精,但不可著于精上,若执著后天有形之精,当作一件宝贝,拼命的死炼,用火愈多,则浊精愈不能化。遗精尚是小事,就怕关在里面舍不得放他出去,又无法使之化气上升,浊精与邪火混作一团,搅扰得身心极不安静,其害更甚于遗精。

第二段虽名为炼气,亦不可著于气上。若执著后天呼吸之气,在身中搬运升降,功夫愈勤,则粗气愈不能化,泄气尚是小事,若关在里面不放他出去,又不能神气合一,心息两忘,不入大定,粗气没有出路,凝结在身中某一部位,成为痞块,或生无名肿毒,其害百倍于泄气。

第三段虽名为炼神,其实不是止火,神即是火,火即是神,炼即是止,止即是炼。学者能懂得炼神功夫,就不必再问止火的方法,炼神与止火,其名为二,其实则一。

炼精化气者,以元神炼元精也。炼气化神者,是元神炼元气也。炼神还虚者,以元神自炼也。若问如何谓之自炼,即是以不神之神主,作不炼之炼,到此地步,非但武火要完全停止,即文火亦无所用之。只有浑然一个元神,不见一点火性,如此岂非止火乎?若不肯止火,则炼神功夫即无下手处。、

张三丰真人《玄机直讲》上说:“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若以三丰之语可信,则仆今日所说亦未尝不可信。盖上乘功夫,本不分段落,一刻之中如此做法,一日一月一年,亦是如此做法,所以称为直截了当,简易圆融也。

伍冲虚、柳华阳之书,硬要明明白白的划分段落,所谓“百日筑基”,“七日过关”、“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按之实际,皆不相符合。既然与事实不符,何必定要说出一个死板板的数目?想是当时遇到一般学道的人,生性愚笨,苦苦追究成功的期限,所以传道者不能不方便说法,以安慰大众迫不及待的心理。后学若执为定论,则反被古人所误矣。

13.玄关一窍

《乐育堂语录》黄元吉先生:“吾示玄关一窍,是修道人之根本,学者之先务。不比中下二乘说窍,有行可指,有名可立”。又云:“玄关一窍,是先天混元一炁之玄关,了无声臭可扪,色相可见。此最上上乘炼虚之天机,从古仙子,鲜有下手之时即悟如此际者”。

圆顿夫子云:“所谓玄关一窍者,既不是印堂眉间,亦不是心之下肾之上,更不是脐下一寸三分,执著这个肉体在里面搜寻,不过是些脑髓、筋骨、血脉、五脏、六腑、秽污渣之物,固然不对。撇开这个肉体,在外面搜寻,又等于捕风捉影,水月镜花,结果毫无效验。著相著空,皆非道器。学者当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此是实言,不是喻言。

14.专气致柔

道家之坐功,要能抟气致柔,清净坐忘耳。(抟的字意是”聚散运行“)

何谓抟气,即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之意。然而志气专一,略不放松,久而久之,阳气燥烈,或致太过。故抟气必须致柔,致柔者,优游涵养之意。《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亦即勿忘勿住,先存后忘之意也。盖专气属阳,致柔属阴;专气譬如武火,致柔譬文火;专气为勇猛,致柔为宽缓。谓修道者必宽猛相济,阴阳互用为得耳。

如是则一身精神气血,能中和而无太过不及之敝,自然由清净而至于坐忘,由勉强而至于安乐,位天地、育万物、宰阴阳、制五行,皆成自性中之事。

要知还丹本无质,盖纯为空灵活汯纯阳之炁也。

倘于炼经化气,炼气人神,炼神还虚之后,进而炼虚合道,则与道混而为一,于是三千世界,无非法身;毗卢遮那,无非自性矣。

15.学仙毕业时间

这件事永远没有毕业的日子。不过为学者方便计,在全部历程中,勉强划几个段落而已。丹经上常言第一步巭要一百天,和步功夫要十个月,第三步功夫要三年,第四步功夫要九年。这睦期限,说得太死板了,与实际上不相符合。此事要看学者年龄之老少,资质之愚智,境遇之顺逆,财力之厚薄,障碍之有无,很难一概而论。

你们在学堂做学生时代,是有毕业的期限。等到出了学堂以后,担负国家社会重大责任时,就永远没有毕业日子。你就学到死也学不完,到了将来进棺材的时候,你尚且要叹息说:今生是虚度了,错误了,来世再学着做人罢!

你想,做人如此之难,做神仙岂是容易么?

普通知识阶级中人,若要求神仙全部学术凭他们自己力量去钻研,大约须费三十年光阴未必能弄得清楚。因为有些书看不懂,有些书又买不着,传口诀的先生,多是一知半解,罕有全部贯通者。若有我们指导看书,快则三年,慢仅五年,就可以得到全部仙学的一个轮廓。然后再看自己的志愿,要小就走小路,要大就走大路。又要审查自己的环境,适宜人元就用人元,适宜地元就用地元,适宜天元就用天元。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何要问,专求口诀,立刻实行,免得费功夫看书。岂不省事么?我有个譬喻说给你听,现在学西医的,必须进学校,听讲课本。毕业后,再出洋,求深造。学国医的,虽不必进学校,但是也要从师先读三五年医书,然后方可临证实习,尚不敢说不误人性命。走江湖的郎中,牵骆驼,卖膏药,学会几个草方子,就是一字不识,也能替人治病。比较进学校读医书,岂不省事么?然究竟不能登大雅之堂,凭他那副本领,只能应付乡愚市侩而已。

学仙的人,若专学口诀,不肯读书,就等于走方郎中一样。自古没有不读书的神仙,幸勿贪捷径,免误大事。

16.辟谷与成人

无论何种断食辟谷之法,仅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而不可以达到成仙的目的。如果真到生活困难的时候,不妨借重此术,逍遥物外,免致仰面求人。若欲专恃辟谷术修道航梯,非古仙之本意也。做命功能结内丹,做性功能入大定,则不求辟谷自然辟谷矣。中年人身体上总有多少亏损,倘不从积精累气下手,如何能结丹?既不能结丹,如何能出阳神?然积精累气之作用,须要从食物滋养中炼出精华,譬如人几十斤铁中炼出一斤钢来。若下手就断食,是铁尚未有,钢从何来?岂非永远无结丹之希望乎?

“辟谷”之法虽佳,但非人人能用。故只可为上智说法,中材以下,难知难行。若信“辟谷”足可以解决普通人类争食之问题,仍是一种理想。惟少数修仙学道之士,隐居深山穷谷,食物运输,深感不便,储蓄干粮,常忧匮乏。辟谷这方,正为此辈而设。

17.仙道皆重清静心

总之,仙道皆重清静心,口既贪乎鱼,目必贪乎五色,耳亦贪乎五声。日在五欲境界中吸引,恐与清静心不相应耳。何况杀生增加怨对。我既害彼,彼必思害我,因果循环,丝毫不爽。我辈修道,急欲清理宿欠,减轻业障,岂可再添新债乎?

18.修仙必以德为辅

大概修道,必以德为辅。德不足者,每欲下功,磨难随至。我见亦多矣。譬如君一向住栈房,所欠房金小账垫款至多,如依旧住下去,则不致与君清算。若一旦出栈而他适,则栈房茶房必向君总算帐一次,一切付清了账,方能出栈。

19.筑基

“筑基”者,筑结丹之基也,倘阳精永远不漏,身体健旺逾恒,精神愉快,营卫调和,则筑基之功,可谓完成。惟筑法亦各有不同,有上乘、中乘、下乘;有纯粹先天,有夹杂后天,有完全是后天。

20.用功时间

有几个小法子,是要按准时辰做功夫。若上等法子,可以不拘定时间。每日十二时,做四个时辰功夫已足,太多恐感觉厌倦,后生障碍。何时行功最宜,亦无一定。惟吃饱之后,及身体疲乏思睡之际,皆不相宜。

二、修炼秘要

1.论性与命

天地之间,充满了物质,何尝有一处是虚空的?不过因为人类的眼睛看不见许多微细的物质,假名之为虚空耳。

冰一变为水,水再变为气,气再散则为虚空,因为冰水之质仍在也,若认为真是虚空之物,岂非大错。

道家重炼性,一灵独耀,回脱根尘,此之谓性长生。仙家重炼气,遍体纯阳,金光透露,此之为气长生。究竟到了无上根源,性就是气,气就是性,同者其实,异者其名耳。

依真理而论,法界与色本无分别,法界即在色身之中,色身亦不出法界之外。既不可以大小认,又不可以精粗论。勉强设一譬喻,就如拿木桶装一桶水放在大海里,桶中之水与海中之水,其水性质虽是相同,而水之能力则彼此大异。海水有无量无边之作用,而桶水则丝毫不起作用,何以故?为桶所限耳。将桶打破则桶中之水即等于海中之水矣。桶水譬如色身,海水譬如法界,木桶则如障碍物。但不可误会色身是障碍,而起厌恶色身之见解。须知打破障碍之后色身即是法界,离色身而觅法界,即与真理不合。

性与命本是一物,不可分为两橛。就其“灵机”而言,便谓之“性”。就其“生机”而言,则谓之“命”。所谓一体二用也。吾人之身体,譬如一盏灯,灯中之“油”就是“命”,灯中之“光”即是性。假使有灯而无油,此灯必不能发光,可知离命即不足以见性。若徒知保存灯中之油而不善于发挥其光明的应用,仍常常处于黑暗的境界,则亦何贵有此灯乎?由此可知“性命”二者,乃互相为可分离也。

虽然,人究竟名为人,不可以叫做性,也不可叫做命。灯究竟名为灯,不可以叫做油,亦不可叫做光。其理固相等耳。或问:初学之人性与命孰重?答曰:命重。譬如暗室中本有一盏灯,灯中油量充足奈何室中之人不得其法,不能点灯发光,虽有灯而依然不免黑暗之苦。忽来一个教伊点灯之法,一举手间顿满室生辉,从上踏进光明之路。设若室中本有灯,或虽有灯无油或虽有油而油不足,纵能了解用灯之法亦不能大放光明。由是可知,性无命则不立,离命则不足以见性。有命而性自在其中矣。故曰:“命为重也”。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添油宜及早,接命莫教迟”。

修道的人,能得形神两全最上。如其不能,先做性功以全神,等有机会再做命功以全形,亦无不可。

先修玉液以明性,后修金炼是立命,其秘要只是内守虚无耳,仙家以炼气为炼羽翼,神定气足则羽翼已成。

2.论初步存神

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无为

仙家初步功,贵在返老还童。若身中精气亏损,肌体不充,必渐用功修炼培补,使其固复原状。陪补道路有三:(一)饮食滋养从口入。(二)空气呼吸从鼻入。(三)元气阖辟从毛也入。

修道者,先守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再虚心以炼神,互相为用,则脏腑气血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致外强中干急促失调浮躁不宁之敝,自可长生。

摄魂还魄,虽有作用,惟贵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则不平。苟魂魄能和则气可化津,津亦可化气。周身津气润泽流通,自无不平之患矣。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为无,和平之极,归于静定,魂魄自然安定矣。

人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顶者,何也?地下水气循土脉透石隙而上蒸也。水气何以上蒸?则以地中含蓄之热力使然。吾人静坐功夫已久,口中自然发生一种甘津,清凉爽淡异乎常地,此亦因身中团聚之热力蒸动下焦之水气,循经络之路而上升,至口中逐化为津。此津由炼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

人能常以不动之神,藏于脐肾之间,以立命基,则长生不难致矣。

若夫存神,则无所想,不过将神光凝聚于一点,不使散漏之谓也。存神,不限于身中一处,亦不限在体内,有时亦存神于身体。丹道步步皆以存神为用。

能闲闲,方能保得住元气,能保元气,方能养得住元神。

元神,当其寂然不动的时候,不可以说它是无,当其感而逐通的时候,又不可以说它是有,只好说是无中妙有。

神气合一,魂魄相拘,则丹结矣。

3.论呼吸与胎息

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都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乃修炼家之大忌也。

婴儿在胎,仅有胎息,鼻不呼吸,乃至初出胎时,大哭一声,而外界之空气乘隙自鼻而入,于是后天呼吸逐操吾人生命之权。其始也,吸入之气长,呼出之气短,而身体日壮。其继也,呼吸长短平均,身体之发育及此而止。到中年之后,呼出之气渐长,吸入之气渐短,而身体日衰。临终时,仅有呼出之机,而无吸入之机,鼻息一停,命根逐断。

呼吸者气也,气既归根,神亦恬淡,皆不离乎虚无作用,然亦非枯坐顽空也。张三丰真人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须经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

调呼吸之最紧要口诀,既不可滞于有象,又不可浮泛无根。能合虚无,则不著相,能入丹田,则非无根。不色不空,勿忘勿助,是真口诀。

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专心食气,何养太合,则可长生。

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身中,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

4.论真空炼形法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曰凝神。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而已。

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其曰金液炼形,其三曰太阴炼形,其四曰太阳炼形,其五曰内观炼形。若此者,总非虚无大道,终不能与太虚同炼。惟此六诀乃曰真空炼形,虽曰有作,其实无为,虽曰炼形,其实凝神,是修外而兼内也。

真空炼形云: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故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每天曦驭未升阳谷之时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舍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道家常有粉碎虚空,粉碎形骸等语,不过忘物忘形之意耳,不可拘泥粉碎二字)。自然太虚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于玄门,透长谷而上泥丸,化为甘霖而降于五内。我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脏六腑之垢,焚身炼质煅滓消尘,抽尽秽浊之体,累积长久化而成仙。

“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先蒸发而后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让他坚硬,而后方能慢慢地变换,这个工夫就叫金丹换骨。处处光明,即是《孙不二女丹经》中所说:“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的意思。

果能常常凝神敛息,酝酿熏蒸,不久即可由造化窟中,采取先天一气。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况于鬼神乎?!

5.论杂念

杂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真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寒。

即吾人之念头,刹那之间,杂念无端而至,忽起忽灭,莫能定止。念起为生。念灭为死,一日之内。万死万生,轮回即在目前,何须待证于身后。然欲扫空此念,谈何容易。惟有用法使念头归一耳。其法如何,即固守总持门也。

吾人肉体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真我,只可以叫做假我。除掉有形质的肉体,尚剩下那个无形质的念头,然而也不是真我。因为那个念头也忽起忽灭,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灭的念头,另外寻出一个无生无死万劫常存的实体,这个方是真我,又名为真人。

虽说初下手要除妄念,然不是专在念头上做工夫。若一切不依,一切不想。其弊必至毫无效果,令人失望灰心,是宜熟思而明辩也。

修道者须谢绝万缘,坚持一念,使此心寂寂如死,而后可以不死,使此气绵绵不停,而后可以长停。

凡静坐遇到杂念纷扰时,最好先不要去管他,只要身体不动,经他杂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后,等到静止不动半个多钟头之后,杂念自然就慢慢的平息下去了。有时在做静功的过程中,猛然一觉,杂念全消,这也是静坐时常有的现象,用不着刻意的去制止。

做工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令人厌烦,再加上去杂念这个念头,又是一个“杂念”。譬如两个人在打架吵嘴,已经在那里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劝和之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弄得好?劝和原是美意,总要等他们两个人火气渐平,用巧权方便之手段,一劝自然息争。劳神费力,强迫劝和,手段未免太拙。

如何才算得真静?答: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

致虚者,非枯坐顽空也,乃动中之静也。非一切不依也,乃心依于息,自依于心,浑然而定,寂然而照也。吾人元神历劫不变,变者识神也。周真空炼形之功将识神渐渐炼去,则元神渐渐显出,譬如磨镜,尘垢既销,光明斯现,乃知一切神通皆吾人本性中所固有者,非从外来。

6.论冲关

洗濯之作用,不外乎静定,凡丹道小静之后必有小动,大静之后必有大动。其静定之力愈深则震动之效愈大,充其震动之量,直可冲开顶门而了,然非大静之后不能至此。

“冲关”者,言自已真气满足一时发动,因下窍闭紧不能外泄,遂冲入“尾闾关”,透过“夹脊关”,直上“玉枕关”。乃是气足自冲,身中实实在在有一股热气,力量颇大,并非用意思空想空运。古诗云:“夹脊河车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华池玉液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认得长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此种作用,无古今之异,亦无男女之殊,乃成仙了道,返本还原的一个公式,除此而外,别无他途。

修炼家最忌精气下泄,故凡下窍皆要收敛紧密,一身精气渐聚渐满,既不能下泻必上冲于脑部。斯时耳闻风声、目睹光掣、脑后震动、脐下潮涌,异景甚多。

有句云:“万马奔腾攻两耳,流星闪电灼双眉。若还到此休生惧,牢把心神莫动移。”即言闭地门开天阙时之现象。

先天一气,积蓄既入,势力雄厚,应机发动之现象耳,其气之来也,周身关窍齐开、耳闻风声、眼中闪光、脑后震动、鼻中抽掣,种种景象,宜预知之。此气发生,丹家名曰活子时。

凡后升之时,身中自觉热气蒸腾,及至前降之时,则热气已渐归冷静。此以热气盛为进阳火,热气平为退阴退阴符。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炙,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元精非交感之精,无气非呼吸之气,元神非思虑之神。

精关非不可闭,然亦不必急急求闭,即以世俗而论,富厚之家重在保守,贫穷之人要能赚钱,徒知保守,而不善于赚钱,虽一钱不用,仍旧是个贫人,又何济于事。……所以理财家、以开源为第一义,节流为第二义,能开源义能节流,更好.能开源不能节流,亦无妨,不能开源,仅能节流,虽可获益,颇嫌微末,既不能开源,又不能节流,只有坐以待死耳。此中有消息盈虚,大堪研究。

7.睡功三昧

王阳明诗曰:“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松风不用蒲葵扇,坐对青崖百丈泉。”又曰:“古洞幽深绝世人,石床风细不生尘。日长一觉羲皇睡,又见峰头上月轮。”李道纯《满江红》词曰:“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睡法即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晋时陶渊明“北窗高卧,自谓羲皇上人”,孔子亦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夫行住坐卧四威仪,惟睡眠最为安适。当工作劳顿、精力疲乏之际,偃卧一榻,栩然睡去,一觉醒来,神怡气畅,百骸舒适。盖得益于睡中静养之功者多矣。人生百岁,日作夜息,全赖睡眠调剂生活,恢复精神。何况玄宗学者因心息相依而睡着,睡中心息依然合一乎!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即能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适,其妙难以形容也。

若功夫稍进,自然由睡着而转为入定。睡从定中产生,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有定无睡。是故初修之人,能睡着即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此睡眠三昧之境界,号称相似定,与常人昏睡情形,迥不相同。

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妙哉!此睡眠三昧,乃初学入手之通途,大定真空之前导也。

五代时陈希夷老祖,高卧华山,尝一睡数月不起,后竟于睡中得道。希夷睡诀,共三十二字,名蛰龙法。盖即心息相依之工夫,不过在睡中修之。

《华严经》十种卧中,所谓“禅定卧”与“三昧卧”是也。《离世间品》云:“菩萨摩诃,有十种卧。何谓十?所谓寂静卧,身心澹泊故;禅定卧,如修理行故;三昧卧,身心柔软故;梵天卧,不恼自他故;善业卧,于后不悔故;正信卧,不可倾动故;正道卧,善友开觉故;妙愿卧,善巧回向故;一切事毕卧,所作成办故;舍诸功用卧,一切习惯故。是谓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大法卧,悉能开悟一切众生。”

按睡中身心不动,如入禅定,谓之“禅定卧”。若禅定之中,天地真阳入我体躯,如甘露遍空,醍醐灌顶,周身酥软美快,和畅如春,酣融如醉,谓之“三昧卧”。《经》所谓“身心柔软”,盖指此景言也。

孔圣“曲肱而枕,乐在其中”,亦即是”三昧卧“之境界也。《神仙拾遗传》载:夏侯囗登山渡水,每闭目美睡,同行者闻其鼻鼾之声,而步不蹉跌,时号“睡仙”。此盖与希夷老祖同修睡眠三昧者。孔子云:“德不孤,必有邻”,不其然乎。

儒仙邵康节《林下吟》云:“老来躯体素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万事去心闲偃仰,四肢由我任舒伸。”又诗云:“夜入安乐窝,晨兴饮太和。穷神知道泰,素养得天多。”是邵子深得睡眠三昧也。白玉蟾仙师诗曰:“自从踏着涅槃门,一枕清风几万年。”是白祖所作成办,得“一切事毕卧”之妙境也。涅槃寂静之门,正是“如来无上大法卧”。到此大休息,舍诸功用矣。

王阳明诗曰:“人间白日醒犹睡,老子山中睡自醒。睡醒二非还二是,溪云漠漠水泠泠。”

附:吕祖《大觉歌》

酣酣睡,酣酣睡,尘世之中人人醉。

醉里不知天地宽,昏昏睡睡中不遂。

黄金累国腰下系,犹说当前不如意。

战名争利何日既,劳苦终身难自计。

我在深山整日寐,哪管人间争战会。

不强求,不越位,白云高臣饶滋味。

阊门内外有消息,天南地北无穷戏。

只要识得出处义,且去且去,归到终南还自睡。

吕祖题词

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

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

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

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

陈抟赠金励君睡诗

常人无所量,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陈希夷老祖睡诀,一名《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儿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人言我是朦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学就了真卧禅,养就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乐在其中无人谙。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图南一脉谁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

张三丰《渔父词》

蛰法无声且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神默默,炁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

张三丰《蛰龙法跋》

或言:希夷先生别有睡诀传世,世所传者皆伪书也。《随》之象辞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读三十二字,盖使人豁然大悟。吕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纠谬之心也。张全一跋,时寓终南山。

8.先天一炁与神仙

问:何者是道?

答:道即太虚中无形之生炁。

问:如何谓之修道?

答:即是采取太虚中无形之生炁,来修养吾入主身心。

问:太虚中无形之气体,藏在何处?

答:无所在,无所不在。

问:何谓也?

答:因其是无形,吾人肉眼不能见。故云“无所在”。然无形之中,实含有生机,遍一切处,故云“无所不在"圆顿子按:不但肉眼不能见,虽道眼亦不能见者。

问:即是无形可见,何以知其含有生机了

答:于一切动植物之生生不息,岁月无间,故知之。圆顿子按:不但动植物如此,虽金石矿物亦如此。

问:既如此说,生机处处皆有,则吾人亦常在生气之中。听其自然可也,何必又要采取?何必又要修炼?岂非多事乎?

答:虽说处处皆有,若不用功夫采取,则与吾人身体似有隔膜。譬如江河溪井之中,虽然处处有水,若吾人不去汲引,水决不会自己送到家里来。

问:吾人身上本来可有生机吗?

答:当然有生机,若无生机,如何能活动?

问:吾人身上的生机,从何而来?

答:在父精母血交媾的时候,而太虚中无形的生气,即落于

其中,在道家称为“先天一炁”。

问:父精母血交媾的时候,太虚中无形生气,怎么会落于其

中了

答:父精母血,即是一阴一阳。当其交媾时,有一种呼吸的力量,即其呼吸之间,太虚中无形之气,自然而然,如磁石之吸铁,不知不觉,摄在其中矣。此所谓造化之神功,天机之玄妙也。

问:照此而论,则吾人身上个个都有生气,而人家生出来的小孩子,每每说先天不足,是什么缘故?

答:吾人身上的生气,自从父母交媾时得来,而此生气本不在父母身上,乃是借父母的力量,从太虚中招摄而来的,是谓“先天”。父精母血是后天炁,用后天气去引诱先天炁,故后天炁浓厚者,得到的先天炁也浓厚。而后天气薄弱者,得到的先天炁亦是薄弱,因此他生出来的孩子,便是先天不足。

问:先天炁既然人人都有,何以又要到外边去采取?

答:虽然人人都有,但有厚薄多寡之不同。白不妨薄者令厚,寡则令多,贫人变作富翁,岂不更妙?况吾人有生以来,所得先天炁有限,到十几岁成人以后,则生机日少一日,渐渐由老病而至于死,皆不知修炼采取之过矣。

问:欲采取生机,当用何法,有何口诀了

答:此法非片言可尽。一方面要研究学理,多看道书,一方面要清心寡欲,实行证验。若作一简单的解说,则广成子告黄帝所言:“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而形未尝衰。”此数语能抵得几百部道书。苟能照之施行,亦未尝不是极好的方法,极灵的口诀,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问:先天一炁,是修炼家所用的。修炼家能采得此先天一炁之后,便可以成为神仙。而普通父母交媾生人之种子,亦称为先,天,恐怕不合修炼家的原理。

答:“先天一炁”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寻常的夫妇相交,是先天炁与后天浊精浊血和合而成,故则生出有肉体的小孩,修炼家坎离既济,是“先天一炁”与后天的真阴真阳混融而就,故结成虚灵的圣胎。论其种子,皆可以说是“先天一炁”,唯其运用方法之不同,故其成就亦不同。

问:性命双修,与但修性不修命,有何不同之点?

答:性命双修,是形神俱妙的工夫。由性灵影响到肉体,诚于中者形于外,故肉体亦能变成灵妙之物。若只修性不修命,则道力薄弱,无法对付自己的肉体,结果只好弃而不管。而心性工夫,究竟做到如何程度,自己既没有把握,别人又无法测验,容易自欺欺人。所以真实的修炼家,不愿专走心性一条路。

问:性命双修,只修性不修命之说,已略闻其概矣。若只修命不修性,其成就又如何?

答:修命不修性,是顾其外而不顾其内,就象拳术家与体育家,唯善于锻炼身体,表面似乎康强,然偏于一端,亦不能维持长久也。

问:以上所言三种不同处,可否再作一显明之比喻,俾普通人都能了解。

答:照理是无须再分析,但既为普利起见,只得略费言辞。

(一)性命双修:性譬如一国的圣人,命譬如全国的百姓,性命双修是用圣人的道理,渐次教化百姓,使他们都变为圣人。

(二)只修性不修命2是圣人依然圣人,百姓依然百姓,结果圣人看不起百姓,百姓不敢高攀圣人。圣人只图自了,绝尘逃世而去,丢下许多百姓,束手待毙,同归于尽。

(三)只修命不修性;就是上不仁而偏要下好仁,上不义而偏要下好义,自己言行不检而偏要百姓都做好人。虽然恃了一时的威力,使百姓不敢为非,但终非安全之局面也。圆顿子评:讲到极处,性与命原不可分。以上各条,将性命分而为二,乃是方便说法。

又按:原作尚有二十余条,专论儒释道三教之不同,并比较其优劣。虽亦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未免多生枝节,反令儒释二教信徒有所不满。况吾国今日所谓教者,岂仅儒释道三教而已?清看象天主教,耶稣教,喇嘛教,回回教等又将如何比较?吾辈只须抱定宗旨,专弘“仙学”,不谈宗教,自可扫除许多无谓之纠纷矣。故将原作中涉及儒释道三教比较优劣之文章,概行删去,免起是非之争。阅者谅之。

(8-10缺,8缺少后半部分,不过以前收集的资料中有,而且多了陈樱宁先生的评论,不知是否完整)

11.炼精化气,皆用武火;炼气化神,宜行文火。武火者有候之火,文火者无候之火。无候之火,非呼非吸,乃吾定中之所生也。但既云定矣,火从何起?顾人非槁木,虽外无呼吸,而二气在定中岂无伸缩往来,如龟胎鹤息之绵绵者乎?故曰:“不须行火候,炉中自温温”者,不寒不燥,不有不无,正无候之景象也。又曰:“火须有候不须时”,盖言无候之火,更以大周为候者。然此之大周,无息可数,只以十月胎成,为神火之一周。炼神者,于无为中求火,即于无为中求候,而非炼精之火,口呼鼻吸,犹有数目之可记者也。倘欲火无危险,必使定不外驰,十月一定,自火力到而圣胎成矣。

诀曰:“炼气化神,养以文火;息无去来,必成正果。”

三、修炼法要

1.修道程序

修道程序,亦望指示大纲。

答:谭子《化书》有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此其大纲程序也。故白真人云:"忘形养气气化神,是云大道透三关"。元明以来,通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不如谭真人所说为圆融耳。

2.仙家顿法

道家中黄直透,完全是一种功夫,即是一窍通时窍窍通,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所谓“仙家顿法”是也。功夫到虚极静笃时,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始终如此做法,不必再区分小周天和大周天、小还丹与大还丹许多名目。至于通三关运河车种种种作用,乃是仙家的“渐法”,一步一步的走去,由小而大,由浅入深,结果是一样的。譬如一个先生教学生的书,“渐法”是先教浅近的,后教深奥的,一步一步的教去。“顿法”是起首即将深奥的教他,若深奥的能够明白,则浅近的可以不教自会。不过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由深入浅,先难后易,及其结果,则是相同。学仙的“透中黄”与“通三关”,其道理亦复如是。

再者“透中黄”是性功的效验,“通三关”是命功的效验。学仙的人,本来有先了性而后了命,亦有先了命而后了性,亦有性命同时并了。原不必十分拘泥,只要认清根本源头,则“顿”亦可以,“渐”亦可以。若是堕落旁门邪道,则性也不对,命亦不对。古仙诗“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云云,乃是对一切旁门邪道,不懂真性命者而言,并非对“守中黄”与“中黄直透”之功夫而言。且“中黄直透”之后,其夹脊双关亦未尝不通,所谓先了性而后了命也。然而这种法方法,与道家的念咒观想,似乎难以比较而论,盖仙道两家立足点有不同也。

3.先天玄窍

“孤坐独修,致虚守静”这个这个法子,比较容易实行。自己要做就做,不必征求对方的同意,也不必定要废弃人事,见效虽迟,流弊较少。

此派最紧要的,就是“玄关一窍”,既不是《参同》《悟真》之法,亦不是冲虚华阳之法,乃是陈希夷、邵康节他们流传下来的。

清净功夫,做得好,能出阳神;做不好,只可出阴神,即能投胎夺舍,不必另做专门做反胎夺舍的功夫。古人虽有专从闭息、鉴形、存想等法下手者,其法亦未就胜过清净工夫。

圆顿子于民国五年,住址在北平西四牌楼大拐捧胡同跨鹤吕祖观中。有一道士,年已五十几岁,当彼三十岁时,即患阳萎症,阅二十余年不愈,常戚戚于心。顿慰之日:

“君是出家人,对此可不必注意。”彼日:“不管出家在家,衰弱病态,总不相宜。”彼在吕祖观做静功一年之后,有一日笑而告我日:“二十余年之‘痼疾’今己愈矣。可惜我是道士,若是俗家人,尚可望生子矣。”

由此观之,年长而身弱者,清净工夫亦足以补其亏损,不必定要做栽接之术。世间修炼同志,常认为年老之人,非用栽接不可者,未免固执偏见,不识清净工夫中有先天一著之玄妙也。愚意非不赞成栽接之术,但默察世间好道之徒,大半为经济所困,

生活问题,尚难解决,岂有余力,实行此术?若固执偏见,竟谓非由此途不能成仙了道,请问除却极少数几个富贵人而外,一般财力微薄的人都该死吗?出世法那有这样不公平呢?

4.学仙紧要

学道者最紧要的问题,是必须弄明白他的根源,根源已明,方法亦容易解决。《三车秘旨》中收心法,讲得甚明白:其吃紧处在钻杳冥,能钻得杳冥,即可以有把握。守上玄关,大约是指眉心一窍,此法好处在能免除昏沉,然勉强死守,即有虚火上升、头脑刺胀或昏晕等毛病。此全在学道者神而明之,届时斟酌,善于运用可耳,优劣则不能评定也。

5.开玄关

“玄关”者,玄妙之机关也。“橐籥"为风箱之抽机,喻人身之呼吸。人能呼吸调和,由外呼吸变为内呼吸,则玄关不开而自开。

6.初学守窍

禀者:窃观女丹书云“女命有三”,当系指“海底”、“中宫”、“乳房”而言。究竟女子修炼下手时,应当守何部为宜。

圆顿答曰:“守中最宜。”这“中”字,是“神气合一”之中,不是中宫之中;是内外感应之中,不是执着一身之中。至于海底、中宫、乳房,非不可守,但执着一处死守之,则不合大道。

7.玄关发动一景

有一次读书时,忽视腹内暖气四散上炎,心中恍惚,不知如何是好,惟觉周身愉快,不知何故?

圆顿答:此乃身中玄关,触要发动之景,不必一定要在打坐时,随时皆可显露也。

8.调身调息

问:静坐调息为法,在于不急不滞,勿忘勿助,不知用如何方法始能到此境界?

答:只要你身体端坐不动,自然就能达到此境界,不必用什么方法。

问:静坐之姿势,趺坐乎?抑如常坐时任两腿垂直乎?

答:随自己的意思,要盘腿就盘,要垂腿就垂,不必拘泥。惟盘坐之时间,不能过久,太久则酸痛而麻木,是其缺耳。

问:调息时之呼吸,如平常之听其自然乎?抑系深呼深吸,直至下丹田乎?

答:听其自然,就是调息最好方法,不可用深呼吸。若常行深呼吸,非但息不能调,恐怕要弄出毛病。

问:就“调”字看来,必有调之方法,不知如何调法,而其息乃调?

答:端身坐,不动不摆,听其自然,不加勉强,这就是调息之法。除此而外,另觅调息之法,未免画蛇添足。

9.调药与河车逆转

问:静坐至虚极静笃之时,下身阳物勃然而举,心中毫无欲念,是名为阳生,此时急当以神驭气,留恋元精,此说然否?

答:此说不错。

问:非在静坐之时,如睡眠、工作、行走时,亦有阳生之景象否?若有之,能作调药之功夫乎?

答:非静坐时,虽亦有阳生之景,但不便用调药之法。

问:睡眠时,阳举而不自觉,元气因化淫精而泄去,有何法以救济之?

答:此即普通之遗精病,宜常用河车逆转之法,以闭固精窍。

10.天元要诀

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即是凝神入气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等到活子时来即是生药,盖药者即是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移神入鼎而成丹,即是得药之后,由河车运药上升于泥丸。于鼎者,泥丸之异名也,其不曰移药而曰移神者,因得药之后,神与药合在一处,不可分别,神之所至,即药之所至,药之所至,即神之所至也。又凝入坤脐,即以后天招摄先天,故曰在先天。移入成,即以先天运化后天,故曰在后天。

11.活子时

心不动而阳微举,谓之“话子时”。“活”之云者,无心而自然动之谓也。心不动谓之静,静属阳,阴极则阳生,谓之活子。阳生之时,其举甚微默,似动而非动,但觉欣欣然有生意。当此之时,宜绵绵密密,心息相依于虚空之中,色身上之变化则听之而已。左呼右吸,不可执也。若小便高举,乃后识神用事,或谓粗暴之气冲动,不可谓之活子时也。“午时”与子时相对,乃是阳极生阴,当渐入于混沌。如何景象,只可意会,难以笔言。

正子时,是一个代名词,不是说每天半之子时,更不是说每月之上下弦,乃是说人身上阳气发动,并无淫欲这念,而生殖器自然翘举之时。

12.丹熟温养

丹熟者,谓已经结丹也。此时注意文火温养,不可用武火烹炼。若仍旧像以前一样猛烹急炼,则已结之丹,不能安于其位,不免有飞走散之虞,非徒前功尽弃,尚要弄了大病。

有问:冲虚真人云:“丹熟过关服食,而入神室之中,乃行大周天温养火候。”是否正确?

甚确。

13.长生口诀

学长生者,贵在明白原理,口诀乃其次也。我教人初步功夫,口诀很简单,只有八个字,“神气合一,动静自然”。果能做到如此地步,延长寿命,定有把握。若要明白原理,则《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黄庭经讲义》不可不看。

14.老年人多睡为妙

老年人,重在培补亏损,应该多睡为妙,一睡一觉,一静一动,循环互根,主为合法。若长坐不睡,及是后来事,非前半段功夫所适宜,纵能勉强振作,亦未秘能得益,固明明白白景象,不合于先天之妙用也。道家与禅家功夫不同,即在于此。

15.防偏之法

《玄谈集》中极力主张谓凡诸好道者,在做功夫时,若遇色身上有何种变化,或有不舒适之感觉发生,可急“心息相”在外面虚空之中,久之色身方面只有和平舒适,而决无太过不及之敝及其它一切不良之影响。仆亦认为此法甚为妥善,盖即古人真空炼形法之遗意,其原理是利用虚空中的真阳,来调剂人身偏枯不和之敝。老子所谓“外其身而存”,即是此意也。祈注意及之。

16.小周天任督感应

后学前肄业苏州工业专门时,曾入某杜学静坐法,得闻初步上守玄关,二步下守丹田,三步小周天功夫。自己勤行无间,觉得心膈间有凉风,丹田内有暖气,

气由三叉路而至尾间、夹脊、玉枕,三关皆开,唯至任脉,则无感觉。不识此种景况对否?祈示。

圆顿答:背后三关,皆有感觉者,因为脊骨乃神经之总系也。一到前面任脉部位,便无感觉者,因为任脉部位,非神经枢纽,故感觉迟钝。必俟真到大周天功夫,方有感觉,行小周天时?无感觉者甚多,不足怪也。

17.功境例解

一、“丹田甚暖,心中宁静。”此种景象甚好,乃坎离已交,水火既济之效验。

二、“全身如酥如雾”此象亦佳,乃身心安静,筋脉融和之效验。

三、“有时身忽如无,恐惧不敢坐。”此种景象,凡习静坐工夫者,常常遇到,不必惊疑,不过顷刻之间,即又回复原状。

四、“闭目则昏沉,开眼则清亮。”此乃身中阴浊之气尚重,故闭目不免昏沉。若工夫圆满,则身中纯是一片清阳之气,闭目自不觉其昏沉矣。

五、“守窍在脐肾之中。”修炼下手处甚多,本无一定不移之方位,此守窍法亦可用,即丹经所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全鼎”是也。

六、“胎息不见。”胎息之成功有二种:一由于自然者,二由于勉强者。何谓自然成功?即是大周天入定以后,自然能到此地步。何谓勉强成功?即是专从后天呼吸下手,工夫由浅而深,亦可渐渐做到“胎息”地步,今阁下所以不见“胎息”者,一由于尚未到大周天入定之程度,二由于下手未曾专做“胎息”之工夫也。

七、“每数十日尚有遗漏一次。”此种现象,若在普通人不能算病,乃精满自溢耳,在修炼家总以长年不漏为妙。来函所云“提气上行”之法,亦不妨试做,看其有效验否?若有效验,即可一直做下去,若无效验,可以作罢,若非徒无益,反生他患,则须立刻停止。阁下与仆相隔太远,其中详细情形,一言难尽,

不能断定此法是否相宜也。

八、“自尾闾第二节内骨间起,似一黍珠,直冲顶上,少停即降入丹田。”此种景象,若不是因于幻想所造成,乃是由于静坐时无思无虑自然发动者,可以说工夫大有进步,然不是大药冲关之象,请勿误会。

18.生死流转之要

一世俗言,男子偏于阳,女子偏于阴,以丹道言,男子外阳而内阴,女子外阴而内阳。总而言之,不管他们谁是阴,谁是阳,都嫌偏枯而不完全,此乃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缺憾,亦即生死流转唯一的动机。

担后天阴阳,虽分为二,而先天一气,却是整个的,其本性实不欲分离。修道者,贵在利用后天之阴阳,以返还先天之气。换言之,即是偏枯不自然之变态,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而已。(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点击公众号 查阅更多资料

女子丹道(收藏)

全真派成仙真诀(收藏研究)
道家金丹大道修炼方法(收藏)

元神的修炼秘密(深度)

宇宙能量吸收法(简单易学)

道家修炼密法(非常难得)

道家真人吐纳功法集锦(收藏)
丹道修炼步骤与方法(收藏)
道家修炼的十大误区
道家绝密修炼口诀(密不外传!)
修炼“定”的功夫,证得大神通!
网友丹道修炼十多年的感悟(实修分享)

这本书尽泄修道天机!《天道奥义》

丹道修炼的秘密,中脉居然是炸开的!(实修分享)

老子九转金丹修炼法(完整秘法)

道家金丹大道修炼方法(收藏)

《道德经》昆仑仙本与原本对照(收藏)

扶阳五式修炼秘法(扶阳固本 益精补气提神)

《吕祖百字碑》隐藏丹道修炼秘密(收藏)

《道德经》隐藏修炼宇宙能量的天机•上(黄元吉)

《道德经》隐藏修炼宇宙能量的天机•中(黄元吉)

《道德经》隐藏修炼宇宙能量的天机•下(黄元吉)

《老子西升经》全文+译文(修行必看)

人体奥秘:《道德经》中泄露了关于生命的天机

很多的修炼秘密,隐藏在《道德经》和《黄帝内经》!

《吕祖百字碑》隐藏丹道修炼秘密(收藏)

当年广成子传给黄帝的秘密天机!(收藏)

这本书泄露了修道天机,以前得道成仙的人都在看!

这位隐修奇人实在忍不住了,公布了丹道修炼的核心秘诀(价值万金)

网友丹道修炼十多年的感悟(实修分享)

一位民间高人修炼经验(涉及大小周天、大开顶及治病带功)

道家修炼的秘密!(我把价值上万的课程培训内容写了出来)

“丹道修炼内景变化顺序”秘密图(收藏研究)



修行圈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修行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 The End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私人微信:qiongli_wlz


修行人的公众号

穷理|无为|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修行圈
修行人的第一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