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成纪

乐活   2025-01-31 20:59   甘肃  

新春走基层
书香润成纪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芳芳 文/图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静宁县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年味儿。而最为热闹的地方,除了各大超市和集贸市场外,就属县图书馆和24小时城市书房了。
在位于静宁县东苑小区的24小时城市书房,记者看到,不到下午2点,就已有许多孩子迫不及待地来这里看书了。来自平凉市实验小学4年级的吕昊宇带着妹妹,一点半就来到了图书馆。他最喜欢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已看完了《最后一头战象》和《狼王梦》,正在看的《保姆蟒》已所剩不多。他告诉记者,一放寒假爸爸妈妈就送他和妹妹回到了老家静宁,他平时爱看书,爷爷告诉他小区附近开了一家城市书房,里面有很多经典的课外读物,让他和妹妹过来看一看,一定会有所收获。“没想到这里书籍种类这么丰富,环境又这么安静、舒适,最主要是出入只需‘刷脸’,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去,所以我最近一直是吃完午饭就带着妹妹来看书了。”

记者了解到,这座24小时城市书房于去年6月正式投用,占地面积达130平方米,摆放图书8000多册,涵盖文学、少儿、科普、社科等多个类别,可同时容纳60人阅读。书房儒雅质朴、简洁舒适,被打造成了一个集自助办证、借还图书、阅览、学习交流于一体的24小时无人值守空间。书房采用RFID 技术进行书籍的自助借还和安全门禁服务管理,凭县图书馆的借阅证或人脸识别即可进入,所有书籍都能与总馆进行通借通还。书房除了进行书籍借还、自由阅读,还经常举办各类读书活动,是静宁县城区一处新的“网红打卡地”。

“书房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便捷、高品质的阅读空间,让居民在休闲之余,能就近享受24小时全天候阅、借、读、听、视全方位的服务,延长了阅读时间,填补了图书馆闭馆时段的服务空白,满足了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带动了一部分不读书的人走进了图书馆。”静宁县图书馆馆长薛丽说。

中街书房是静宁县打造的另一处24小时城市书房,位于县城中心临街位置,原是县总工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辟的休息场所。此处人流量大,为了方便市民借阅,去年增加了阅读服务,并将开放时间延长至24小时,方便市民随时刷脸进站借阅。

静宁县是教育大县,历来重视教育,无论城乡,崇文兴教、读书风气十分兴盛。尤其是近年来,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蔚然成风,为了拓展阅读环境大空间,提升阅读体验硬条件,强化阅读服务软实力,静宁县图书馆积极争取县级财政支持和社会各界捐赠,建成了两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

自开放以来,每个书房的入馆读者每月保持在1万人以上,各馆书籍借阅量每月5000多册(次),累计办理借阅证4200多个,书籍借阅量11万多册,图书流通率大幅提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5场(次),书房真正成了本区域的文化集聚地和学习中心。

据了解,静宁县图书馆坚持在书籍采购和选择上,突出图书的流通功能,采取“你选书、我买单”模式,多采购流通量大、读者爱看的书。“如果馆里没有读者喜欢看的这本书,他们可以到阳光书城等县城的大书店先拿,看完后再交给我们,我们再统一结账就行,这样就知道读者近期爱看的是什么书,不仅能提高书籍的更新速度,还可以与读者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薛丽说。

城市书房建设采用图书馆+社会力量的模式办馆,书籍由社会组织、县归雁工程和个人捐赠,水、电、暖等各种日常开销、打扫卫生、日常管理由小区业主委员会承担。特别是借助归雁工程获赠各类图书6000份,极大的丰富了馆藏资源,节约了购书经费。

“静宁县是教育大县,历来注重耕读传家。去年我回老家到县图书馆转,发现藏书比较单一,尤其是缺乏一些经典类书籍,我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深知读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所以就想通过归雁工程发挥一些力所能及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司江伟告诉记者,除他个人捐赠了400本书之外,他还和归雁工程青岛联络站的老乡们一起出谋划策,通过不同方式又捐赠了几批书,并打算持续坚持下去,只为通过“扶智”达到“扶志”的目的,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阅读润心田。薛丽表示,今后将把自助图书馆建设作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整体谋划,分布实施,逐步推广,助力书香社会建设,为全民阅读事业源源不断注入活力,让县城的书香气、小区的书卷气更加浓郁。

来源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人文静宁
君是静宁人,应知静宁事!伏羲与成纪,人文在静宁!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