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定段赛落下帷幕,中国新增三十位职业棋手;自一九八二年设立“国家段位”制度以来,定段者已破千人[1]。
我们先看下三十位定段棋手的基本资料:
按定段时间排序,资料仅供参考
定段赛时隔数年后再度革新赛制,多阶段的连续战斗让吃瓜群众过足了瘾,也极度考验冲段少年们的心理素质——大部分组的预赛第一最后没上岸——这点引起了不少议论。笔者认为,设置预赛、本赛甚至三阶段没问题,让准职业棋手们提前适应职业赛事惯用的淘汰制也是个好想法(能有效提高“默契棋”的成本),但本届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女子成人组仅报名十人,还要搞三个阶段,是不是有些多此一举,其实这个人数(这几年都偏少)可以考虑跟青年组合并了;男子青少年组三百多人预赛只比11轮不太够,再加两轮为佳,我想组委会不是不知道这点,但赛程之前已经公布,实在是排不开了(今年男子青少年组、青年组都没有休息期),估计是错判了报名人数。定段赛是选拔未来国手的赛事,重要性无需多言,怎样更合理地安排比赛当然也很关键。
另一个重大变动是分组改革与名额缩减——从之前的25岁为界两组分成了三个组,青少年组也重回U17,很明显,棋协释放出更重视低龄选手的信号。笔者认为,步子可以更大些,比如重启之前的“英才政策”(14岁以下有特选名额)。今年最小定段者张一淼(11岁8个月)没长期脱产过,有几位在杭棋报名的定段棋手这学年也回家读书了,现在越来越多相对低龄“棋学双修”的娃定段,对长训生的心理也会造成冲击,如果青少年组也变成“圆梦之旅”,应该不是棋协与棋迷乐见的事情。还有,我们需不需要那么多职业棋手?需要怎样的职业棋手?要构建怎样的职业体系与比赛环境?这是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
摘自唐韦星实名微博
唐韦星作为杭棋的客座教练[2],这次带队出征定段赛,看起来与杭棋有个“对赌协议”,他所指的“小而精”不知是何处?四大定段赛培训单位[3]都是大军出征,杭棋在冲段(冲段班)、低龄后备(读训班)的资源与吸引力上,仍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四面开花其实是好事,未来几年的竞争会更激烈。
杨楚琨跟李思瀚这学期应该都回家读书了,但他们通过杭棋报名,之前几年也都在冲段班训练,我也算入杭棋名额。
杭棋冲段班会与职业组混编大循环共训,这两年经常出现人数上职业倒挂业余的现象。完整的体系既是优势也是“包袱”,新学年冲段班的招生简章[4]中明显偏向青少年组,后续的定段奖励与职业补贴,低龄优势也很明显。
写这篇文章期间,发现各地又多了几家做长训的机构,在这些“小而精”与各地少年队的冲击下,未来定段名额的争夺又会是何种波云诡谲的情形呢?今年的定段新政也未必稳定,明年会不会再有革新,棋友们拭目以待。
附:青少年男女组成绩表与基本资料
青少年男子组
青少年女子组
青少年男子组“长训生”131人,占参赛人数的四成;青少年女子组“长训生”38人,占参赛人数⅓。这169人是长训生[5]的主力部队但不是全部,青年组与成人组也有人在道场长训,还有些较低龄的长训生并未报名参赛。
是否符合各位棋友的印象呢?川渝地区人数少的令我惊讶。
注释
[1] 数据来源于“纵横自由”微博 。2024年定段赛结束后,“国家段位”棋手名录已达1029人。
[3]“定段赛培训单位”在定段赛报名名额方面有较大优势。前几年的培训单位通常是杭棋、葛道、聂道,但聂道从2019年起基本不涉足定段层面的培训了;今年经过公示新的四家培训单位是:杭棋(杭州智力运动学校)、葛道(衢州)、孟道(孟泰龄围棋道场)、上海清一。关于公布2024年全国围棋定段赛培训单位的通知
[5]我把杭棋(冲段班+读训班)、衢州葛道、孟道长训班、陈耀烨教室长训班、浙江省少年队成员统计为“长训生”,他们至少都是半日制的训练模式。这方面资料可以看 何谓冲段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