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化学院,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治学严谨、虑周藻密,
传道授业解惑,数年如一日;
他们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坚守教育初心,为国育栋梁;
他们教导有方、循循善诱,
关心学生身心,宛如指路明灯。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怀院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令人没齿难忘。
在“风雅‘颂’师德”教师节
系列访谈第三期中,
怀小图将为大家介绍
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
2024年度优秀教师代表——张建老师。
张建---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曾任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委改革督察员(2016-2018)。2021—2023年任怀化学院大湘西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调查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教学。
2021年初,张建老师作为民族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怀化学院工作。怀化学院的民族学发展得很好,有一大批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学者,学校对民族学学科也很重视。怀化地区有很多民族资源,可以做深入的研究。怀化学院是一所地方性院校,它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这里很多的老师都特别拼特别闯,这种奋斗的精神不断激励着张建老师,怀化学院的学生也让他很感动: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风气很好,学校的图书馆总是人气爆棚。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都要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一个学生介绍说自己每天学习16个小时,每天的学习安排到以分钟为单位。这样的学生怎么能不成功?在课堂上,张建老师能感受到学生那种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能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相长。
有幸成为学校唯一入选教育部
“强国行”计划的老师
2022年张建老师被列为校级双带头人。2024年他所在的党支部被评选为怀化市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张建老师个人也被推荐参选教育部发起的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强国行”计划是由教育部发起、旨在发挥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在党建和学术研究两方面的优势为地方做决策咨询等工作。这个计划今年刚启动,张建老师是我们学校今年唯一推荐参选的老师。
从2011年开始张建老师和他的团队主要研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0年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他的研究就顺势转入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张建老师这十多年来的研究都没有脱离农村,目标定位是一定要找到中国扶贫成功的密码。围绕着中国扶贫和乡村发展的特殊性,他承接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方面的研究。其中一个项目是国务院扶贫办面向全球化国际社会招标的一个重大项目。另一个层面就是他和团队与省政府、省人大、农委都有合作,以此为依托作为第一作者、核心成员出版了学术成果专著九部。张建老师调研的脚步从未停止,他每年至少有两三个月都在农村做调研,贵州、云南、青海…甚至中缅边界最偏远的乡都有他和团队的足迹。乡村调研的条件十分艰苦,热爱让他坚持下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资料来源:怀化学院图书馆
微信编辑:周怡翔
责任编辑:卓东
一审:卓东
二审:吴晓丽
三审:杨若邻
怀化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