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予我以治民之责,为造福一世之人,非享福之人也。不念造福之理,事事为享福计,官署必欲华美,器用必欲精工,衣服必欲艳丽,饮食必欲甘美。且为子孙享福计,良田欲得万亩,大厦欲构千间,珍玩必求全备,百计横索,以供享福之用。天生我为造福之人,今反为造殃之人,清夜自思,上天岂肯宽贷也?
——清·陈宏谋 《学仕遗规》
当官,是为民造福,还是给自己造福,是截然不同的权力观。陈宏谋认为当官是为民造福,如果一味追求自己享福,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造福,实际上是给百姓造殃,连上天都不会原谅。
古代官员穷奢极欲、追求享乐的故事,多到擢发难数,这里不必再举什么例子。而古代当官,为儿孙造福的事也很常见。这些情况,违背了国家封官授职的本意。 国家设立一个岗位,任命一个官员,其初衷和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让这些官员自己先富起来,带头享乐。让他们发挥才干,治理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让治下的百姓获得福利,才是设官的本意。但一个人一旦到了某个位子,不去想国家为什么给他这个位子,而首先看到这个位子能够给自己和子孙带来的福利,于是不失时机地以权谋福,本应为百姓造福,反而给百姓造殃。这就是权力的异化,权力的实施偏离了设立权力的目标。 其实,当官如何对待为百姓造福和给自己以及子孙造福,古人早就有相当深刻的论述,也不乏处理得当的典型事例。 安徽歙县县衙曾有一副对联:“是防官折儿孙福,难得人称父母名。”在撰写这幅对联的人看来,为官者要防止折损子孙的福分。如果在官位上不思为民造福,只想着自己享乐,贪赃枉法、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欺男霸女,虽然自己享了福,但会报应给子孙,让自己的子孙没有幸福可享。 还有两副对联,也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一联云:“贪亦何难!只凭天理照来,这般作孽钱,剜肉医疮,怎叫子孙受用;酷真不可!须把良心勘去,那个无情棒,敲肤挟髓,枉担父母称呼。”主要谴责官员自己追求享福,疯狂盘剥,结果享福就是造孽,不会给子孙带来好福气。还有一副对联,则从正面表达了对真正造福百姓的官员的期待:“称父母何谓?诗书教民,茶桑养民,置腹推心,相期勉为良善;与胥吏订约!奸蠹者罪,疲顽亦罪,奉公守法,自然福到儿孙。”做到这些,自然会让儿孙得到福报。 中国古代儒家推崇的“五福”中,除了长寿、健康、富足之外,好德也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福分。官员忠于职守,造福百姓,就是好德,本身就是一种福分。如果贪得无厌,只求自己和家人子孙享乐,就是缺德。以缺德的方式,追求自己和儿孙的幸福,最终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曾国藩说:“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曾国藩官做得够大了,但他始终生活俭朴,对家人严格约束,给后世为官从政者树立了好榜样,也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份很有价值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