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UG Future 读书会简介
为践行“促进中西方人文地理学对话、团结海内外华人人文地理学青年学者”的理念,HUG Future决定开展“读书会”新栏目。该栏目每期由个人或集体发起,邀请感兴趣的同学或青年教师成立阅读小组,就某个研究领域的经典书籍或学术论文进行阅读。小组在阅读过程中定期召开线上讨论会,交流个人阅读心得,阅读完成后由HUG Future未来人文地理公众号汇总与分享阅读收获。读书会的核心在于 “批判”,我们鼓励阅读各个领域的经典原文书籍或近期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并提出批判性思考。我们期待暑期读书会在提升大家阅读量的同时能够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HUG Future 读书会第二期有幸邀请到了 YEUNG 教授于9月7日亲自参与线上讨论。本次线上交流会旨在与全球著名经济地理学者YEUNG 教授一起研习新书:Theory and Explanation in Geography,深入讨论读者们在阅读本书时的思考与疑惑,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与传播。
二、阅读书目介绍
书名:《Theory And Explanation In Geography》
作者:Henry Wai-chung Yeung,全球著名的经济地理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特聘教授
书籍简介:此书从认识论(epistemology)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在人文地理学中何为概念(concept), 理论(theory), 解释(explanation), 关系性(relationality) 与因果机制(causal mechanism)。本书的认识论避免极端的哲学视角(如,孔德的决定论实证主义,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相对主义主张),而支持在理论和解释中既有因果性又保留关系性的实用主义中程理论。面对‘人文地理学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以及未来的更广泛的社会科学中蓬勃发展?’这一学科问题,作者认为我们需要更多有助于理解和诠释现实世界的更务实的理论与解释,这些理论与解释都扎根于不同地方的社会空间环境中。此书对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如,批判现实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如,逆向话语(reverse discourses),公众参与(public engagement)等)。
电子版书籍链接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https://pan.baidu.com/s/1qet_SfBhHUKYJFm5gJtC2w?pwd=qe7a
提取码: qe7a
三、重点回顾
1. 本书对理论的定义是什么?
理论是对我们生活的实际存在的物质世界的一种抽象化解释(an abstraction of the reality),包括说明性理论、叙述性理论、解释性理论、规范性理论和预测性理论。我们的研究重点是找寻并建立具有解释力的因果机制,它的建立是基于物质化过程,话语实践,甚至是Jazeel (2019)所提的表征机制之上的。研究因果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提出有助于解释特定社会空间现象的非决定论式的中程理论(mid-range theory)。由此,基于关系性(relationality)的视角,基于机制(mechanism)的思考方式,以及批判现实主义等是此研究的基础。
2. 本书要将什么进行理论化?
理论发展(或理论化)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是对理论规范性的关注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Normative concerns and the politics of theorizing)。理论的规范性指的是研究的理论化如何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本质联系起来;而理论化的政治则是在什么地方,出于何种目的,以及代表什么群体的理论化语境。第二个是社会空间背景(Socio-spatial contexts)。因果机制对不同地方的同一社会空间现象具有不同的解释力,即解释性理论具有因果性,但不是因果决定论。第三个是实证的充分性(Practical adequacy)。一个好的理论在于它是否对社会空间现象具有充分的解释力,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3. 我们在研究中如何实现理论化?
一个好的研究在于探讨超出已知理论的解释范围内的‘Why’和‘How’两个问题。中程理论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这一类型的理论不像因果决定论那样企图寻找符合世间万物的因果规律。中程理论中的因果性是不同于相关性的(correlationality),比如量化研究中回归模型对某个变量的影响效应的估计也许只是一个相关性系数,而非能解释特定社会空间现象为什么发生的因果。我们需要理论化的因果机制,将过程追踪作为方法,关注在不同地方背景下的因果解释,以此避免笛卡尔式解释中的先验真理。本书由于章节限制没有收录关于如何建立因果机制的部分,详见此文章:
Method in relational-explanatory geography by Yeung (2024) in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4. 是否一定要理论化?理论化有何意义?
大量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仍引自于其他社会科学等学科,人文地理的研究者可建构与发展具有解释力的中程理论。中程理论可作为对人文地理学知识的积累以激励更多的批判地理学的研究。由此,人文地理学将理论建构作为学科核心,并促进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互相联系与学习。
5. 中国人文地理学未来如何发展?
未来中国的人文地理学应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空间现实,发展出基于中国语境下的理论成果,以此回应当前由欧美学者所主导提出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框架。正如文化人类学家Arjun Appadurai所说,“发展中国家并不仅仅只是发达国家理论工厂的数据供应商” (1999, p. 237)! 我们应该“speak back to the dominant Anglo-American theories and thought”。例如,尝试借鉴部分中国古典的政治哲学和思想文化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空间现象进行理论化。此外,中国新一代人文地理学者和学生要勇于担当重任,要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在学术争论中讲好中国的理论故事。
四、会议回放
《HUG Future | 读书会第2期-Dialogue with Henry Yeung》的会议录屏已分享至Bilibili平台,欢迎关注我们的B站账号 “HUG_Future未来人文地理” 并和Henry Yeung教授一起研习学术著作吧!
HUG Future 小助手号
由于二维码扫码入群有人数上限,若想加入人文地理海外留学申请及求职交流群,获取更多即时信息,欢迎添加HUG Future小助手微信号:HUG_ROBOT (或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后由小助手邀请进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文字丨张耿豪
排版丨杨 航
审核丨李寻欢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