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三百六十行里的其中一行。在天塘镇,每逢二、五、八集市赶圩日,就有一批“顶上功夫”了得的剃头匠齐聚理发行,为前来赶圩的群众剃个清清爽爽的头。
一刀一椅一盆水,一推一刮一清洗,不用吆喝,进来的大多都是熟悉的顾客,简单寒暄几句就落座剃头。剃头匠左手按着头,右手拿着刀灵巧的掠过头皮,犹如风吹过水面一样,轻重手到随心、张驰自如,剃一次头只需八元,价格非常公道亲民。
已到耄耋之年的孟满生,二十岁出头拜师学艺,三年学成出师后成为了这里最“资深”的一名“托尼”老师。孟满生说,上世纪70年代剃头行业最吃香,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年轻人追求时髦,来圩上剃头的大多是老年人,收入渐渐微薄,剃头行的剃头匠也越来越少,年轻人走四方,老人家留家乡,我们也能够理解,但我这门手艺不能丢。
剃头行的剃头匠们依然靠着简单的工具和娴熟的手艺,剃着别人的头发,修剪着自己的人生,成为了永远不能磨灭的时代印记。
记者:李永东、艾学杰 编辑:谭臻
一审:廖泽华 二审:李明华 终审: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