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所有专制国家的教育,目的都是极力降低国民的心智。”这是他在300年前发出的警告,如今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他是地理环境论与历史方法论的创立者;他是启蒙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的启蒙大师;他的思想还影响了多位美国国父,直接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他就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今天是他诞辰336周年,回顾他一生,他对现代文明“元问题”的思考和洞见,至少体现在“四个第一”。自从有了政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莫过于不受限制的权力。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所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其实比阿克顿早了一个世纪的孟德斯鸠,就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会休止。由此,孟德斯鸠提出,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必须使权力彼此分立,相互制衡。每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权力必须分属三个独立的机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权分立”。美国制宪会议、民国孙中山的建国原则,都源自孟德斯鸠的这一思想。而所有反对此原则的国家,全都成为了最坏的政治。因为一旦三权出现失衡或勾结,自由的屏障便会消失。法国大革命,希特勒第三帝国,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极权体制,都是因为取消权力的分立制约,变成了高效、恐怖的屠杀机器。所有热爱自由的现代人,都应该铭记孟德斯鸠发出的警告,珍视他的思想遗产。
▌第一个指出地理环境对国民性格、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世界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认为,欧亚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并淘汰其他文化,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适宜的纬度、气候,大量的土地、河流,丰富的可驯化物种。其实,这种“文化生态学”的论述,只是孟德斯鸠一个思想分支的延续。孟德斯鸠在很早就指出,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特别是法律和政治制度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特别强调气候的作用。比如,炎热气候常常导致居民懒散、软弱;而寒冷地区的民族因为环境艰苦,往往非常彪悍,对自由也较为敏感。所以在欧亚大陆,几乎都是北方民族征服南方民族。孟德斯鸠的这一思想,不仅让读者拓宽了审视历史的视野,更沉淀了尊重传统、审慎变革的政治智慧。
在大多数历史时期,商人、商业都不是荣耀的名词。在东西方的政治文化中,都充满了对商业的歧视与限制。古代有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有“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说法。圣经说,“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威尼斯商人》还对商人进行丑化。![]()
▲《威尼斯商人》剧照
孟德斯鸠是第一个明确肯定商业、赞美贸易的政治哲学家。他说:“商业能够治疗破坏性的偏见。哪里有善良的风俗,哪里就有商业;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善良的风俗,这几乎是一条普遍规律”。这一洞察不仅深刻,而且极其超前。孟德斯鸠死后二十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发表了同样的观点:“商业不仅与美德紧密相联,而且是和平的使者;贸易不越过国界,士兵就越过国界”。现代世界一再验证孟德斯鸠的先见——一个国家或城市的贸易、金融开放程度,就等于其文明富裕程度。
▌第一位质疑“东方模式”的思想家
18世纪前后,东方的商品、艺术和思想,广泛传入欧洲,满足了欧洲人的浪漫想象,引发了一股莫名其妙的“东方热”。英国的报纸和议员在讥讽朝政时,常常把东方引为“伟大、繁荣、稳定”的权威。就连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竟然也对东方的“威权政体”赞誉有加。但孟德斯鸠却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率先发出了先知般的洞见:东方的皇权专制“建立在愚民和恐惧的基础之上”,既不能维持内部秩序,也不能应对外部危机,必然被更先进的文明取代。![]()
孟德斯鸠更是一针见血指出,古代中国立法者把宗教、法律、民情糅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礼教。礼教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帝国和平,为此必须使每个人都负有无数义务,都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孟德斯鸠对东方传统的深刻洞察,对于正处于现代文明转型的国家来说,无疑具有重大参考意义。读懂一个人的思想,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阅读他的著作,二是去读他的传记,在其人生历程中感悟其思想形成、变化。为此,北游诚挚推荐,孟德斯鸠留给世界文明的旷世经典《论法的精神》和市面唯一在售的《孟德斯鸠传》。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