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连接的活性胶体微型机器人制造与功能扩展研究

2025-01-08 17:03   上海  

点击蓝字,立即关注





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活性胶体的制造和功能扩展,特别是通过DNA纳米技术实现的微型游动器的智能化。研究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R.E. Taylor及其团队进行,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期刊上。





活性胶体,通常被称为“微型机器人”,在生物医学、微流体混合和靶向药物输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活性胶体往往缺乏自主感知和响应环境刺激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探索了将DNA纳米结构与活性胶体结合的可能性,以赋予这些微型游动器“具身智能”。研究的核心在于利用聚碳酸酯(PC)模具结合模板组装(TASR)技术,制造出复杂的、灵活连接的多球体活性胶体。研究团队首先通过两光子聚合(TPP)技术创建了初级模具,使用Nanoscribe设备进行高精度打印,随后利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模具复制,最终实现了对聚苯乙烯微球的高效组装。


在组装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通过提高模板的表面能,可以显著提高微球的组装效率,达到了100倍以上的提升。这一发现为未来更复杂的胶体微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团队成功地将DNA纳米管作为灵活的连接组件,连接相邻的微球。这种DNA连接不仅提供了结构上的灵活性,还使得微型游动器能够在低雷诺数环境中实现有效的运动,突破了“扇贝定理”的限制。此外,研究者们还观察到,微型游动器在接触去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后,能够实时响应并重新配置其结构。这一现象表明,DNA的独特化学和物理特性可以被利用来实现活性胶体的自主行为。





尽管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验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首先,TASR技术的批次间产量变异性是一个已知的限制因素,影响了活性胶体的规模化生产。此外,微球的表面涂层和连接机制的控制也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这可能导致不同微型游动器之间的运动行为差异。研究团队还发现,微型游动器的磁化方向在组装过程中未得到控制,这可能影响其在磁场中的操控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连接机制和磁化方向的控制,以实现更高效的微型游动器。





展望未来,研究团队认为,通过将DNA纳米结构如三重螺旋或发夹结构战略性地整合到活性胶体系统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其自主性和功能性。这将使得这些微型游动器能够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如货物运输、自主导航和信号追踪。此外,随着高产量、可定制的生物混合微型游动器群体的实现,研究团队希望能够在电子制造、靶向药物输送和微流体混合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前景。通过优化TASR组装技术,未来的研究将能够实现对不同材料的微粒进行组装,从而拓展活性胶体的应用范围。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通过DNA纳米技术赋予活性胶体智能化的可能性,还为未来的微型机器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活性胶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研究团队的工作为活性胶体的制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模板组装方法,结合了聚碳酸酯模具的高表面能和DNA纳米管的灵活性,极大地提升了微型游动器的组装效率和功能性。这一研究不仅推动了活性胶体领域的发展,也为未来的微型机器人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献及图片出处

https://doi.org/10.1002/admt.202401584



MNTech微纳领航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





植物启发的微型攀爬机器人:基于微图案粘附轮的设计与应用


磁驱动螺旋微型机器人:磁性纳米颗粒回收与双药物顺序释放的创新研究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原论文

MNTech微纳领航
MNTech微纳领航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前沿、高效的交流平台。我们关注微纳米3D打印技术的最新进展、科研成果,探讨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