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之笔”绘就贵州教育新“黔”景——写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之际

教育   2024-11-25 21:48   贵州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以“改革之笔”绘就贵州教育新“黔”景

——写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之际

乾雨轩





辉煌的起笔,源于坚定有力的领航。笔尖与纸张碰触的刹那,是文化知识的传递,是雄浑壮阔的开篇。


今日的贵州,团结奋进,拼搏创新。今日的校园,青春蓬勃,欣欣向荣。11月25日,全省教育大会在贵阳召开,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谋划实施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发展蓝图。


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到全国教育大会,从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到全省教育大会,一以贯之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这一刻,贵州教育的发展脉搏正坚定而有力地跳动,既联结着沉甸的过去,也擘画着美好的未来。






文脉相承,一笔贯穿西东。回望贵州教育之兴,背后承载的是传统智慧到现代科学的蝶变,是开启山门到拥抱开放的跨越,是敢于追梦到矢志圆梦的坚守。


初心铸就伟业,使命引领征程。近年来,贵州以举全省之力办强教育的坚定意志和巨大勇气,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力度、强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抓改革,有效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今天的贵州教育,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思政引领力日益凸显。


深耕红色沃土,赓续红色血脉,贵州教育用实绩交出了立德树人的“特色答卷”。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贵州、江西、陕西三省师生以“长征精神”为主线,“云课堂”联动同上开学第一课,共同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


遵义师范学院以黄大发为原型打造原创情景舞剧《天渠》,通过《饮水无源》《初心》《号召》《开渠》《渠成》《欢颜》六大板块,再现了黄大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


在铜仁石阡困牛山红军学校的红色思政课上,学生们上台讲述红色故事、扮演革命先烈与少先队员对话。无独有偶,在娄山关红军小学,红色故事宣讲已成为每一名学生的“必修课”,“长征精神”办现代教育的理念为每一名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小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三堂”联动,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连续开展十九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校园文化活动月和十七届全省中小学“贵青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天的贵州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融合,人才竞争力日益凸显。


按照“一校一址、科学规划”原则,推进省属高校校区布局优化调整,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新校区建成投用,新增贵州体育职业学院、贵州传媒职业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全省高校数量增至80所,在校生规模达到94万人。


重点围绕“四新四化”主战略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学科建设结构,近三年新增博士高校3所、硕士高校4所、博士点21个、硕士点91个;贵州大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植物保护被评为“A-”,实现全省A档次学科历史性突破。


实施职教园区、产业园区组合式集聚发展,全面形成以清镇职教城为核心发展体,“黔北经济协作区-遵义、铜仁职教园”“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毕节、黔西南职教园”为“两翼”,“三州”文化旅游区和部分县级职业学校为节点的“一体两翼多节点”特色布局。


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大学牵头成立全国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贵州磷化集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福泉-瓮安千亿级产业园区牵头成立的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共同体”“联合体”的建设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形成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良好互动机制,成为贵州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今天的贵州教育,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力日益凸显。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学生是创新的生力军。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以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为代表的师生团队顽强拼搏,累计斩获14金10银50铜,金牌数和获奖总数均创全省历史新高,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中国关工委“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公益项目的落地学校,思南县第一小学搭建了“创客室”“机器人编程室”“铜仁市首家硅谷室”“3D体验馆”“激光雕刻室”“国防教育科技馆”等校内场馆,极大鼓舞了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和月球“常往来”,与行星“打交道”。贵州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创办行星科学专业,由30余人组成行星科学“自远班”,成为贵州培养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等领域战略人才的重要支撑。


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贵州双碳与新能源技术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一大批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相继成立,全省高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2252项……贵州教育作为科技再生产重要条件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


——今天的贵州教育,人民立场、优质均衡,民生保障力日益凸显。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路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压缩行政经费不低于5%投入教育,财政教育投入占全省财政支出的20%,贵州教育发展始终有着坚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撑。


2023年,全省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2.27万个,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5%、95.8%、92.4%,均超全国平均水平。


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枝叶关情,念兹在兹。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再到“家门口的好学校”,从“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到“人人职教、个个就业、家家致富”,贵州教育始终朝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显保障的方向迈进。



——今天的贵州教育,高位推进、多元联动,社会协同力日益凸显。


不拒细流,方为江海。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单唱的“独角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谱写的“合奏曲”。


省教育厅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出台贯彻落实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若干措施,通过提升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提升社会支持服务育人意识和能力,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格局。


利用贵州土地、山林、草场等建设学农实践基地,认定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与城乡社区、福利院、科技馆等共建服务性劳动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劳动教育试验区为引领,省、市、县、校四级联动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格局。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平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基地等省内73家主要科普教育基地组成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实现天文、地质、交通等领域科普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多措并举开展科学教育普及活动,切实让社会课堂“活”起来,为广大贵州青少年学生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今天的贵州教育,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贵州这片蕴藏着无限活力的热土,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教育交流的重要窗口。


自2008年以来,80余个东盟国家、“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家及地区,7500余个参会单位,51000余参会人次,2000余份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640余项活动……一串串数字见证了交流周举办以来的辉煌历程。


实施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研学活动”等项目,累计选派5600余名省内师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及研学,不断加深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为“留学中国”和“留学贵州”创造有利条件。


充分发挥贵州“路桥”“酒茶”“苗绣”等本土资源优势,实施国(境)外师生“桥见”贵州、“知行贵州”等青年交流品牌活动,累计邀请来自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800余名国(境)外师生来黔开展交流学习及文化体验。


岁月见证变迁,时间给出答案。如今,偏安西南一隅的贵州山门洞开,不仅成功将世界教育精英“请进来”,更是以此为翼、自信满满地“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展翅翱翔。






自上而下,于顺势中转锋,于乘势中求变。“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党宣言》中的经典论述,至今依然绽放着真理之光。


贵州教育有着丰厚的改革基因。一百多年前,时任贵州学政的严修,改旧书院为新学堂,将近代教育思想和学制引进贵州,由此开启了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如今,站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崭新起点,我们更要用好改革这一重要法宝,把牢思想之舵,紧握改革之笔,永葆忠诚、涵养初心,善作善为、敢于担当,奋力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绘就贵州教育新“黔”景。 


绘就贵州教育新“黔”景,必须秉承政治家的忠诚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教育,每次对贵州工作作系统指示都必讲教育。“要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抓好”“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要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领袖指引航向,嘱托萦绕耳畔。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秉承政治家的忠诚意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推动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上。



绘就贵州教育新“黔”景,必须秉承教育家的初心使命。近代以来,李端棻、张之洞、夏同龢、王伯群、谢六逸等贵州先贤践行以身报国、以教兴国,先后倡导或创办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一系列高等学府,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大国良师之所以能够流芳后世、熠熠生辉,无不因其始终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始终将自己的教育志向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秉承教育家的初心使命,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立根,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立德,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立业,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立学,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立魂,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绘就贵州教育新“黔”景,必须秉承改革家的勇气智慧。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刻启示着我们: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发出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号召,为新时代新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贵州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面对国际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激烈竞争,面对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民族复兴的使命重任,面对人民群众对于美好教育的殷切期盼,我们必须秉承改革家的勇气智慧,始终保持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锐气和勇气,自觉把深化教育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切实提升贵州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绘就贵州教育新“黔”景,必须秉承实干家的奉献担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五百多年前,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在贵州创办龙岗书院讲学布道,并与时任贵州提学副使席书在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深刻揭示了认知与行动、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等的辩证统一关系,为贵州教育留下了宝贵的实干基因和精神财富。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秉承实干家的奉献担当,始终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教育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实践得失的评价尺度,将实践标准和人民要求进行有机统一,勇于探索、坚持真理,脚踏实地、躬耕实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教育新业绩!





回锋收笔,顿点合力。挥毫泼墨之间,一幅美丽教育新“黔”景正在贵州的绿水青山中缓缓绘就。


在从江县大歹小学,组团式教育帮扶为这里盖起了新的校区,建起了强的师资,带来了新的理念,从村小到“名校”的蝶变,让“山里娃”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贵州装备职院李明扬刻苦钻研技能水平,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直接从中级工晋升到技师,由此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师;贵州大学毕业生涂汉,怀揣7000元创业资金,从大学科技园里起航,研发的矿山废水被动处理技术体系实现行业领先,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贵州教育正以改革奋进之姿,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让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牢记“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和特色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以教育之力厚植贵州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贵州繁荣富强之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教育实践新篇章。


正所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黔”方风景正好!




我入驻【抖音】啦

赶紧
使用最新版抖音扫码

加我好友吧:



来源:贵州省教育厅

编辑:郑海涛

一审:罗梅
一校:尹珺楠
二审:杨梅
二校:刘文怡
三审:袁馨
三校:余独醒
责编:杨梅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集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形象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是宣传学院办学思想、展示学院风采、加强高校交流的展示、交流和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