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思而进,教因研而精”。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科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研水平,玉山镇中心学校校本部数学组在2024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开展了本学期的公开课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充分准备,积极参与,呈现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数学课堂。
一年级
李文磊老师执教《8和9的加减法》,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经历8和9的加减法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在表达交流中内化,熟练掌握8和9的加减法计算,体会算法多样性。此外,在教学9的加减法时,将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数学建模意识。
刘晓华老师讲授的是《8和9的应用》,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中以故事的形式直接出示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情境中,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完整地描述情境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样学生能够更直观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池燕妮老师讲授的《10的认识》,池老师基于学生的数学能力评估,从认读数卡、编顺口溜、描一描、拼一拼、圈一圈等活动入手,让学生记住10的字形;从具象物品到半抽象物品,充分渗透“数量是10的物品,用数字10表示”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教学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将数与物对应起来,经历“抽象出数字10”的过程,理解10的含义,充分运用生活化、操作化、游戏化等教学策略,落实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达成学习目标。
二年级
韩龙利老师执教的是《认识钝角和锐角》,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钝角和锐角的概念,激发了孩子们对于角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韩老师让学生动手示范角的大小,以及什么叫锐角和钝角,加深同学们的记忆。
贾芙蓉老师的《认识直角》一课,乔老师设计了画一画、认一认、比一比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直角的表象,丰富了对直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为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贾老师在课堂中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尤其是练习环节,为学生提供判断思考的空间。学生依据对角各部分的认识,在相互交流中发现直角的特征,层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三年级
王昱蕾老师讲授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能够从学情出发,在新授课环节,王老师创设大家最爱的图书情景,让孩子们自主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多次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养成了自己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苟晶晶老师执教《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和一次进位)》,转化旧知启新知--类比推理。苟老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始终坚持让学生先思考、操作、说一说你的想法或者方法,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后说一说你的方法、学生板演、独立完成、展示成果等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索结论,同时又运用结论到实际生活中去,让整个课堂更加有效,更加高效。
许怡老师执教《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许老师先引导学生梳理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对比沟通,构建解决问题模型。在竖式计算的学习中,直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完成知识迁移。在步步追问中,学生加深了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明确加法的本质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
四年级
贺亚会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四年级《画角》一课。本节课从量角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画角的方法,然后再通过自学课本进一步明确画角的三步骤,最后再通过学生尝试画,教师示范画,教师强调应注意问题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了画角的方法。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
魏雪纯老师讲授了《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本节课教师备课扎实,教具准备充分。教学中,老师先通过课件展示, 让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动手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及四个角的度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最后再示范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接着让学生动手画高。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感悟知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年级
王沛老师所展示的五年级《商的近似数》一课。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新知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自己总结出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经历了探究新知的过程知,学生理解透彻,应用灵活。
穆凤英老师展示了五年级《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课。在导入环节,通过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复习商不变性质,为本节课做好了铺垫。在新知学习环节,穿插进了中国结的相关文化,实现了学科融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计算步骤。讨论结束后老师进行方法总结和书写指导,学生不仅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书写格式。
李晨曦老师所讲授的五年级《循环小数》一课。课前先通过“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这个故事导入,让学生明白“不断重复”的现象在数学上叫“循环”。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发现本节课除法算式的三个特点:总是除不尽,余数不断依次出现重复的数字,商不断依次出现重复的数字”,从而让学生感知循环小数。
六年级
邓倩老师向大家展示的六年级《比的基本性质》一课。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旧推新。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培养了学生用已有知识推导新知的意识。小组合作成功有效,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能互相帮助,积极探讨,主动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合作猜想,验证交流中展开多角度思考。整个课堂贯穿学生探索的痕迹,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方晓燕老师展示的六年级《比的意义》一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知的教学。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
随堂检测
此次公开课还安排了随堂检测的环节,有效的检测了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
集体评课
课后,数学组教师采用了集体评课的方式。每节公开课活动结束,先从讲课老师自评,再到每一位听课老师评课,总结在授课中的优点,找出存在的不足,大家集思广益并针对问题提出卓有成效的见解。在互动交流中,每位老师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课堂中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点掌握的对与错,更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感悟的传达和体验的分享。
成长永远在路上,教育永远不止步。学生在成长,教师更要成长,每一次的公开课活动让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相信今后的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课堂上绽放教育之花,飘扬育才之香!
供稿:数学组
编辑:许 怡
初审:李晓雪
终审: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