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乡村田野孕育新春“菜篮子”生机

时事   2025-01-25 16:11   辽宁  






新春佳节,人们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逐渐攀升。记者走进北镇市中安镇,一探春节期间蔬菜供应的保障情况,感受乡村田野为城市“菜篮子”带来的满满生机。



作为全省较大的农业乡镇,中安镇被誉为“东北棚菜产业第一镇”,拥有东北最大的产地型蔬菜批发市场——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是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和我市“菜篮子”重点工程。

记者见到杜尚印时,他正在整理自家的蔬菜大棚。“我家的大棚有不到两亩地,就我们两口子侍弄。走,我带你参观一下。”跟随杜大哥的脚步,记者掀开门帘走进大棚。一瞬间,仿佛踏入了一个绿色的春天。温暖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蔬菜混合的清新气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辣椒秧,间种着豆角和西红柿。秧苗叶片宽大肥厚,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大小不一的果实参差错落。一垄垄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春节前后,蔬菜的销量会比平时增加不少,所以我们从几个月前就精心准备了。去年六月种下辣椒苗,到了结果期,十多天就得摘一茬,一直持续到春节后。”杜大哥向记者介绍说。为了确保春节期间市场上蔬菜供应充足,和杜大哥一样的种植户们都是提前规划种植的辣椒、豆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品种和数量,合理安排种植时间,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春节期间也歇不着,每天都要给大棚放风、浇水,要随时关注蔬菜的长势。”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蔬菜大棚里的忙碌与生机,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市场供应的充足与稳定,也让我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春节期间,不仅是蔬菜种植户们闲不着,那些批发市场里的销售商们也忙碌得很。据了解,北镇市的蔬菜主要到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全地区共有9家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以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地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逐渐形成以蔬菜生产、冷链物流、产品销售等为主导的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

走进窟窿台市场的分市场——五粮蔬菜批发市场,记者看到,每家货栈里都堆满了小山一样的蔬菜,批发运输的冷链车停得到处都是。整个市场几乎没有闲聊的声音,偶尔响起的,是那些催促装货的吆喝声,还有卡车的轰鸣声。

记者随意走进市场里一家叫作“张千货栈”的批发门市。只见几间屋子里堆放着麻椒和辣椒,十多名工人正埋头捡菜、称重、装箱,老板告诉记者,“从早上五六点钟就在组织工人们捡菜、包装。蔬菜大多在东北三省销售,少数销往南方地区,每天10多车的走量,比平时增加了三分之一还多。工人们加班加点,年前差不多干到阴历二十七八,年后从大年初二就要上班。”“过年基本歇不着,虽然忙点,但收入增加了,心里还是高兴。”货栈的工人凌大姐正手脚麻利地捡菜、装箱,她和同伴们都是附近的农民,平时每天能挣100多元的工资,春节期间的收入几乎翻倍。“累是累点,但收入增加了。再说,想到咱装的蔬菜能运到那么多城市里,特别有成就感。”她一边低头干活,一边乐呵呵地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据了解,蔬菜是北镇市农业粮、菜、果、畜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我省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这里以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为引领,形成了品种齐全、辐射多个县区的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格局,赢得了“南有寿光、北有窟窿台”的美誉。  

走在中安镇的公路上,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正缓缓驶离蔬菜大棚、驶离市场,它们将带着乡村的希望和祝福,奔赴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人们的春节餐桌增添丰富的色彩。

记者手记:此次深入蔬菜大棚与批发市场一线的采访,让记者对“菜篮子”工程的关键意义有了更为透彻地理解。从农业生产源头到市场流通终端,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关乎着城市的日常运转与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

蔬菜种植户扎根土地,在大棚的方寸天地里,以汗水和智慧培育着希望。他们不仅要应对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还需紧跟农业技术发展潮流,努力实现绿色、高效的生产目标。而批发市场的摊主们,则是城市食材供应的关键枢纽,他们在破晓前的忙碌,是为了让新鲜蔬菜及时抵达市民的餐桌。他们的故事,构成了城市最温暖、最真实的底色,值得我们用更多的笔触去记录、去书写。


全媒体记者:李旸 桂佳

锦州日报
锦州市委机关报,坚持政治高度,追求思想深度,展现艺术广度,表达生活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