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我身边的农信人①丨鲍连忠——三获全国金融劳动模范 创造“三无”突出业绩

财富   2024-10-11 18:46   内蒙古  

鲍连忠(1937年12月—2018年11月),中共党员,1976年参加信用社工作,高级经济师,曾任包头市郊区古城湾信用社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古城湾信用社得到迅速发展,跻身全国金融业先进行列,是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系统“亿元大社”“十强信用社”,所辖303储蓄所被评为全国十佳储蓄所。鲍连忠担任主任的29年间,累计放贷2.6万多笔,金额超16亿元,没有损失一分钱,古城湾信用社始终保持“三无”(无呆账贷款、无差错事故、无案件)的突出业绩,他连续三次荣获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写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亿元资金手中握,廉洁奉公为天职”的光辉篇章。


鲍连忠从1976年开始担任古城湾信用社主任,一年365天几乎从不休息,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90年代的古城湾信用社在包头市银行业率先提出“微笑服务、站立服务、承诺服务”,实行统一着装,提供电话预约及上门业务,在服务时间上打破8小时工作制,冬季每天营业12小时,夏季每天营业14小时,中午、节假日常年开门营业,做到客户办理业务随到随办,受到辖区群众和厂矿职工的高度好评,称信用社是“能带回家的银行”。

鲍连忠十分重视合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制定出台《会计出纳责任制度》《员工服务细则》等多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带头执行和落实、奖罚分明,推动工作流程制度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内容规范化。建社以来从未发生过经济案件和违规违纪案件,一直保持会计工作“六无六相符”和银行“三铁”声誉。

鲍连忠说,信用社必须坚持服务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为方向,对那些不走勤劳致富之路,专靠投机钻营为生的人一文钱贷款也不给。他带领下的古城湾信用社,坚持“额小面宽、服务当地”原则,反对重放轻收、不负责任乱投放、形成风险的行为,探索出一套符合农信社经营导向、适合当地客户特点、有效防化风险的举措,创造了几十年无呆账的佳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改变古城湾乡贫困落后面貌,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鲍连忠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考虑到乡里有足够的水利、煤炭资源,有充足的红胶泥土,有附近长征砖瓦厂的技术指导,还有足够的剩余劳动力和靠近城市容易运输和销售的优势等因素,积极建议乡政府和村委两级联办砖厂,得到了乡政府的高度重视。

1980年,鲍连忠大胆发放33万元贷款,支持乡政府和两个村联合办起了40门大砖厂,当年总产值就达到96万元,年创利20万元,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到1986年,古城湾信用社共发放贷款110万元,支持全乡新建砖厂8座,年产值达500万元,人均收入1058元。实践证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城湾乡办砖厂是一条劳动致富的新路子。砖厂办得很红火,可外运又成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鲍连忠又发放贷款80万元,支持农民购买汽车和四轮车,为砖厂运土运砖,闲时拉菜拉粮,仅这一项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古城湾信用社在资金的投向和投量上优先安排和保障粮油蔬菜和种植、养殖业的生产。章盖营村有位叫杨柱林的村民,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搞起了甜菜低筒育苗栽培法,鲍连忠主动把贷款送上门。这一年,杨柱林的甜菜亩产由原来的5000斤增长到8000斤。据统计,仅1990年到1998年的8年间,信用社就为全乡种植、养殖业、副食品生产累计发放贷款过亿元。这时候的古城湾乡已甩掉贫穷的帽子,农民们盖新房、购家具、换新衣、买车辆,十足地应验了老鲍的“过富裕日子”的实话,老鲍成了农民们发家致富的“恩人”。


鲍连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打铁先得自身硬”。在搞信贷工作中,从没在贷户家吃过一顿饭、拿过一分好处。走到哪个村、哪一户人家都把他当亲人看。他给社里员工规定“七不准”——不准以权、以贷谋私、刁难客户,下乡不准在贷户家吃饭,不准参加企业和贷户的宴请,不准接受贷户送的礼品和实物,不准发放人情贷款,不准私自办理开户手续、随便支付现金,不准让开户单位或贷户代买便宜物品。有一位职工因向开户单位提出买些便宜物品而受到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调离原工作岗位。

左右滑动查看


对于企业送来的高级香烟、食品等,均被鲍连忠一一退回。有的多次提出宴请,都被谢绝。还有的人为了贷款或提取大额现金带着礼品找到鲍连忠,他按照原则办理了业务,退回了礼品。有些人说“鲍连忠这个人不懂人情”。他说,只要符合政策原则,我们就要竭尽全力给予支持帮助,如果不符合条件,就是拿多大礼来也不给办!上级行社、乡政府以及企业和村民都知道,古城湾信用社有个“倔老头”,也都知道古城湾信用社不吃请、不收礼、不卖人情。全社职工真正做到了请客不到、送礼不要、廉洁奉公、竭诚服务。

古城湾信用社在严把贷款关,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加强信贷员管理,杜绝人情贷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强贷款回收。落实任务,按季考核,严格奖惩。对于未按时还款的贷户,及时发出催收通知书,同时紧紧依靠当地党政和法院,做好诉讼清收。对信用好的村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对于赖债、抗债村加以贷款限制,促使村民增强信用意识。对于一些有钱不还的赖债户,为了盘活贷款,鲍连忠利用节假日,特别是遇上冬天,他骑上摩托车,穿上大皮袄,脚蹬大头棉鞋和信贷员一起蹲守在贷户家,像公安蹲坑破案一样,直到见到人、要回款。


竭力争取每一分钱,管好用活每一分钱,重视珍惜每一分钱。坚持勤俭办社,穷时不忘勤俭节约,富时不忘增收节支,是鲍连忠工作、生活始终不变的规矩。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古城湾信用社发展成为包头市首家、自治区农信系统第三家超亿元的信用社,是标杆信用社,资金实力强,经营效益好,但鲍连忠一直不改本色,坚持把富日子当成穷日子过,从严制度、把紧开支,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工作中,出去开会办事和下乡工作,能骑自行车办的就不骑摩托车,能骑摩托车办的就不坐汽车,能坐公共汽车办的就不坐小车,从来没有因私事而用公车的习惯。1994年,社里购置了一辆桑塔纳轿车,人们以为这回老鲍该车接车送了吧。可是无论是下乡还是到上级联社办事,他依然是骑摩托车、坐线路车。他说,买小车是为了接送款时救急用。现在交通这么便利,出门就坐车,又省钱又方便,我不坐小车,这样司机还可闲下来干点别的工作。

当时,因业务发展需要扩建营业场所,旧房拆迁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老鲍为节省开支,利用业余时间带着职工一起拆完;平时营业用煤的装卸工作,都是组织职工动手干,从来不花装卸费;社里的零碎维修都是职工动手,修旧利废,能节约的开支从不乱花钱。几十年下来,节约几十万元不止。别看老鲍过日子抠门,可在丰富职工生活方面却舍得花钱。单位有部分职工家远,中午不能回家,社里每月给职工食堂补贴1000元,用于调剂伙食。还为职工配备了活动室、阅览室,支持职工参加各类自修学习,职工们说:“和鲍主任一起工作,心情舒畅没怨言。我们做不到的他都做到了,我们做到的他做得更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在购置办公设施、促进业务发展方面也毫不吝啬,古城湾信用社所有网点老早就实现用电脑办公。

2005年初,在信用社主任岗位上连续干了近30年的鲍连忠退下来了。退休后的鲍连忠,仍然心系农信事业,身体力行做好传帮带,教育引导后辈传承老一辈农信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严守风险合规意识,践行金融服务使命。2018年11月,鲍连忠去世,享年81岁。这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始终坚守初心,扎根基层,勤勉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事迹,是内蒙古农信长期服务“三农三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的缩影,必将激励全区农信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来源:内蒙古农信





信贷产品介绍


☜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武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立足城乡,服务大众。更多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