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肝脏外科、胃肠外科、胰腺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在内的数十位医护参与了抢救。
“他是我们心内科最好的医生,没有之一,我们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是最一心扑在患者身上的医生,没有之一。 当年为了抢救患者错过了最后一次硕士毕业考试,于是终身不得升为“副高”。 他也是最乐观向上的人,没有之一,所有烦恼都在他嬉笑之中烟消云散。”
医生是英雄,不是神。
比看病难更可怕的是,医生正在消失。
我知道在很多印象中,医生有身份、高收入(包含隐形收入),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一名医生。
但你知道吗?
超过半数的医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学医。
白皮书数据
而且,近年,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是因为苦。
若不是这场疫情,医生的苦,更加不为人知。
2018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发布,
中国最前线医生的平均加班时长超过12小时/周。
平均每1000名美国人,拥有2.6名医生,
平均每1000名瑞典人,拥有4.3名医生,
而中国,仅为1.8。
中国医生,每个人,每一天都在超负荷工作。
目前,中国有约2.6万家医院,
其中三级医院仅占7%,却承担着47%的门诊量。
而在所有医生中,缺口最大的是儿科。
在陶勇医生被砍前,业内还在打趣着: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中国儿科医生的缺口,已经极其严峻。
一次,大连市妇儿医疗中心、市儿童医院人员公开联合招聘中,儿科医生等岗位却出现“零应聘”。
这样的尴尬,早已不是第一次。
数据显示:
大连市儿童医院曾通过事业单位公开考入27名在编医生,其中9人未报到,报到18人中,3人不足1个月,就辞职了。
国家卫计委统计:
目前,每1000名中国儿童仅拥有0.53名儿医,
中国儿科医生的缺口达到20万人。
儿科有多苦,曾有人形容:
“那是一片连鸟飞过都不忍俯视的苦海。”
不仅苦,还要面对暴力高发。
曾经,湘潭中心医院儿科全体医护发过公开信:
谴责一患儿家属残忍殴打一位医生,造成医生5根肋骨骨折、血气胸、肺部挫裂伤,原因竟然是家长与医生对孩子的病情判断存在分歧。
打人者叫嚣“打的就是医生,有刀一刀捅死你”,
仅10天,这家儿科发生了三起暴力事件。
而与暴力相反的,是收入低。
儿科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
这意味着在长期“以药养医”的大环境下,
儿科医生收入自然差其他科室一大截。
活难、高压、收入少、
钱少、事多、风险大。
在一些大城市的知名医院里,
比候诊室里的煎熬,更难的,是拿到一张珍贵的儿科挂号单。
3年,中国儿科医生流失了10.7%。
而这一局面的后果是谁来承担呢?
毫无疑问,是家长。
儿科看病难,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而越是等待煎熬,家长们心越焦,
某著名儿童医院,护士给一位1岁患儿扎头皮针,
两针扎不进去,家长上来就是一个大嘴巴,
警察不管,家长无奈,医护辞职。
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
长此以往,中国的孩子还有医可看吗?
第二,是因为成本极高。
下面这张图,被人戏称为“医生的一生”。
本科5年+研究生3年+读博3年,
加上基础教育,当医生,至少寒窗23年。
人生中最好的时光,都在K书,
所以,当同龄人买房买车,孩子可以打酱油了,
某大夫,可能刚刚上岗,职场菜鸟一枚。
30多岁,4-5千的起薪,太正常了。
目前,中国初级职称医生的平均4809元/月,中级职称6154元。
有人说,这就不低了!
你要知道,他是个博士,完全可以有更多选择。如果从事计算机、金融或者哪怕制药,都更加赚钱。
还有人说,那还有红包啊!
首先,红包不是人人有,也不是一开始就有。
多数医学生,毕业后只能去基层医院,
工资微薄,工作繁重。
另外,真以为红包代表一切吗?
可不拿不行啊,
不拿,家属死活不让。红包,好比平安符。
拿了,压力更加可想而知。
长此以往,还有人愿意当医生吗?
数据表明:
十年间,中国医学生流失率高达84.1%。
十年,中国年轻医生的比例从31.3%降至22.6%,
而60岁以上的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 11.6%。
青黄不接,何以为继?
我知道,中国的患者太苦了。
看病难,费用高,是多少家庭爬不过的大山。
但更可怕的是,中国的医生,正在消失。
他们说我总写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东西,
但甜瓜真的想让更多人意识到,
如果不在制度上反思和警醒,
我们必将面对着,一个越来越糟的医疗环境。
最后,想借用一句经典台词:
“最初,没人在意这场灾难。
不过是一场爆炸,一次袭击,几个医生的离去,数条生命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点个“ 在看 ”,愿一切乱象早归平静,
拨散戾气,中国真正实现:
患有所医,医得其敬。
北国小甜瓜视频号 热点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