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生活多年,为何我却不愿入籍?

文摘   2024-06-11 05:07   德国  



当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为了生活,和许多背井离乡的人们一样:不远万里来到德村;而今,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家乡拔地而起的高楼,精致洋气的别墅,家乡已非昔日的家乡,而德村却几十年还是原来的模样。

于是,离开德村or留下来?已经是我这位“留德华”困惑了好久的话题。常常思考着这个问题,每每却因无解而结束内心的纠结。

今天端午节,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给家乡的亲人打电话,娘亲翻来覆去地说家乡的杨梅如何味美如何的鲜甜,我知道她想让我回乡长居的私心又犯了,匆匆说了几句便挂了不合时宜的电话。

接下来又是恢复到了往日的思考:什么时候能实现回家过年过节的自由?自从高中毕业后浮萍般漂浮的生活就没有在老家过上一次春节!印象中最深的年味每每只能靠记忆去回味!

其实,目前生活在德村的自己,还真的是个地道的中国人,(中国心加中国胃),只是获得了德村居留权,没有入德国籍的愿望。

尽管我已经基本上满足入籍的各种条件:(1. 在德国连续生活五年以上; 2. 已经通过德国入籍考试; 3. 德语水平B1及以上且有证书 ; 4. 有稳定收入; 5. 无犯罪记录。),来德第二年就通过了德语B1考试,一个月后满分通过入籍考试(也称德国国情地理、历史考试)。同胞们的考试能力,笔试德语基本都没有啥问题!

但还是不愿去改变国籍,具体原因如下:

01,语言问题

中国人学德语,谁学谁知道!别说我才只是B1、B2的水平,就算是通过了德福(大学入学德语水平测试)的留学生,在听大学的老师讲课时,很多留学生都不是完全能听懂的。有一次我在火车上听到一个留学女生指着旁边德国人聊天对同伴抱怨:“你听,德国人讲话就是这么快,上课很多时候哪能听懂?”

我完全能理解这个留学女生的感受!

不管我在德语课上如何努力认真,上课的内容能做到基本理解和掌握,但一旦听德国人聊天或演讲,顿时觉得自己好像是学了个假德语。

德人聊天语速之快,再加上各式社会方言、俚语和一词多用或内容上偏口头表达的德语,就算连蒙带猜,能听懂七八成就是在洗耳恭听了。

很多实际情况是:德语课上学得欢天喜地的,而真正的口语表达,教材里仿佛学不到,要在德国生活里学才能取到真经,而不工作的我们,实际平常都在用母语生活,即使讲德语不是半调子就是德英两语混杂,情急之下别说英德双语混杂,恨不得连带打手势也用上的好。

更离谱的是,你以为会说的某一话题的德语,在自己群体也许勉强够用,一旦换个圈子又是另外一番天地,碰上没耐心的德人,直接呛死!

所以,对于半路出家的中老年德语学习者,终身学习德语是永恒的目标!



02,文化和观念的差异

人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有些东西即使你再刻苦练习再改变,然而一到某些关键节点,不经意间轻松地暴露出文化的不同与观念的差异。


03,医疗和养老问题

德国医疗公保有很多免费项目,但大部分时候是很难拿到预约,通常来说需要等一两个月或几个月,由于医生每天的病人限量,有的小病活生生地拖成了大病,还有医生的水平良莠不齐的,不如国内医生的临床经验丰富等。

德村人们每月1500欧元的养老金,如果没有积蓄,很难维持年轻时的生活质量。


04,德国的排外

尽管德国劳动力严重短缺依赖进口,但德国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是个移民国度,相反,一些极右党派是刻在骨子里的仇外,扬言“德国没有德国人了“等等。

尽管骄傲的德人能和颜悦色地和你友好打招呼,但骨子里自带的优越感,时刻流露出排外的深度情感。

05,在德国入籍或居留,去除选举权和去其它国家的免签范围,其它方面完全没有区别。(比如孩子上学和医保等社会福利等),不入籍好处还有就是回乡无需祖国的签证,比如说疫情期间的回国自由,这点对父母健在的留德华们很重要!

……

此刻,纵使有一千个留不下来在德国的理由,但同样也有一百种回不去的家乡的感觉:

01,家乡人情世故的复杂,对单纯的留德华来说也是不好蒙混的世界,就像电视剧里的配角,在哪部片子中都是活不过两集的命运。

02,习惯了德村享受大自然户外运动的人们,丢到人群里揾食会不会有焦虑症?过惯了田园式懒散生活的人,还能适应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吗?

03,各种美食的诱惑,是否有利于维持现有体重?各种丰富的活动,自己还能有时间沉下心来认真写公众号文章吗?

……

此时此刻,一首童安格的歌曲《把根留住》在耳边轻轻响起:“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他们在追寻什么?”

留不下来的德国,回不去的小时候,现在真还有些悬空的感觉。唯一的归属感,就是自己继续努力学习,学习适应社会生活、活出自我,至于亲疏就随缘吧!同时也希望此文的真实感受,对某些后来者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价值!




快乐穷游悠闲猫
欧洲旅游,德国风情,生活感悟,实事快递。 驻地德国,喜欢旅游,爱写游记,同时分享德村真实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