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即将参加一场决定她能否获得梦想工作的关键面试,她准备得非常认真,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她不断地对自己说:
“这次面试太重要了,我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然而面试当天,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小美感到措手不及,她的回答结结巴巴,没有了平时演练时的流畅和自信。甚至在回答她本应非常熟悉的问题时,她的脑子竟然一片空白。
小美面对重要的面试感到巨大压力。她精心准备,却因过度担心结果而焦虑。面试当天,紧张情绪影响了她的发挥,导致她的表现不如预期。这样的情形听起来似乎是“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效应”源于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丝演员卡尔·瓦伦达的经历。
瓦伦达以非凡的专注力和高超的技能著称,但在1978年一次意义重大的表演前,他一反常态反复对自己说:
“这次表演太重要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最终他反而在这次表演中心态失衡,从高空跌落身亡。
点击翻转卡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在考试前可能过度担心成绩好坏,反复复习,却在考场上发挥失常;
运动员在关键比赛中,因为担心不能赢,最后表现还不如平常。
这些都是“瓦伦达效应”的典型表现。
受效应支配的个体会过分重视结果,而且往往是担心消极结果的出现,会反复担心“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会反复思考“我一定不能搞砸”,而不是专注于“我要怎么做才能成功”。
这种关注和担心进而会催生出焦虑和恐惧,使得受影响的个体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当前的行动或任务本身,严重干扰行动的流畅性,也让人对细节出现疏忽,导致表现不如人意,甚至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一般来说,完美主义者们容易受到“瓦伦达效应”影响。
不过,在面对人生重大转折或高风险事件时,它也可能降临在平时“佛系”的人身上。
例如,在关键演讲前,不去担心听众的反应或是自己是否会“出丑”,而去想“我开场要怎么吸引注意”“中间要怎么停顿突出重点”等。
有了明确可操作的小任务,焦虑就会减少,逐一完成任务还能增强自信。
焦虑情绪太强烈,尝试先停一停。
其次,当焦虑情绪太强烈,尝试先停一停,用呼吸练习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当下。
接着,要学会接受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
最后,平时定期身体锻炼、提前进行困难情境模拟、有意识地挑战自己的舒适区,都能提高我们面对真正考验时的应对能力,让“瓦伦达效应”无处“落脚”。
“瓦伦达效应”可能无法完全避免,但有上面的方法,我们能很好地应对。
猜你喜欢:
综合自:沪小康(医学顾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杨阳、乔颖)
编辑:宁平英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