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中华研学旅游示范高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教育融合发展之路。2024年,济宁市接待研学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5%,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如何看待济宁研学旅游的发展成就?其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济宁作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磊介绍,济宁市以"跟着孔子去研学"为主线,打造了5大研学旅游示范集聚区:2. 以济宁城区、微山、汶上为中心的运河文化研学区 这5大主题研学区,涵盖了济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青少年提供了多元化的研学选择。济宁市创新性地构建了"1+3"研学旅游产业链,即:以研学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延伸发展研学基地、研学营地、研学课堂三大板块。目前,济宁已培育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家、省级22家、市级57家,打造了"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研学新地标。济宁市围绕不同年龄段和群体需求,开发了丰富多样的研学产品:1. 面向大中小学青少年儿童等7类人群,研发"青少年数字化研学、亲子教育、政德教育、师德教育、儒商团建、银龄康养"6大精品研学课程。
2. 推出"新六艺"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涵盖4大研学主题、18大类647项课程、22万研学课时。
3. 针对高校学生、亲子游客、企业团体策划18条"游学兼得"研学旅游线路。
这些丰富多样的产品,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研学需求,推动了济宁研学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多元化推广 擦亮研学旅游品牌 为扩大济宁研学旅游的影响力,市文旅局采取了多种创新营销方式:1. 成功举办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 3. 联合携程、华为、平安等头部企业推出创意营销活动。 4. 开展"十城百企千里"巡回旅游推介等系列宣传活动。 这些多元化的推广举措,有效提升了济宁研学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确保研学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济宁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 制定实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规范》等系列标准文件。 3. 建立11个部门联动的研学旅游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这些举措为研学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济宁市高度重视研学旅游的安全问题,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研学活动安全有序: 3. 要求学校开展专门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和应急预案。 4. 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界定和事故处理机制。 这些措施为研学活动的安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展望未来,济宁市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济宁有望在未来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贡献。我是大华,愿为您在:国家级白名单赛事、AIGC师资培训、青少年AI人工智能教育、青少年数字化研学、科创大赛等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