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名医大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名医工作室主任中医师曾朝芬: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健康   2024-08-16 17:01   重庆  

曾朝芬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名医工作室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永川区名中医。现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老年病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针灸协会理事,永川区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老年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从医41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偏瘫、麻木、失眠、头昏痛、郁症、癫痫、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及针灸治疗多种疑难疾病。

医药导报:您是如何走上从医道路的?

曾朝芬:1979年,参加高考后,在家长和老师的推荐下,我选择报考了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的中医学专业,由此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在学医中,我的老师们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我的恩师四川省名中医——张致和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开始跟随张老师学习,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学习了很多针灸知识和临床治疗技能。后来,1985年我到当时的重庆市卫生局针灸外语研究班学习,1999年到重庆医科大学的神经内科学习进修,学成后我先后在医院开创了针灸科、脑病科。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针灸与中药相结合的临证思路,针药结合也是我现在主攻的方向。

医药导报: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有何优势?

曾朝芬:“中西并重、中西结合”非常重要。我的体会是中西医应互相参照、互相信任。中医“尊古学古”,现代医学“参今用今”,这是中西医结合达到真正结合的基础。中医必须要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遵循和应用中医药学理论对病人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结合“四诊”信息辨证论治,与此同时,学习参考现代医学关于生理、病理的临床理论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借助当今先进的临床检查设备,扩展临床认证的视野和疗效判定标准,补充临床需要,从而辅助诊断,而且也是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

以头痛为例,头痛病因很多,有些头痛甚至隐藏着生命危险,如脑肿瘤、颅内感染等。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头颅CT、颅脑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快速查找病因,及早干预治疗。对临床常见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通过中医辨证,实证给予祛风解表、平肝化痰等治法,虚证给予补气养血、益肾填精等治法,同时注重循经用药及针刺治疗,针药结合治疗头痛疗效和愈后都还是比较好的。

医药导报:您和团队成功研发了“颈眩合剂”,这个药物的研发中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故事呢?

曾朝芬:颈眩合剂是以我的经验方——颈眩汤为方源开发的。颈眩汤由上世纪80年代初我的老师、四川省名中医张致和教授所传授的四物汤加减而来,用来治疗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气血凝滞、夹痰夹淤的颈项痛、头晕、头眩诸症,后来传至我代,加以传承创新,改为颈眩汤。颈眩汤自2005年形成固定处方,用于治疗颈性眩晕、头痛、颈项痛等诸症,取得很好的疗效。到2015年,我们研制成为颈眩合剂,并对它进行了汤方相关研究,及现代药理毒副作用研究,经证实无毒副作用,之后就广泛用于颈性眩晕等病症的人群。

目前,我和团队正在研究论证颈眩合剂应用于高血压眩晕人群的疗效,希望在此经验方剂基础上,不断优化创新,造福更多有眩晕症的患者。

医药导报:从医生涯中,让您印象深刻的病例故事是什么?

曾朝芬:两年前,我曾治疗过一位宫颈癌骨转移的女性患者。患者刘某当时癌症骨转移造成左肩关节剧烈疼痛,伴左上肢麻木不适,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头晕不适,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治疗,疗效均欠佳,患者由此产生严重心理负担,甚至有轻生念头。

一次偶然机会,刘女士听说了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我的门诊。初诊时,其舌苔为“黑苔”,舌形胖大,舌质暗红色,脉象沉细。这是典型的痰毒侵入、身重如裹、寒凝血滞、痰瘀互结导致阻滞气机所引起的。急者治其标,我先以活血、化瘀、消癥、驱寒为主,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减。服药三剂后,患者二诊,肩关节疼痛明显改善,但仍诉说左手臂麻木感明显伴肿胀不适,黑苔稍变薄,性状分布变化不大,以舌中、根部黑腻苔分布为主,舌色暗红,脉仍沉细。我考虑患者肾阳亏损日久,阳虚寒甚,导致痰瘀互结,缓则治其本,给予上方合用四逆汤加减,再次服药三剂后,患者三诊复诊,诉说肩关节疼痛完全改善,但仍左手臂麻木,伴左上肢、下肢肿胀,舌中、根部黑苔明显消退,仅舌根部有少许黑苔停留,整体舌苔呈白腻苔,舌质淡红,脉沉细,中药再次给予真武汤和五皮饮加减。五剂后,患者诉说肩关节痛、左手臂麻木及上下肢肿胀均明显缓解,黑苔几乎消失,舌质淡红,脉沉细。

至今,刘女士仍坚持在我门诊随诊,大大提高了她的生活质量,坚定了她继续治疗的信心。

医药导报:近年来,您领衔的曾朝芬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一直坚持开展中医经典理论学习、临床传授等,充分发挥名医工作室的传、帮、带、教作用,能介绍一下工作室的情况吗?

曾朝芬:目前,曾朝芬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有成员13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1人,硕士4人,在读博士2人,培养有全国第六批、第七批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4人。成立至今,团队已举办重庆市级、永川区级的继续教育项目十余项,立项重庆市、永川区合计科研项目十余项,立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例,实用型技术专利数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我们编写的学术专著《名老中医曾朝芬临证经验集》即将出版,书中搜集汇总了我从医和教学40多年来的经典病案、验方、学术思想及杂病治疗经验等。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注重应用中医药传承计算平台通过跟诊、抄方、搜集资料、学习经典、病例讨论等,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经验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推广工作,我们还在永川区胜利路街道等地设立了曾朝芬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工作站,帮扶建立中医馆,培养中医人才,传承中医思想。

医药导报:在您心目中,“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曾朝芬:杏林行走40余载,我时常问自己,是否让每一位经我诊治的病人感到温暖,是否做到了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是否做到了接诊时,全身心凝神定志,不辜负患者以生命相托的信任。我觉得,一名值得信赖的“好医生”,应该是真诚的,平易近人的。医生在诊疗时,多一句提醒,多一条叮嘱,对患者来说都是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要时时刻刻关注患者病情的轻重变化,做到业务精通、医术高超,有温度地救治患者,让患者安心、舒心和放心。

我一直把《大医精诚》中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牢记在心。

医生,是我挚爱的职业,我会一直走下去,这是我的信仰,我会倾尽所有,为每一位患者付出我能够给予的。如果哪一天,我不在医生岗位上,那绝对不是因为我逃避了、放弃了,可能是因为我的年龄老了,身体不允许了。

记者 夏冰冰 通讯员 王芳懿

编排:黎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医药导报社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主办,西部唯一处方药广告发布全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