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名医大师】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九龙坡医院主任中医师杨岸森:遵经崇古灵活变通,证随法出中西合参

健康   2024-08-02 17:00   日本  

杨岸森  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九龙坡区有突出贡献专家,出生于中医世家。师承重庆市著名老中医尹志美先生两年,《中医学与辩证法》杂志副主编。参与编写《新编温病学歌要》等专著三部。九龙坡区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专家组组长,九龙坡区抗击新冠肺炎中医专家巡诊组组长,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师承指导老师。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业绩与小传载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与人才名典》,与家父合著出版《新编温病学歌要》等专著三部。擅长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对脾胃病、肝胆疾病及妇科杂病有独特疗效。

医药导报:您出生于中医世家,您父亲也是当地名中医,可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杨岸森:我父亲杨施民,四川盐亭人,生于1932年6月,卒于2010年10月,已经离开我们快14年了。他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抗美援朝,在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担任文书3年,回国后安排进当地文教部门工作,后来离开文教部门回老家务农,以便照顾年迈的爷爷婆婆。他本身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基础,30岁以后倍感生活的压力和艰辛,于是选择拜在盐亭县著名儒医雷俊斋老先生门下学习中医。

父亲天资聪慧,记忆力、理解力惊人,很快得到老先生的垂青,悉心传授中医理论和临床。父亲出师后,中医临床疗效非常好,很快医名远扬,并教授中医学徒10多人,1988年初恢复落实工作,以主治中医师退休。晚年退休后在四川绵阳举办的中医临床硕士班担任《伤寒论》主讲教师。并有著作《新编温病学歌要》(2004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及论文《伤寒论少阴急下三条质疑》(1984《四川中医》)传世。

医药导报:家庭环境是不是您选择走中医之路的关键因素?在您的行医过程中有哪些促进作用?

杨岸森:家庭环境是我选择走中医之路的重要因素,因为从小看到父亲用中医中药治愈了很多的病人,受到乡亲们的爱戴与尊重,我也从小就按照他的要求帮忙给病人开中药处方,他说一味中药我写一味,最后他签字再拿给病人。上世纪80年代作为农村孩子要想走出农村,唯有考学一条路,就是考个中专都不容易。父亲一直鼓励我刻苦学习。受家庭影响,我一直喜欢中医,1998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选择中医,当年顺利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

在我行医过程中家庭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首先是专业思想非常牢固,知道中医临床与理论提高的路径,明白前进的方向。拿父亲的话来说,要求我将来做学者型的中医,别仅仅做个只开得来中药的“医工”,而且一定要做有心人,随时要在内心反省、总结、提高,也就是他说的“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医药导报:您提倡在遵经崇古的基础上灵活变通,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也都提出“重经典”,但要灵活变通可能难度不小,可以把您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杨岸森:学习中医,“重经典”非常重要,经典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源头,既要知道源也要了解流,源就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的理论观点和治病方法,如果不从这些正统经典入手,就无法把握中医之精髓,会丢掉中医的特色;流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医学术,并完善诊疗体系的各个朝代医家及其专著。我在临床治疗疾病的时候,用经方及药物特殊配伍都严格遵循古人所创制的比例,比如六一散,滑石生甘草的比例是6:1,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比例是5:1,佐金丸黄连和吴茱萸的比例是6:1。

遵经确实不难,但要灵活变通可能难度不小。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中医学是发展的而不是僵死的,所以在临床上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疾病谱的变化而变化。故我常常运用时方和经验方治疗疾病,比如用乳没消毒饮治疗各型牙病,自创杨氏新加麻仁丸治疗各型便秘,疗效非常理想。自创的“银翘通乳汤” 体现了中西医融会贯通产生的神奇疗效,它由党参、黄芪、当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穿山甲、通草、木通、王不留行、路路通和甘草组成。用党参、黄芪、当归补益气血,解决营养不足,乳汁产生不够的问题,用穿山甲、通草、木通、王不留行、路路通解决乳道堵塞不通的问题,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来解决可能形成的乳痈。二是喜欢运用合方。经方药味少,配伍精,如果辩证准确,效如桴鼓,但照顾兼症不够全面,如果辩证稍微有偏差,就可能方证不合,疗效大打折扣。所以我常常用2至3个经方组合在一起治疗比较典型的内科杂病,比如小柴胡汤合桂枝汤玉屏风散治疗虚人感冒;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治疗外科术后病人纳差厌食等。

医药导报:你提倡中西合参,请以您的诊疗经验介绍一下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以及怎么结合才能达成更好的诊疗效果!

杨岸森: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人类用来治疗疾病,获得健康的有效手段,它们各有优势。中医的优点是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哲学观点来指导诊疗活动,治病讲求标本兼治,在部分急症以及大量的慢性病、功能失调性疾病、治未病、病后康复的治疗明显优于西医;西医优点是药物发挥作用速度快,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明的各种仪器设备对疾病的了解比较直观,还有外科手术和植入法的应用对疾病的治疗比较彻底,能迅速改善症状。坚持中西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的大政方针,近代中医大家张锡纯就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中医一直有兼容并包的传统,绝对不排斥西医。我在临床上主张中西合参,中西医有各自的理论以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方法,医学理论上不需要去牵强附会结合,它们是两套平行的理论,治疗上主张中西结合。比如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等疾病中医药优势明显,恶性肿瘤在明确诊断及肿瘤分期后,由西医肿瘤医生制定是否手术切除、放化疗等,然后在放化疗间歇或者病人出院后中医迅速跟进,这样会大大缩短疗程,增强疗效。

医药导报:作为中医师承指导老师,您觉得现在的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合,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水平的中医?

杨岸森: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缺一不可,院校教育是基础,经过院校教育的中医大学生,它们具备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而且也系统学习了诸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西医内科等西医一系列课程,西医基本知识具备。这样在他们的内心已经植入了医学的种子,这枚种子的生根、发芽可以说已经在大学院校阶段完成,但后来的开花、枝繁叶茂必须在师承教育和将来的临床实践中来完善提高。

院校教育阶所学习的医学知识,很多都停留于书面上,而且由于教材的编写与考试出题的规范化,中医内科学上的证型与治疗方案以及选方用药还不能灵活运用来满足千变万化的临床疾病需要,这样师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我的体会,跟一位好的学验俱丰的老中医学习1年,至少大于自己一个人在临床中摸索5年。所以我认为中医必须跟师,而且越早越好,在大学阶段就可以跟师,只要基础理论学习完毕,一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就可以不间断地跟师,这样才能在临床实战中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水平的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药导报:在您的临床工作中,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患者让您印象深刻,给大家分享两个有代表性的诊疗故事!

杨岸森:肯定有的,任何一个医生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都会遇到印象深刻的特殊患者。我必须要说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临床工作中要占80%左右,我们必须要把这部分病人处理好,恢复他们的健康是我们每个中医生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

印象深刻的特别患者,记得十多年前治疗一病人,名字叫齐某,是重庆商社集团退休工人,60岁左右。临床表现咳嗽不明显,胸片发现左肺5*3cm阴影,CT及MRI均证实,但边缘浸润灶不明显,无发热胸痛等。三甲医院呼吸科专家诊断为肺部感染不排除肺ca,但使用各种抗生素一个多月均无效,阴影一点也没缩小。于是去专科医院,专家建议做左肺全切除术。患者不同意,以前找我看过中医,突然想到我,来我办公室求治。当时我笑着对他说,真凶还没找到,哪里就随便切哦,你胸部本来有两室一厅,切了左肺后,变成一室半厅,哪点儿安逸嘛。他心态也好,管它中医效果好不好,反正不做手术切肺。我建议他吃段时间中药,再决定是否手术。

四诊后我选用清金化痰合千金苇茎汤,再口服独圣活血片,一次3片,一日3次。处方:黄芩12g栀子12g桑白皮12g知母12g浙贝母12g麦冬12g瓜蒌仁12g桔梗15g陈皮12g茯苓12g芦根30g冬瓜仁30g桃仁12g苡仁30g鱼腥草15g三棱12g莪术12g甘草3g。一日一剂,连续服药一个月,复查胸部CT,阴影缩小消失80%,后继续治疗一个多月痊愈。他把前后对照CT片拿给以前专家看,他们认为是奇迹。后来又遇到1例年轻男性患者,27岁左右,也是肺部局部阴影,各种办法治疗不消失,用同样办法,也是治愈了。这两例患者肯定排除恶性肿瘤,应该是一种特殊的感染,也许是炎症周围存在某个保护层,把抗菌消炎药物阻挡隔断,使用高级抗生素无效果。我的治疗方法紧紧抓住痰、瘀、热毒,用清金化痰汤清肺化痰,用千金苇茎汤解毒以清除局部炎性分泌物,用独圣活血片与中药方剂中的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故见奇效。 

临床上,我经常遇到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哭泣流泪,有时把脉中年女病人,手一搭上去脉“弦”得很厉害,对她说你不开心,压力太大,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情感都要注意调节,很多人眼圈一红就泪流满面,我只有安慰她们,然后在处方时加上疏肝解郁的中药。

几年前遇到一个50多岁刘姓女患者,生活工作在上海,苦于肩背腰部疼痛4年多,各种检查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等,只有常见骨质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她在上海西药、中成药、针灸治疗效果不明显,偶然听她朋友说她妈妈在我这儿吃中药2个月治好了顽固性背痛,于是专门从上海飞回来求治。我问诊她时,她说一直都在疼痛中,小针刀做了4次了,说完马上就哭了,但一直没吃过中药治疗。面对她的哭,我真的触动了,她的痛苦是真真切切的,对于这种报希望极大的病人,我压力也大,生怕效果不满意,令她失望。

四诊后,我处方:党参30g羌活12g防风12g苍术12g细辛6g川芎12g白芷12g生地12g黄芩12g葛根60g橘络12g桂枝12g杜仲12g桑寄生12g生姜10g甘草6g,显然是九味羌活汤加葛根、橘络、桂枝,重用葛根疏经,橘络化痰通络,桂枝温经通阳散结强卫气,她肩背痛的同时又兼夹有腰痛,故加杜仲、寄生补肾祛风湿。先开3剂,服药后复诊来告之,疼痛好转10%,肩臂酸软胀好转60%,效不更方,因疼痛比较集中在C7颈椎至T3之间,于是在前方基础上加狗脊12g,鸡血藤12g,再服5剂。医生与患者是同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魔。我没选用奇奇怪怪的方剂,组方中也没用全蝎、蜈蚣、乌梢蛇等贵重搜风通络之品,就普普通通的九味羌活汤加味,所以我们要对传统中医的常用方剂有理论自信、方法自信。后来这个病人又来调理了几次,疼痛基本消失,回上海能够生活自如了。

医药导报:疫情期间您作为九龙坡区新冠肺炎防控中医专家组组长,经过三年疫情,您对中医药有些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

杨岸森:1958年10月11日毛主席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作为九龙坡区新冠肺炎防控中医专家组组长,我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带领专家团队到九龙坡区两个疑似隔离点大堰同济医院、九龙坡区一院B区中医巡诊3次,为30多例疑似病人辨证论治,开出个性化的中医处方81剂,直到病人清空为止。根据九龙坡的区域特点及气候情况,组织中医专家组成员修订防治新冠中药处方,分别制定春夏秋冬四季预防方案。疫情放开后,诊治了大量患者,选用柴葛解肌汤治疗发热,清金化痰汤、杏苏散治疗咳嗽,银翘散治疗咽痛,香砂六君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新冠后味觉减退,补中益气汤合生脉饮治疗乏力心悸,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经过三年疫情我深刻体会,中医药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是中国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它绝不过时,随时都在线,只要疾病一来,中医药就能战,而且战之能胜。

医药导报:现在中医药发展环境越来越好,重庆也有了自己的中医药高等学府(重庆中医药学院),作为前辈,请给正在学习中医药的学生们说几句心里话!

杨岸森:同学们,我们选择了中医,但绝不排斥西医,认真学习人类一切医学知识,取长补短,把中医学好学精,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担负起传承与振新中医的责任,身为中医人,我辈当自强。

记者  冯华  通讯员  谢茜

编排:黎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医药导报社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主办,西部唯一处方药广告发布全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