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萍:中非合作平等互利 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时事
时事
2024-09-06 22:32
北京
中国和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而农业合作一直是中非合作的亮点之一。从此前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到减贫示范村建设,以及本次中非合作论坛上,中方宣布向非洲提供的一系列新项目、新举措,中方为非洲减贫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充分展现了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就此话题,《长江新闻号》连线了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
长江新闻号:在中非友好合作的历史进程中,湖北一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无论是农业合作还是医疗援助,湖北力量为非洲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您对此有何观察和评价?贺文萍:湖北是走在中非合作前列的省份之一,从1963年开始,中国向非洲提供医疗援助,最早的就是湖北派出的医疗队,他们首先抵达了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随后又前往了南部非洲的莱索托,一北一南,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态势。我还记得,湖北出版社出版过一本关于我们援助非洲医疗队的书,还邀请我写过书的前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队是世界大国中唯一一支从1963年持续至今、从未中断的队伍。而且,在这次中非峰会上,我们还提出要继续加强这一合作,所以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基础,当然在这方面还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另外,在教育层面,湖北也成为中非教育合作的中坚力量,许多非洲学生选择来武汉大学学习,每当他们提起自己的求学之地,都会自豪地说:“在湖北。”我认为,未来湖北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医疗、教育、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以及新领域,如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从各个层级开展合作,进一步夯实基础并向前发展。长江新闻号: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有效解决了非洲国家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认可。相比于美西方国家的非洲政策,中国的对非政策具有怎样的独特价值?贺文萍:跟美西方相比,中非合作展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态度方面。我们秉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合作,致力于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提供援助、工作或投资时,往往附加诸多先决条件,甚至干涉受援国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这种“教师爷”式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而中国则始终尊重非洲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从不干涉其内政,因此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广泛欢迎。第二,中国的发展项目紧贴非洲的实际需求,这些项目都是非洲国家根据自身战略需求提出的,而非外部强加。以中非合作论坛为例,我们与非洲联盟共同签署了发展文件,对接了双方的发展战略,确保了合作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以非洲为中心的合作模式,使得中国的发展项目更加接地气,更易于被非洲国家接受和实施。第三,中国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合作更加贴近非洲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农业机械、收割机等设备和技术非常适合非洲当前的发展需要,能够有效地提升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这种实用性强的技术合作,不仅帮助非洲国家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促进了中非之间的互利共赢。因此,非洲国家非常乐意与中国开展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
编审 王强 解炜 张俊
责任编辑 曾春锋
剪辑 郑琼
制作 刘欣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