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文化传播学院“追光”社会实践团队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   2025-02-04 20:28   山东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多少英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光辉事迹与精神永垂不朽。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1月25日,文化传播学院“追光”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烈士英名垂不朽,英雄浩气永流传

1月25日,“追光”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由梁思成先生主持设计,是为缅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华东军民。其占地19.2万平方米,现有革命烈士塔、革命烈士纪念堂、抗日浮雕长廊、仰风承志亭、革命烈士公墓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9座。邻侧就是沂蒙革命纪念馆,是作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改造提升工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先生主持设计。

团队成员怀着崇高敬意仰望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45米,塔的建筑形式为五角亭柱式,分为塔台、塔身、塔顶三部分。塔顶缀以大型景泰蓝质红五星。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贴金大字为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塔周镶有大小石碑10块,镌刻着山东省人民政府建塔碑文和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在题词碑的上方镶有5幅石质浮雕,反映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消灭国民党军美械74师的战争场景。

陵园碑刻英雄事,岁月长怀烈士魂

在革命烈士公墓群处,团队来到了张元寿烈士墓。成员们了解到张元寿烈士墓是根据张元寿生前喜爱运动、爱好爬山的习惯设计,其墓形呈螺旋梯形,上有陈毅、张劲夫、张震、叶飞等人的题词。墓壁四周嵌有的小型浮雕,反映了张元寿戎马一生的主要事迹。其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主要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虽不在前线,但他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尽心竭力,并且个人生活也非常节俭,1947年,其在指挥其余人躲避时不幸死于国军轰炸。他的事迹与精神令团队成员深受触动,对于当下和平生活也更加珍惜,同时也表示要尽自己所能传承红色文化与基因,绝对不负长眠于此的烈士。

“追光”社会实践团队在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自身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感悟新思路。未来将持续关注红色文化传承,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希望能唤起社会各界对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视,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代代相传,绽放光芒。



供稿:尚晓方

编辑:路欣宇

责编:张新月

主编:于文晴

审核:杨婕

文化传播学院·新媒体中心


山青文传学生之家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