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正忙碌,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只蚱蜢,通体碧绿,身体弯曲如小舟,双腿抿起,宛如一对船桨,在地上跳来跳去,煞是有趣。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深秋,在田野里捉蚂蚱的情形。
秋天的原野,食物丰足,蚂蚱也多而肥硕,田埂地头,草丛阡陌,俯首可拾。
我便脱下布鞋,一阵狂拍,不一会便捉住好多蚂蚱,随手薅一根野草,从蚂蚱颈部串成一串。蚱蜢太小,不值得吃,看到它我也是放过。
此时的雌蚂蚱大多腹部有籽,是一道营养丰富的野味。
我便从豆地上捡几把豆叶,再找几根木棍,燃一堆火,将蚂蚱放在火上烤,不一会,蚂蚱的翅膀、胡须全部烧掉,身体也冒出滋滋的油来。
吃一只,外焦里嫩,口感独特,满是青草和秋天的味道。每年深秋我都乐此不疲,在原野里跑来跑去捉蚂蚱,烧蚂蚱吃。
吃蚂蚱,只是乐趣的一部分,燎玉米,也是重头戏。
隔着外皮烤出来的玉米,实则是蒸熟的,水分和营养一点都没流失,剥开外皮,满满都是玉米的鲜嫩之气。
席地而坐,吃一穗玉米,再躺在地上,看蓝天荡荡,白云悠悠,鼻子里都是青草的气息,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此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般惬意的田园时光,仿佛让人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首先得找到一个有高度差的地方,用铲子切削出一个90度的立面,下面划方,掏出一个深洞,上面划圆,和深洞打穿。方形为灶门,圆形做灶眼。
再将挖出的泥土,攥在手里,使劲挪成一个小土块,然后围绕灶眼排列整齐。
一个个小土块叠加起来,最后垒成一个圆形土罩,覆盖在灶眼之上。
柴火点燃,浓烟和火苗穿过土罩子的间隙,飘荡在狂野里,很有一种狂野之气。
不光是孩子喜欢焖地瓜,有时候,大人也愿意参与其中,享受这乡野乐趣。
柴火渐少,火势渐缓,土罩子的颜色由黄而白,又由白而红,这个时候,就可以焖地瓜了。将大小均匀的地瓜,塞进灶间。
然后以湿土封门,再用铲子将土罩悉数敲碎进灶膛,上面全部用土覆盖起来。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焖地瓜,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交给时间的熟化和历练了。孩子们围坐在土灶旁,眼巴巴地盯着土堆,丝丝白烟钻出土堆,在空气中妖娆地舞动,这种浓厚的醇香,带有一定的厚度和温度,馋得我直咽口水…
草丛里,还有黄灿灿的野瓜、纯黑如珍珠般的龙葵果、香香软软的马泡,酸酸甜甜的灯笼果,甜如甘蔗的玉米秸秆,篱笆墙上的老黄瓜,都是俯手可得的美味。
神奇的原野,真是一座丰富的矿藏。
有时候天天忙于工作,我很少有时间出去走走看看。就连近在咫尺的大运河,也是经过时匆匆看两眼。我几乎忘了季节的转换和秋天的模样。
于是,我便放在手里的活计,和妻子一起,骑上单车去原野感受一下大好天气。
清丽、明朗、素净、丰厚的空间,满目金色,到处充满了成熟的气息。居家太久,走到户外,我才发现,原来秋天她一直藏在原野里。
作者:徐龙宽
图片:新华社、视觉中国
设计:靳韫瑜
编辑:倪杨金子
策划:李芸聪 倪杨金子
监制:王岩 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