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意渐浓,寒风渐起
冬季的脚步悄然临近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
这是一个需要格外警惕的“魔鬼季节”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是什么
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呢
10月21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戴启明主任医师
走进FM106.9南京新闻综合广播
《区街议事厅》
向大家科普如何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为何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
1
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体内的神经调节系统会发生变化。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血压正常的人来说,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强,血压波动不会太大。然而,对于高血压、年龄较大、患有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等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人群来说,气温变化可能导致血压剧烈波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痉挛,进而引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意外疾病的风险。
2
冬季空气干燥,人体水分容易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进一步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
为了抵御寒冷,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摄入高热量、高盐的食物,这不仅会加重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4
寒冷天气下,人们户外活动减少,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流速减慢,增加了血栓疾病的风险。
5
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成为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抑郁症评分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冠心病、卒中和复合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以下几种:
冠心病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等,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
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
心律失常
指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心力衰竭
指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需要,可由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脑梗死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每一种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顽固性高血压需特别关注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顽固性高血压是一种较为棘手的情况。顽固性高血压是指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然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
顽固性高血压可能与摄入过多盐分、高脂肪食物、药物剂量不足或搭配不合理、长期焦虑、失眠以及夜间打鼾憋气导致缺氧等因素有关。其临床症状与普通高血压相似,但症状可能更重,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更明显。
👉 非药物治疗
遵循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禁烟酒,合理膳食,进行有氧运动以减轻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并改善心血管健康。
👉 药物治疗
初始治疗时需要使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三种降压药联合应用,如果三种降压药不能够使血压控制达标,可以使用四种降压药。但需要在专科医生的充分评估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 介入手术治疗
如果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均不能使血压达标,且患者存在适应症,可以考虑介入手术治疗。如经皮射频消融去除肾交感神经等手术方法,部分患者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手术治疗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充分评估风险和禁忌症。
秋冬交替,远离心脑血管病
需要牢记六大要点
专家强调,一旦出现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将患者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在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过程中,应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保持安静,不喂药、不喂食。
专家介绍
戴启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担任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副主委、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技术专委会副主委、江苏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副主委、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高血压病专委会副主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30余年,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和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