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罗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某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说她预订的航班因机械故障无法起飞,需要进行改签并将赔偿300元。
由于罗女士确实购买了该航班机票,便信以为真,并向对方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用于退款。
案例二
大家为什么会被骗?
很多受害人接到诈骗电话、短信的时间,都精准的定在航班即将起飞前的一两天或前几个小时,并且骗子能准确报出乘机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航班号、起飞时间等信息,这是获取受害人信任的关键一步。
骗子之所以屡屡得逞,就在于他们善于选择行骗时机。根据统计,小长假前期、寒暑假期间、年底出游季等,该类诈骗最容易发生。
利益驱动:
骗子利用赔偿金或退款的诱惑,诱导受害人上当。
情感操纵:
骗子利用乘客对出行计划受阻的焦虑和不安,通过表现出耐心帮助的姿态来操纵情感,并用高密度的对话分散受害人的注意力。
紧迫感:
骗子非常擅长制造紧迫感,迫使受害人在压力下快速做出决定。比如,当受害人称“我确认一下再给你回电”时,骗子会果断拒绝并不断打电话、发消息催促,使得受害人无法深思熟虑。
权威服从:
骗子之所以冒充官方客服,就是利用了人们对官方的信任和服从心理,在后续的诈骗过程中,他们也会持续利用“官方”来加深受害人的信任。
1.凡是以航班延误“退改签”“理赔”等名义要求填写银行账户信息、转账的,都是诈骗。
2.接到航班取消需要退票、改签的电话或短信,不要轻信,一定要通过官方客服电话和APP进行核实。
3.遇到对方要求在各类视频会议软件上进行“屏幕共享”操作时,一定要果断拒绝,防止账户密码、验证码被盗。
4.如果被骗,请及时报警。
来源 | 昆明市反诈中心
编辑 | 东川检察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