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鞭炮声响,过年啦!
新春佳节,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和温馨中时,53岁的王虎根带好护具、背上工具,走进深山,开始了每日例行的巡山工作……自2000年成为护林员以来,他已经在这片山林间坚守了25个春秋,从守护包头市石拐区国有五当召林场的后五当沟的天然杜松到现在的绍卜亥管护区格尔兔人工林。守护着19万亩林区,王虎根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25年来,他与大山为伴、与绿色为邻,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多少个举家团圆的日子,他和妻子女儿一次又一次失约……茫茫林海倾注着他的深情,巍巍青山见证着他的忠诚。
春节,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对于王虎根来说,却只是他护林生涯中的一个普通工作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要在山林间巡逻,检查是否有火灾隐患,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确保这片林区的安全。他的身影,在寂静的山林间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虎根也不例外。他也想和家人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但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他常说:“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这份责任,让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了在山林间坚守。
春节期间,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王虎根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更加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不仅要对林区进行日常的巡逻,还要对村民进行防火宣传,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在他的努力下,他所管护的林区从未发生过重大的火灾、毁林和私挖乱采事件。
王虎根的工作不容易,他所在的五当召管理站绍卜亥管护区最远,山高沟深林密,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有时,他需要手脚并用,攀爬陡峭的山坡;有时,他需要冒着大雨,在泥泞的山路上前行。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从未退缩过。他的身影,已经成为了这片山林中最坚实的守护者。
除了防火工作,王虎根还非常注重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他深知,只有让村民真正了解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护林工作中来。他经常进村入户,向村民宣传护林政策,讲解防火知识,帮助他们提高生态意识。王虎根的坚守和奉献,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25年默默奉献,25年栉风沐雨,王虎根用脚步丈量19万余亩山林的每个角落,为祖国添绿、为青山添彩。他用黝黑的面庞、粗糙的双手,守护着管护区内每一丝青绿。
记者手记:大青山深处,见证坚守的力量
踏入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广袤山林,葱郁静谧,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芬芳。此次前来,是为采访山林背后默默守护的那群人——护林员。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赵长城管护点,我们见到了正要登上瞭望塔的王虎根,他身着朴素的迷彩服,皮肤黝黑,岁月在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眼神却透着对这片山林的炽热深情。
赵长城管护点周边山路崎岖,积雪覆盖了原本的小路,看起来好像根本没有路,他却如履平地,熟稔地避开隐藏的坑洼,不时停下查看树木生长状况,轻抚树干,像是在与老友低语。他指着一棵刚冒新芽的幼苗,眼中满是欣喜:“看,它已经在这安了家!”
护林之路,不仅艰辛,更有诸多不为人知的牺牲。家人聚少离多,孩子成长错过许多关键瞬间,面对家人的埋怨,他满心愧疚,却从未想过放弃岗位。“等退休了,再想办法补偿。现在林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它。”
春节前夕,一场大雪覆盖了林区,随着夕阳西下,余晖为山林披上金纱,王虎根结束一天巡护,身影渐远,融入山林暮色。
此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用岁月与汗水浇灌的使命,护林员们宛如沉默卫士,筑起绿色长城,守护自然馈赠,让生机在山林间永恒流淌。被他们悉心照料的树木,远看也像一个个卫士,守卫着这片大山。愿更多目光聚焦,护他们所护,守护一方青山。
(吕艳娜、赵佳瑶)
文图:赵佳瑶、邓宇沛、朱诗禹
一审:李 慧
二审:吕艳娜
三审:董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