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节 | 今天,把掌声送给他们!

文摘   2024-09-10 20:36   云南  

老师您辛苦了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教师,是个发光的职业。每一束光虽然微小,却能照亮前行的路。每一位老师虽然平凡,却能点燃年轻的梦想。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滇中新区报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了奋战在新区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记录下他们扎根基层、默默无闻传道授业,用最宝贵的青春坚守在三尺讲台,托举起无数个年轻梦想的故事,以此献给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西冲小学校长孙连选:

让优质教育资源普惠每一个孩子

从2014年31名教师、600多名学生,到2024年204名教师、2830名学生;从建成之初的排名倒数,到连续多年在官渡区100多所小学里排名前5……西冲小学经历了发展变化巨大的10年时间。2024年是校长孙连选来西冲小学任教的第十一年,“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从昆明市官渡区东站实验小学被委派到西冲小学支教,从普通教师走上管理岗位。”


“我们抓住了滇中新区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10年来,西冲小学得到的软硬件投入近5亿元,现在正冲刺优质现代化小学,力争为新区的孩子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孙连选告诉记者。



每天7时,孙连选准时到校,迎接陆续到岗教师和即将进校的孩子,“新区是个产业聚集区,很多孩子家长要准时上班下班,所以我们学校的开门时间更早,而送走最后一名学生的时间通常是18时。”他告诉记者,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只有3公里的西冲小学学生比主城区孩子们更早理解产业,“组织孩子们去企业参观,体验父母上班的不容易,早早对工业发展有初步理解。每个孩子都配置了平板电脑、点阵笔,在老师的带领下设计图纸、制作模型,尝试操作数控机床、人工智能机械臂……”今年母亲节,西冲小学的很多孩子亲手给妈妈做了一把木梳。


健康的体魄、感恩的心、聪慧的头脑,这是西冲小学培养学生的关键核心素养,“小学6年时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并不长,但在教书育人的我们看来,是非常关键的时间段,要把小孩子的底色培育好。”孙连选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从西冲小学毕业的孩子们已经走进社会,成为很多行业的中坚力量,“有的已经从清华、北大毕业啦。”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上清华、北大,也有很多学生会成为普通人。您怎么看待学习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学生?”记者问。


“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精英,但我们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人。从西冲毕业的孩子,很多中学都抢着要。6年时间,我们让孩子们在学校吃好,食堂的餐食非常好:牛肉凉片、红烧牛肉、大虾是学生食堂的招牌菜,优质蛋白跟上,再加上专业体育教师陪伴的体育课,让同学们拥有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学习处理和家人、和周边人群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小就不能缺少;再加上我们不断做好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每个毕业班的平均成绩相差不超过2分,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普惠每一个孩子。这样的孩子会厚积薄发,有自信走好后面的路。”孙连选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滇中新区辖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十分渴望。今年9月1日,长水小学复兴分校的275名学生、17名教师全部合并进入西冲小学,最远的学生家在38公里以外,“家长特别开心,说他们孩子的教育资源进步了10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之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之中。”这是孙连选追求的教育理念,也是西冲小学全体教师执行的教育理念,被做成标语挂在校长室的墙壁,“校长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不断整合社会资源,让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聚集在西冲小学。让每位教师愿意来学校上班,让孩子们愿意来学校上学,心情舒畅地过好每一天。”


据悉,近10年来,西冲小学在云南省率先尝试智慧校园创建,并取得相当成效,创建经验已经作为个案在西南五省推广。

空港二幼执行园长和党支部书记胡珺:

用爱心谱写幼教工作精彩华章

31年来,胡珺在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呵护着孩子们茁壮成长,用爱心谱写着幼教工作者的精彩华章,先后获得昆明市骨干教师及官渡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师德标兵等诸多表彰奖励。



从一名普通的幼师到现在的幼儿园园长,一路走来,她潜心幼教,以饱满的热情为孩子创造幸福快乐的成长乐园。2017年7月,胡珺来到滇中新区工作后,先后领办了昆明空港经济区第一幼儿园和昆明空港经济区第二幼儿园,长期同时担任两所幼儿园的执行园长、后勤园长和党支部书记,直到今年3月,两个幼儿园的管理团队人员配备齐全后,她才得以卸去一半的重担,专职担任空港二幼的执行园长和党支部书记职务。


“幼儿教育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胡珺说,空港一幼、二幼始终以教师梯队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家园共育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幼儿身心得到全面成长。在管理中,她要求幼儿园中层以上教师作为第一梯队,一对一帮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再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带新教师,同时将师训工作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老师们在保教经验、师德师风、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得到快速成长。幼儿教育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针对老师在照顾孩子们喝水、洗手、上下楼梯等日常事项时的站位,以及消毒、扫地、擦桌子等事务,幼儿园都会进行细致的培训,以此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随着工作时间的拉长,胡珺对孩子们的爱在与日俱增,也更有耐心和经验帮助孩子们成长。胡珺说:“由于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幼儿教师既是引导者和支持者,也是观察者,要时刻关注孩子心理、身体、语言等的发育情况,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个别化教育,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上个学期的大班中,有一个男孩由于常常欺负其他小朋友和不听老师引导等问题,引起了其他孩子家长的不满。胡珺多次与家长沟通,对家庭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引导,时常到班级里看望他,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改掉了“小毛病”,毕业时,孩子的奶奶特意找到她,感谢幼儿园和老师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空港一幼、二幼是滇中新区直属全日制公办幼儿园,我们希望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对于今后的发展,胡珺希望与新区其他幼儿园联动,充分利用资源,共同提升新区整体幼教质量和水平,为新区人才引进贡献力量。

嵩明县杨桥街道初级中学老师孟云峰:

向光而行 做教育路上的追光者

“孟老师,早!”“孟老师,好!”“课本都带齐了吧,被子叠了吗?”“不错,今天内务整理得很好,小伙子们精气神也很好呀!”早晨7:30分,嵩明县杨桥街道初级中学8年级242班的孩子们在孟云峰的嬉笑言谈间开启了元气满满的一天。



孟云峰是嵩明县杨桥街道初级中学的数学老师,今年是他从事教育行业的第25个年头。“时间过得真快,感觉才刚毕业,谁想就已经带了8届毕业生了。”孟云峰感慨,1999年刚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分到当时的嵩明县小新街乡中学时,自己还很拧巴,原本学的是生物教育专业,学校却安排他教数学,心里对此很是别扭。然而,一转眼,他已经是位资深数学老师,多次在教学竞赛中获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名班主任,更是带出了一届又一届优秀学生。每到教师节,孟云峰总能收到来自天南地北的祝福,“收到孩子们的祝福是我最大的幸福。”孟云峰热泪盈眶地说,“从教25年来,既是陪伴孩子们成长也是自我的成长。”


时间回到1999年冬天,心高气傲的孟云峰对于学校的教学安排,他是有点“气”的。再加上对环境的不适应,那年冬天,他病了。一天,班里有个男孩揪着一把草药递给他,叫他熬水喝,喝了病就好了。男孩生怕孟云峰不吃,一直盯着他把药熬了喝下才放心地离开。孟云峰看着这个瘦小的身影很是感动,“我不过是他的数学老师,他竟如此关心我。”孟云峰决定走近这个孩子。他跟着孩子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走到孩子家。一进家门,孟云峰哽咽了,家里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男孩每天利用上下学的时间沿途挖草药,父亲街天再带到集市上卖,卖的钱刚好够孩子一周的生活费。生活如此贫困,男孩依然每天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听课写作业。“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光,他在孜孜不倦地追逐知识的光芒,我作为一个老师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不是应该把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吗?我不是应该为他们在求学路上点上一盏灯吗?”孟云峰顿悟,教什么科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给了学生什么样的指引。



从那以后,孟云峰一头扎在教学里,一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一边研究教育心理学,从课堂的40分钟到课后的点滴时间,他都尽可能地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给他们讲题,听他们倾诉。在他的陪伴和引领下,挖草药的男孩最终走出大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经常用这个事例来鼓励我的学生,也用来鞭策自己继续前行。”孟云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在拓宽,面对的诱惑也在增多,因而,初中三年,他想给到孩子们的不仅是数学上的函数和图形,还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他经常和孩子们分享名人故事以及励志小视频,甚至给孩子们讲高中讲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的博学,他对生活的热爱,燃起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一个个努力向上,纷纷走出大山,走向更辽阔的世界。


又是一年教师节,孟云峰又收到了许多远在他乡工作的学生们的祝福,他笑了,他说:“这些孩子有当老师的、当公务员的、从军的、从商的……各行各业都有。他们毕业时,我最喜欢跟他们说当你们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他们做到了,我很欣慰!”

安宁市石江学校教务副主任马光勤:

扎根乡村33年 初心不改育“桃李”

走进安宁市石江学校二年级1班教室,只见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时不时地举手回答问题,教室里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你在暑期里有些什么收获?能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吗?”课堂上,马光勤老师和孩子们互动交流,鼓励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分享……



1991年7月,20岁的马光勤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踏上了教师岗位。坚守育木成林的教育理想,马光勤老师用三十三载的辛勤耕耘,诠释了教师的崇高使命。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后,马光勤被分配到安宁市边远山区的一六街龙洞小学任教,担任二、四年级复式班教学工作。在这片养育他成长的沃土上,他将青春挥洒在乡村,为祖国精心培育“幼苗”。自己生火做饭,挖地种菜;以校为家,刻苦钻研;立德树人,关爱学子……马老师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这片乡村的土地,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如今53岁的马光勤仍在教学领导岗位上工作,继续奋战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育人沃土之上。发扬教学民主,勇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深耕教学,教学成绩优异,带领班级评优评先;潜心教研,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马光勤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优而行。


从业至今,马光勤一直扎根于教育事业,秉持着教书育人的初心,为羽翼渐丰的学子们装点梦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当看到学生们取得进步和成功时,一切付出都变得更有意义。”在马光勤看来,只有拥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才能肩负起一名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从青葱岁月到锦绣华年,三十三载岁月一晃而过,马光勤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他在教育路上跋涉着、耕耘着、追求着,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用情书写了青春无悔的育人华章。

中对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胡艳芳: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小学时,胡艳芳因个子高,在老师眼里“手长腿长是体育生的好苗子”。热爱运动、学击剑、打篮球,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跟随老师多次参加官渡区和昆明市的比赛……1996年,从昆明市体育学校体师专业毕业的胡艳芳回到家乡中对龙中心学校(现中对龙小学)任教。



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胡艳芳取得了诸多令人艳羡的成绩:2005年评为“官渡区优秀教师”,2006年评为“大板桥镇优秀教师”,2010评为“大板桥街道优秀工产党员”,2012年评为“官渡区师德标兵”,2013年被评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2015年评为“官渡区先进教育工作者”,2018年被评为“官渡区工会积极分子”“2024年度昆明市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个人14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所带班级3次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



28年似乎一晃而过,胡艳芳从全校唯一一个体育老师,成长为中对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兼任道德与法治工作。“刚到中对龙小学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学校教室全是瓦房,刮风漏雨是寻常。没有运动场,我带着孩子们绕着学校周边的土路跑步。没有厨房,老师们自己动手修建,男老师砌墙,女老师拌沙灰。学校是寄宿制,孩子们从周日晚到学校,周五下午才回家,老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孩子们才更有安全感。带孩子们到区里市里参加体育比赛,我们要早早地在路边‘偶遇’路过的车,运气好有空位才搭得上。”回忆起那些年,胡艳芳感慨万千,“真的是苦啊!”可最“苦”的还不止这些,“现在路修好了到市里的车程都要50多分钟。而那些车、路不便的年代,去一趟市区千难万难,我们一家三口周末才能相聚。而且学校孩子都是农村的,一年级就住校了,我觉得他们更需要我。”因此,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胡艳芳一心扑在工作上。面对教学器械少、训练场地狭窄、教学内容单一等实际,从编写教案、落实正常操课开始,陆续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竞走、跳高、跳远、投掷等教学活动,使体育课成为山区孩子开拓视野的一扇窗口。自己的儿子则跟着爸爸在昆明市区上小学、初中、高中。唯一一次去参加儿子初中家长会,班主任特意在会后把胡艳芳留下:“孩子妈妈,我知道您也是一位老师,但是您更是一位妈妈。你不能只管学生就不管自己的儿子啊!”“从小学开始,我就觉得我们家‘不正常’。我的同学们天天都有爸爸妈妈陪,而我只有爸爸。”儿子上高中后对胡艳芳说的话才让她明白自己完全忽略了“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陪伴,我的儿子也是一个孩子!”胡艳芳用自己的教训告诫学校年轻的老师们:“现在学校不寄宿了,孩子们晚上都不在学校,有时间多回去陪陪自己的孩子。”

昆明市第一中学空港学校教师任云蓉:

用启迪和感悟照亮学生前行路

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昆明市第一中学空港学校语文老师任云蓉心中的优秀学生是什么样?“以开放的视野,在学习、生活中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她这样说。



1990年,任云蓉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陪父母田间劳作时,总是对远方大山的另一头有什么充满好奇。坚守“读书才能走出去”信念,让任云蓉在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同学们眼中那个“成绩挺好”的学生。高考她选择了安徽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听同学说这个专业是教外国人学中文。” 任云蓉回忆,当时的选择就是为实现童年的梦想——走出去看一看。


时光不会辜负努力向上的人。大学期间任云蓉以优异的成绩被印度尼西亚一所国际学校招聘。走出国门后,全新的教学方式在任云蓉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里的老师来自世界各地,汇集着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优秀的老师才能到学校任教。”任云蓉对比多年求学经历,吸收他国教育的优秀之处,不断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在该校任教的近五年时光中,许多学生步入世界名校。因父母年迈,随后几年间她回国到河南省一所高中任教,后回到昆明。


十年磨剑,教育情怀再难割舍。2022年,任云蓉以笔试、面试、综合第一的成绩考入昆明市第一中学空港学校。“学校侧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理念,让我可以放开拳脚,把多年所学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任云蓉说,学生虽以学业为主,但老师还要帮助孩子用肢体、眼睛、心灵感知世界、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用校园小舞台托起人生大舞台。


教育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如何学好语文?在任云蓉看来,只有置身于景,才能生出于情。“如果写一篇秋天的作文,同学没有细心的感知,可能会照搬课文里北方秋天的意境,最终和云南秋天迥异。”现在,她有时间就会去课本中提到的地方研学,在课堂上传递自己亲身感受,让同学们对比书本里描写与自身环境的差异,引导大家观察、探索。任云蓉希望同学们如同当年的她,在前行的道路上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向往。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依云小学德育主任、语文老师王龙院: 

点亮心灵之光的教育者

在第40个教师节这个温馨而庄重的时刻,我们的目光聚焦在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依云小学德育主任兼语文教师王龙院老师身上。他的教学日常,如同秋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而明亮,照亮了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初中时期我的语文老师深深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从而立志成为教师,去点亮更多学生的心灵。”王龙院说,当一名教师的这份初心,如同种子般深植于心,历经岁月洗礼,愈发茁壮成长。


在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依云小学,王龙院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他积极将西南联大的“刚毅坚卓、和合共生”校训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先贤们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学校的徒步活动,成为了他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见证。去年,他带领一年级学生徒步位于滇中新区的老五山,11公里的路途上,孩子们展现出了自立与坚强的品质,这正是西南联大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王龙院老师的工作充满了温情与智慧。面对学生的困扰,他没有选择简单粗暴地批评与指责,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细腻和温和的方式——用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写上自己想对学生说的话,放学放进学生书包里。以留言的方式倾听学生心声,一封封精美的留言,承载着他对学生的关爱与引导,也搭建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最终,学生成功走出了困境,重新找回了学习的方向。这样的处理方式,只是他教学生涯中众多温情智慧瞬间的一个缩影。


在王龙院老师看来,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自信与潜能的源泉。为此,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读书月活动,为学生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引导学生制作班级小报,他总是亲力亲为,用心指导。当看到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印成报纸时那份自豪与喜悦,王老师的心中充满了满足与欣慰。他知道,这些看似微小的成功,正是学生们未来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对于教师节,王老师表示:“其实就我们教师个人而言,我们要的并不多。我们最渴望的是得到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喜欢和社会的尊重。每当看到学生们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取得进步时,那种欣慰和自豪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这也是我们坚持教育事业的最大动力。”


王龙院老师的故事,是千万教育工作者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书写着教育的辉煌篇章。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所有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

滇中新区报记者:马逢萃 肖永琴 李燕 刘晓婕

张三亚 陈熙 周凡

编辑/制作:刘晓婕

审读:喻劲猛  校对:陈熙

审核:尤祥能 余国华

滇中新区发布
云南滇中新区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