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风很大,窗外的树叶总是沙沙的响个不停,我家小子最近思想处于活跃期,小小的脑袋无限想象,很怕黑,卧室窗帘总是拉的紧紧的,被子要盖住小脚丫,看不见了好像就可以抵挡外面的“妖魔鬼怪”,我靠在椅子上看着他折腾的样子,思绪被渐渐拉长,我俩到邵东已经第三年了......
(一)粉
“吃圆的吃扁的?”是米粉馆子里常见的开场白。米粉,许多地方都有,常常作为早餐。邵东有其他地方没有的特色,这边的米粉馆子可以一整条街都是,各式各样的,汤的拌的、凉的热的、红的绿的...无论什么样的,都得是大米现磨的新鲜米粉,吃起来才能顺滑软嫩,“呲溜”一口,就滑入喉咙;其次得讲究汤底,老牌的粉馆都是现熬的骨汤,米粉捞进碗里,葱、蒜、香菜、辣椒铺好,接着舀一勺骨汤慢慢倒入,顿时热气扑鼻、香气四溢;吃粉讲究“臊子”,也就是配菜,大片牛肉、豆腐木耳、辣椒炒肉、酸辣鸡杂都可以往上加。米粉在汤里一泡,菜里一搅,鲜香咸辣、余味无穷!对于在外打工的异乡人,没有亲近的朋友能够常常走动,这时候不论是在忙碌的中午、劳累的下午、闲散的午夜,一碗米粉,都恰如其时的缓解内心的不平稳。
(二)猪血丸子
十一、十二月,在外面散步的我俩,常常会看见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铁罐子,飘着细烟,烟中夹杂着或柏树枝或谷壳或柚子皮等混合的奇异香味,凑近一看便知道是猪血丸子,经过七天半个月的慢慢熏制,这道以豆腐为主料,配以适量的猪血和猪肉制成的猪血丸子便完成了,在往后的数月中,它都是餐桌的常客。猪血丸子可以直接摆盘,煮熟后直接切片,浇上秘制酱汁便十足的好吃;还可以猪血丸子炒野葱,将猪血丸子切片煮熟备用,切好姜丝、青椒和野葱,热锅加油后先炒丸子,再加入姜丝、青椒和野葱翻炒,最后加盐调味即可。犹记当日在怡卉园踏青,些许人在小小山头摘采着翠绿的野葱,在欢欢喜喜的闹腾下,我们也摘了一顿咧,回去配着猪血丸子和腊肠,一碗饭喷香!
(三)豆腐
“祥子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捧着碗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是这样描述豆腐的香美。无独有偶,邵东的豆腐也是极其好吃的。邵东豆腐质地柔软而韧性十足,买块嫩豆腐,冲洗干净,加上一些葱花,撒些盐,加上油,就很好吃;若是用红酱豆腐的汁浇上去,更好吃。还有那蜂窝状老豆腐,在食堂常吃,有很强的吸汁性,使得豆腐在烹饪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口感与质地的基础上又能完美地吸收酱汁汤汁,让每一口都充满了丰富的味道。豆腐还可以红烧,油炸,干煎,烘烤,拉皮......无论怎么弄,豆腐这个在经济实惠又好吃的东西中绝对算的上是佼佼者。
(四)烤串
夜晚是属于个人的宁静港湾,卸下白天的疲惫与紧张,换上轻松闲适的心情,我常常与家人在街边烤串的小桌上,享受着这诱人的美食——烤串。负责烧烤的师傅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炭火烧的很旺,肉一串又一串地整齐排列,在火焰中翻滚,师傅潇洒利落的翻动着烧烤,时不时用孜然、辣椒调和着烤串的香气,直到散发出诱人的色泽,引人馋涎。还有那烤生蚝,是我家小子的最爱,生蚝在炭火的温柔包围下,外壳慢慢变得微微焦脆,里面的肉随着温火的烘烤在轻轻鼓动中逐渐变得饱满多汁,配上秘制的蘸料,每一口都能让味蕾欢快的舞蹈。在不算熙攘的环境中,爽朗的谈笑声、动感的音乐声、餐盘的碰撞声,吃上一口烧烤的意味并不在于果腹,更多品尝的是一处声响和生活百态。
易中天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中国极有魅力又有个性的城市不少。比如伟大首都北京,国际大都市上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成都,“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长沙,“天下三分月明夜”占了两分的扬州等等。一座城市声名远扬,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人们所趋之若鹜,要么是有魅力,要么是有个性。
如果让我有一个词来形容邵东的话,我用的词是“包容”,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包容万物”。人构成了城市,反过来城市影响和塑造了人。邵东素以“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而名闻全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的庞大人员流动,让这座城市一直处于一个“动”的状态,这也恰当的造就了这里不会有本地人和外乡人的径庭。刚来的时候听不懂邵东话,结合相关语境,其他全靠猜,在往来交往中,他们或会停顿、或会解释、或会说邵东音的普通话;后来能听懂了,他们的邵东话与我的普通话在日常交流中也并不会突兀,不会诧异、不会惊叹,好像很平常的一件事,往往最让人舒心。
民以食为天,我仅是一个外来的流浪人,或许以后会安一个小小的家,或许有很多似我的人,喜欢一个地方第一首选便是吃的,俗话说的好,抓住一个人的心先抓住一个人的胃。邵东的美食琳琅满目,让一个在外流浪的心依旧能舐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