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 “青春之声”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打造网络育人“微”阵地(第一季第14期)

文摘   2025-01-03 22:20   内蒙古  


【案例简介】

公共卫生学院“公创卫来”微信公众号“青春之声”栏目自2024年3月31日设置以来深受学生喜爱。吸引了学院39%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目前推出音频和视频作品共241部,阅读量达到4万+、点赞量达到2万+、转发量达到5000+。

“青春之声”栏目作为学院网络育人的新“微”阵地,以其独特的方式承载着传递党的声音、弘扬正能量的使命。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同学们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内容介绍】

(一)“青春之声”栏目主题多变。

截至目前,“青春之声”栏目分别推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广普通话 奋进新征程—线上诵读开始啦” “诵读展青春 分享共成长”“一起学习《国旗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书香致远,卫你而来——共赴“悦”读分享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马班学员、带你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8个主题,内容涵盖广泛,意义深远。


(二)积极主动参与“青春之声”朗读活动的学生多。

栏目推出一经推出便得到同学们积极响应。截至目前,有学生党员朗读44人次、入党积极分子朗读人159次、青马班学员朗读30人次、共青团员朗读208人次、群众21人次,覆盖了学院所有专业大一至大五的学生。


(三)朗读的书籍种类多样,全面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学院根据学生成长成才所需和学生兴趣所在,精心挑选并朗读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论党的青年工作》《莫辜负新时代—“四个正确认识”大学生读本》《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等6本书籍。

通过朗读这些书籍,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还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不仅坚定了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还增强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注重学生能力提升,开展“青春之声”朗读者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升热爱朗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特别邀请通辽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播音主持特聘教授、朗诵艺术学会会长为同学们做“情声气”专题培训。让同学们学会朗诵时如何将情感、声音与气息完美结合,以实现对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






【具体成果】

石榴花开耀北疆,公卫学子展风采


10月25日,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通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通辽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石榴花开耀北疆•民族团结谱新篇”原创文学颁奖暨朗诵会上,我院8名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和优美的声音,朗诵了《北疆行》《石榴花开,亮丽北疆》《爱在祖国》《祖国的夏天》《石榴花开》《时光里的孝庄》等原创作品。

他们的朗诵,不仅让在场的观众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还让人们领略到北疆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好的作品对我们学习生活上的积极影响,激发了学生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更加坚定了为草原人民、北疆文化做贡献的决心。

此次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先后在“科尔沁文艺”微信公众号、通辽通达融媒视频号、通辽蒙文融媒视频号上进行宣传报道。

尊医重卫,打造网络育人“微”阵地


“青春之声”栏目在学院领导老师和全体同学的积极参加下已打造成“公卫”学子的网络育人坚实阵地,依托该阵地,努力培养学生的红色医学家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为培养高质量公卫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乌兰图雅,女,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公共卫生学院专职辅导员。





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联系文章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来  源:乌兰图雅

指导教师:尚丹

排  版:阿露斯

责  编:刘玲慧

初  审:刘玲慧

终  审:尚丹

内民大学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处(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