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比亚迪销冠被夺

创业   2025-02-13 10:19   重庆  
2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5年1月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9.4万辆,同比下滑12.1%,环比下滑31.9%。
乘联会表示,1月零售销量处于历史低位,环比增速降幅31.9%也是仅次于2023年1月的41%降幅。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和环比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放假影响,乘联会指出:“1月车市虽然相关政策仍在延续,由于春节较早,很多消费者提早在2024年末完成春节前的置换购车计划,因此1月车市稍弱于往年车市的火爆节奏,加之1月的有效销售时间少4天以上,因此出现零售负增长是符合预期的。”
从厂商零售具体销量排名来看,1月零售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分别为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上汽通用五菱、华晨宝马。其中,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是榜单中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两家车企,分别同比增长28.2%和12.2%,其它汽车厂商1月零售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
1月吉利汽车以24.0万辆的销量反超比亚迪汽车的20.0万辆,后者同比下滑3.2%。不过从批发销量方面来看,比亚迪依然以29.6万辆的销量位居榜首,而吉利汽车以26.7万辆排名第二名。
作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凭借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仰望四大品牌在新能源市场拥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在此之前,比亚迪已持续多月获得国内乘用车汽车厂商零售销量榜单冠军。作为参考,2024年全年比亚迪汽车以371.8万辆的销量蝉联榜首,是榜单中唯一一家销量超370万辆级别的车企,领先一众自主和合资品牌,同比增长37.4%,市场份额高达16.2%。而吉利汽车排名第二名,2024年累计销量为177.3万辆,同比增长28.0%,市场份额为7.7%。
回归到1月厂商零售销量来看,在自主品牌厂商中,除吉利汽车同比增长之外,1月奇瑞汽车表现也不错,以11.9万辆的销量排名榜单第五名,同比增长12.2%;而长安汽车同比下滑37.3%至12.2万辆,是榜单中跌幅最高的车企;长城汽车则跌出榜单前十名。
再来看看合资品牌,1月合资品牌整体表现依然相对乏力。具体来看,德系品牌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位居榜单第三和第六名,其中一汽-大众同比下滑15.4%至13.7万辆;上汽大众同比下滑14.1%至9.9万辆。
在日系合资阵营中,1月仅有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两家车企进入榜单前十名中,销量分别为6.3万辆和6.0万辆,分别同比下滑11.7%和14.1%,排名榜单第七和第八名,而包括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1月均无缘榜单前十名。
美系品牌中,上汽通用五菱以5.9万辆的销量位居榜单第九名,同比下滑11.6%。除上述汽车厂商外,1月华晨宝马也挤进了榜单前十名车企中。作为一线豪华品牌,此前华晨宝马已多次跌出榜单前十名,1月华晨宝马以5.3万辆的销量排名榜单第十名,但同比下滑23.7%。
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滑27%,环比下滑30%。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4%,同比下滑0.7%;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3.4%,同比下滑3.3%;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5.3%,同比下滑1.1%。相比之下,虽然1月自主品牌部分车企销量有所下滑,但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仍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1月自主品牌零售109万辆,同比下滑2%,环比下滑33%,但零售份额同比增长5.9%至61%。
总的来说,虽然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滑,但自主品牌在车市中的表现仍颇具看点,并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化,这也是自主品牌能蚕食合资品牌市场的关键原因之一,而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正迅速被新能源汽车取代。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41.5%,同比增长9%。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60.6%;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
随着时间进入2025年,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2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表现预期,乘联会表示:“2月共有19个工作日,比去年2月多1天,而且春节前的隐性提早休假在1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厂商都是节后抓紧恢复工作运行。因此2月的市场恢复潜力较大。”

全球铝合作伙伴
创新、合作、发展、共赢,加强铝加工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提升行业整体结构调整、产业发展,为铝加工企业、贸易商、设备商、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一个交流合作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