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风流,万物有情。
文化
2024-11-20 16:52
中国
他3岁丧母,在20岁时候被预言:天之骄子,必成大器。可他到了24岁大学还没毕业,26岁又找不到工作,到28岁了还靠女朋友救济生活,中年潦倒到要自杀。大半生遭尽冷眼,受尽磨难,直到60岁,仍无任何“大器”征兆,一生都在碰壁的,却写出了最治愈人心的文字。走近汪曾祺的文字,如春风拂面,感受到溢满心田的暖和美。如果你偶尔觉得累了倦了,生活无味,强烈推荐你读一读汪曾祺的文字。“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他写美食让人馋得流口水:"腊肉要蒸得极烂,这样'入口香糯';煮干丝需配姜丝,汤底'不厌浓厚';素鸡切片为'佐茶下酒'的上上品。"“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栀子花因为枝干粗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所以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我也有点疲倦了,但我总要自己还有勇气,在狗一样的生活上做出神仙一样的事。”有人说他是世间少有的有趣灵魂,笔下处处流露着狡黠的生趣,就像是“民国的苏东坡,最后的士大夫”。莫言说:“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遍视当时文坛,能具汪先生那般散淡心态者,确也寥寥无几。”冯唐说得更是生动:“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他的文字,使人仿佛漫步在春天的原野上,嗅到一阵阵清新温馨的花香,可能100年后的年轻人打开,也要惊叹连连,忍不住要把他所有作品拿来一读。例如生活,他说: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会噗噗笑出声来。
提到吃的,他在别出心裁地创造了“塞馅回锅油条”这道菜后吐槽说,“原来很多菜,都是馋人瞎捉摸出来的啊。”提到烦恼,他说“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汪老爷子曾言:“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他的女儿汪朝女士也表示,希望这些散文集能真正传达父亲汪曾祺的生活观,给大家带来日常、朴素、简单的阅读体验。如果你在繁忙的生活中觉得累了,不妨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翻翻他的书,和汪曾祺聊聊天。重新找一找那些被你忽视了的有意思的、可期待的场景。
除了“好玩的生活”,这个老头儿其实也经受过不少岁月的揉搓。在他平淡的叙说中,也会有略带寒凉,存些棘刺的瞬间,让人们对“此处的生活”有所触动。仿佛是为了印证他这句“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甚么可以看一看的事”一样,他的书中收录了很多“有意思”“可期待”的场景。
你会看到,还是学生的汪曾祺和好友朱德熙曾于大雨少歇之际,到莲花池闲步。两人在一个小酒馆避雨。两杯酒,一碟猪头肉,坐了很久。他作诗,“野店苔痕一寸深”,他又说,“木香花湿雨沉沉”。你会发现,汪曾祺解释自己为何报考西南联大时那真性情的一面。他说,“大部分同学是来寻找真理,寻找智慧的……我寻找什么?我寻找潇洒。”你会看到,读书时的汪曾祺替同学代笔——这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被闻一多先生表扬后,他得意洋洋,“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你会想笑,他“鬼鬼祟祟”观察联大学生的兼职收入花在哪了。“大学生的胃口都极好,都很馋。有几个钱,都是吃掉的。”(联大学生:这都被写,你人还怪好的嘞。)你还会看到,老年时期的汪老爷子,空闲时泡一杯茶,懒懒地窝在沙发里。随手抓起一本杂书,觉得没意思,就丢开。他笑说,“这比打扑克要舒服得多。”
再庸常的一颗心,在汪老的文字面前,也褪去几分躁气。如果说汪曾祺这一生有什么迷恋的话,那便是,不求显贵,只想平静、温柔的享受生活。仿佛一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老者,带你领略大千世界的奇妙乐趣。写山川草木、花鸟鱼虫、故人知己...... 细细品阅,他笔下的日子是散发着草木清香的——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坦然、纯净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热爱、对万物钟情的情趣。他笔下的一个个故事,耽于柴米油盐中的烟火气,也暖暖地弥散着人性光辉。如果你觉得生活太累,人生无趣,打开这套书,和汪曾祺一起行走山川,品美食、悟人生。如果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读汪曾祺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