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中国电子外后视镜新规GB15084-2022正式生效,标志着国内CMS(Camera Monitor System,摄像头监控系统)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彼时,市场预测新标准的实施将推动CMS在市场中加速落地。
如今,一年多过去,电子外后视镜的市场渗透率依然较低。近日,据财联社援引专家消息,当前国内电子后视镜的市场渗透率预计不足1%,与海外市场相比明显偏低,主要因新国标并非强制性法规,以及电子后视镜成本高昂。即便在乐观的情况下,市场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迎来大规模增长。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电子后视镜这一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并不高,这主要源于用户对于新技术的适应性和信任度问题;另一方面,高昂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目前国内CMS的选装价格分布在0.5万元-2万元之间。据佐思汽研,2023年全年中国乘用车前装流媒体后视镜新车装配量为49.1万辆,同比增长54.8%,相比之下,CMS电子外后视镜的上量情况却不及预期,面临着用户适应性不佳和价格高昂等多重问题。
不过,佐思汽研也表示,目前部分主机厂正在规划搭载CMS的车型,预计会在2025年至2026年迎来较大的增长。
图:东风本田灵犀L
如今,市场对电子后视镜普及的期待依旧较高。
IHS Markit的调查报告预测,电子后视镜的产量将从2024年起急速上升,预计2026年中国市场将达到100万套,2031年全球市场配套量将达到500万套。Market Research Future的报告也显示,全球汽车电子后视镜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4.5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约14.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5%。
从市场空间来看,随着电子后视镜渗透率的提升,市场空间也将不断扩大。据测算,如果电子后视镜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能够达到1%,市场空间将达到0.8亿元;若渗透率提升至5%,则市场空间将扩大至95.5亿元。据市场研究机构168report,电子后视镜的价值大约是传统后视镜的15倍,按照预期渗透率30%计算,国内电子后视镜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相关数据为电子后视镜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目前,国内外众多车企和供应商都在积极加码电子后视镜技术。国内市场已有多款搭载CMS的量产车型上市,包括路特斯Eletre、路特斯Emeya、北汽新魔方、上汽大通大家7、东风风神浩瀚DH-i、阿维塔12、阿维塔07、东风本田灵犀L、享界S9等。国际市场中,奔驰、奥迪、丰田、现代等车企也推出了可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量产乘用车。此外,在今年11月举办的广州车展上,东风本田烨 S7、广汽本田烨 P7、星途星纪元 E08、腾势 N9、奇瑞猎风概念车、大众 ID. CODE等都展示了搭载CMS电子外后视镜的车型。这意味着,尽管当前CMS的市场渗透率尚处于低位,但众多车企仍在积极投入,以期在未来电子后视镜技术普及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图:享界S9
从产业链来看,远峰科技、疆程技术、华阳集团、欧菲光等国内厂商以及西班牙法可赛、日本电产等国外企业均已布局电子后视镜技术,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将进一步推动电子后视镜市场的发展。
综合来看,虽然电子外后视镜市场如今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但其增长潜力依然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接受度的提高,未来电子后视镜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如何克服当前的市场困境,推动电子后视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是行业内外共同面临的课题。这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企业层面的创新和突破,共同推动电子后视镜真正成为汽车电子化、智能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END.
往期推荐
期待你的点赞、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