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在长江生生不息的哺育与滋养下,城市文脉不断生长,勾勒出广阔的叙事空间。
作为新时代的城市中最具⽣机与活⼒的群体,青年艺术家们以长江为题,记录城市中的⼈、事件和事物,探讨城市与⼈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城市为经度、时间为纬度,描绘了新时代下的⻓江城市影像。
10月26日,「长江·城市序章——跨媒体青年影像展」将在武汉天地与武汉长江天地同步开展。
本周六,一起走进由长江水谱就的城市序章,感受影像的力量吧!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中国45岁以下的青年摄影师的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传统摄影的形式,也有融合了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之作。
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觉出发,展现了青年艺术家们对长江城市的多元化解读。
徐佳豪用纪实摄影的手法,以长江周边的景观作为拍摄参照地,创作了《行望江河》。拍摄者始终保持着远观的距离,画面之中,微小的人物与庞大的自然和人造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人与长江之间的共同依存关系,极富视觉冲击感。
△徐佳豪《行望江河》
以镜为画,画入景中。在沈忱的系列作品《长江画中画》中,镜子成为了打开第二空间的窗户。不同空间、不同维度的景象交织重叠,不同时空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沈忱《长江画中画》
作为晚清和新中国的工业重镇,武汉留下了诸多工业遗产。张之洞创建的汉阳兵工厂,就是其中著名的遗迹之一。
在《重芯系列》中,彭琬璋用选用数字化底片,对于图像光影及局部进行了细致的调整,结合铁银工艺独有的质感与色调,展现出遗址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
△彭琬璋《重芯系列》
刘洋创作的《时间脉搏》,以观念摄影的手法,表达了城市与时间的共舞。画面之中,钟表散布在破旧的墙面上,仿佛时间的标志。
斑驳建筑与时钟的叠加,传递着时间赋予城市的韵律感。每一次的更新和变化,都是城市生命力的见证,象征着从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转变。
△刘洋《时间脉搏》
邹康围绕着长江上的渔夫这一职业的生存现状进行思考,用AI 摄影创作了《船·载》系列。
在画面中,船作为载体贯穿了整个系列作品,其上载着建筑、工具、生活用品,以及热气腾腾的生活,很好地展现出渔人、船、生活之间深深的羁绊。
△邹康《船·载》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尘微。”
朱利奥创作的诗意纪录片《眷土》以长江武汉市上段两岸的时代遗迹展开,镜头客观记录了房屋、工厂、废墟、自然、耕地、工业等景象,画面中的破败感凝结着时间流逝的痕迹,也传递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下时代的发展。
让人忍不住思考,我们的欲望和追求是否值得反思?
△朱利奥《眷土》
长江之水塑造了武汉的包容性与武汉人骨子里的反抗精神,也成为了涂鸦文化在此扎根的基础。
作为中国涂鸦者的主力军,青年一代身处怎样的创作环境,他们又有什么困惑?这是杨思翰在《扑克的日记》中想要找寻的答案。
△杨思翰《扑克的日记》
韩杨关注着日益严重的海洋重金属污染问题。在《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能解焦渴》中,她利用AI文本建模技术,赋予唯一能减轻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物质——金属硫蛋白言说的能力。
通过人工智能的介入,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从整体主义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
△韩杨《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能解焦渴》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青年艺术家才华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长江城市文化和青年创造力的一种致敬。
10月26日-12月15日,来武汉天地和武汉长江天地,在这些熠熠生辉的青年影像作品中,收获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吧!
TOPIC
今 日 话 题
「你最喜欢哪类影像作品?」
CONTACT US
感 谢 关 注
设置星标,就不怕找不到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