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过去,后劲依旧很大

体娱   2024-08-17 19:11   云南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小熊猫
电影是生存,也是生活


作为全世界闻名的浪漫之都,刚刚办完奥运会的巴黎,无疑是这个夏天最为闪耀的城市。


不过除了赞誉,一种名为“巴黎综合症”的心理疾病也在互联网上传开。


这一“症状”指的是某些游客在参观巴黎时表现出了失望感,他们认为这座城市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从而引发了焦虑、恐惧等情绪。


《午夜巴黎》


可见,“巴黎”早已不单单是一座城市,它已经带有了某种文化意义。


有许多电影细细描摹这座城市的魅力,比如《午夜巴黎》《巴黎,我爱你》中,它美丽神秘且文艺气息十足;但也有一些特立独行的电影人,用或真实或魔幻的手法,去呈现他们心中对“巴黎”的理解。


把时间拨回到40年前,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执导的《德州巴黎》就用异乡人的视角,一边阐述巴黎对他的复杂影响、一边解构美国梦,具有别样的味道。



那么今天的【经典周年系列】,就让我们回到1984年,来看看这部获得过金棕榈大奖、被誉为“影史最荒诞公路片”的《德州巴黎》。



对于活跃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欧洲导演来说,美国和它背后所代表的好莱坞文化始终是无法避开的话题。


以反叛精神、重塑类型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彼时正在席卷整个电影行业,也给曾经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欧洲电影一点小小的“银幕震撼”。


1970年代流行的《教父》


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也同样感受到了来自好莱坞的魅力与冲击。

自从1970年代中后期“德国新电影”运动衰落后,面对经济危机和祖国分裂的双重不稳定性,他将目光对准了弥漫在身边的美国文化。

而1984年导演的《德州巴黎》,正是维姆·文德斯在经历了《哈麦特》《水上回光》《事物的状态》多部试水之作后,其作品美国化风格的巅峰,融合了“德克萨斯”和“巴黎”两个地名的片名也十分有意味。


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德州巴黎》的节奏稍显漫长沉闷,毕竟长达145分钟的时间里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更没有吸引眼球的猎奇元素。

但如果细细品味影片里的情节,就会发现导演维姆·文德斯在片中构建出了一个无比深邃又广阔的精神世界。

流浪汉查韦斯(哈利·戴恩·斯坦通 饰)步履蹒跚的走在美国德州炎热的沙漠之中,他不知在这里迷失了多久,甚至已经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终于他因为体力不支倒在了沙漠里,幸好被路过的一位医生救起。

查韦斯的弟弟沃特(迪恩·斯托克维尔 饰)在得知了此消息后,从洛杉矶赶来与之见面。

可即使是弟弟的再三追问,查韦斯也不肯透露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回洛杉矶的路上,查韦斯一直沉默,直到看见一块路牌他才终于开口说话:“巴黎”。


查韦斯口中的巴黎并非是我们所熟悉的法国巴黎,它其实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中部一个人口不到3万的小城。

查韦斯的父母在德州的巴黎恋爱,并且生下了他。那里还有着许多查韦斯与妻子的甜美回忆,同样也是他犯错的地方。

因此德州的“巴黎”对查韦斯而言,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了他生命、爱情与存在的地方,是他的精神寄托(导演维姆·文德斯年轻时曾在巴黎学习生活,受到一定启蒙)


可惜沃特并没有在意这个所谓的“德州巴黎”,执意将查韦斯带回了洛杉矶。

在弟弟的家中查韦斯见到了他分别已久的儿子,也渐渐学会和儿子亨特相处,可他对于妻子简(娜塔莎·金斯基 饰)始终保持沉默。


从沃特妻子安娜口中,查韦斯得知了简的下落,于是他带儿子重新上路,试图找回早已离家出走的妻子。

最终查韦斯在一家脱衣舞场所找到了妻子简,一番长谈之后,查韦斯还是选择了离开,继续踏上孤独的流浪......


如果说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通过《布达佩斯大饭店》去呈现欧洲的复古情怀,那么维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就是用欧洲艺术电影的风格来呈现美式公路片的另一面。

片中没有美式西部片里常见的英雄救美、快意人生,它更像是用欧洲视角对美国主流文化进行的一次自我审视。


这是一部讨论孤独与存在,并且充满诗意的作品。

德州广袤无垠的沙漠地貌,辅以维姆·文德斯冷静克制的长镜头,创造出极为宽广的银幕空间,彰显出了人物的渺小和虚无。


同时,摄影师罗比·穆勒(《不法之徒》《直到世界尽头》)对于颜色的运用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不同的视觉底色传递出了角色错综复杂的内心状态。比如红色是执着、绿色是踌躇,而蓝色则代表了主角查韦斯内心忧郁与孤独的状态。


出色的视觉风格,让《德州巴黎》的故事性被大大弱化。更加注重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关注,去寻找产生焦虑的根源。

没有人知道查韦斯为什么要流浪,但他的每一次迷失、离开、归来,都影射了内心的彷徨,正如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有的彷徨与无措。

如果非要给这段旅程加一个定义的话,那么维姆·文德斯似乎想借查韦斯之口告诉观众:人生就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流浪。


查韦斯穷尽一生去寻找的德州巴黎,其实也是导演内心想法的真实映射。

成长于二战后破败的德国,接受着战后各种现代思想潮流的冲击,维姆·文德斯从创作之初就展现出了反主流、反类型的气质,并成为“新德国电影”的旗手。

《爱丽丝漫游城市》,1974

早年靠《爱丽丝漫游城市》等“旅行三部曲”成名后,他被好莱坞邀请,但在美国拍片的那些年,维姆·文德斯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明显不适应。

太过商业化流程化的制作理念之下,让他愈发怀念在欧洲拍电影的日子,以及曾给他带来诸多灵感的法国巴黎。

所以无论是主角查韦斯还是导演维姆·文德斯,巴黎都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孤独忧郁的“流浪者”对逝去之爱的怀念。


最终,《德州巴黎》弥漫的这份孤独感也打动了全世界的很多影迷。

在1984年第37届戛纳电影节上,本片斩获三个奖项,包括了最具含金量的金棕榈大奖,是维姆·文德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荣膺此奖项。


《德州巴黎》之后,维姆·文德斯再接再厉拍出了杰作《柏林苍穹下》,又协助安东·尼奥尼完成《云上的日子》,也在新世纪拍出高分纪录片《地球之盐》。

《柏林苍穹下》,1987

现如今,年近八十的维姆·文德斯(本周8月14日他刚刚过完79岁生日)依旧活跃在影坛一线,他游览旅居世界各地,通过影像诠释着自己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理解。

去年上映的《完美的日子》就以完全亚洲的视角,讲述了底层打工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好的故事。


如果你也对“孤独感”感兴趣的话,那么不妨一同跟随维姆·文德斯的电影,来感受40年前的德州、2023年的东京。

维姆·文德斯电影营造的独特氛围,说不定会带给你全新的生命感悟。


🌼8月更多精彩影片专享优惠🌼
凭券享29.9元起观影
🦋数量有限 快快扫码抢购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贵阳万达影城
关注贵阳万达影城,即时获得最新影讯,抢先知晓影城活动、会员专享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