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养殖水质调控方式

文摘   2024-10-30 17:14   福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温室养殖水质调控方式

温室养殖甲鱼,调水至关重要,构建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促进甲鱼健康成长。温室养殖过程处于温室大棚之中,光线阴暗,养殖密度大,投料量大,养殖水体的水质管理难度大,极易发生水质变化。养殖水体出现水体恶化,滋生病菌,容易引起甲鱼摄食量下降,发生病害从而出现甲鱼死亡。温室水体代谢废物主要依赖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及适当排污,正常的温室养殖的水质呈现为土黄色、泥浆水色或暗红色等。水体恶化的情况较多,本文仅以水体发白、发黑、变清及红虫等情况加以分析探讨。

1、池水发黑发臭

池水水色发暗,池水发臭,具有明显的氨氮刺鼻味道,同时伴随着甲鱼摄食量下降,严重时甲鱼出现大规模的死亡。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氨氮中毒,甲鱼漂浮水面,四肢撑开且在水面缓慢的游动,死亡后四肢发软。若检测水体氨氮值,多为5mg/l以上。该种情况多出现在甲鱼养殖前期投料量过大,增氧量不足,出现剩余的饲料腐败变质而引起。

出现该种情况时,应该及时增加打氧时间,但注意不能大幅增加增氧时间,谨防亚硝酸氮的升高。降低甲鱼氨氮中毒对甲鱼体质的影响,同时内服维生素C及葡萄糖。若情况较为严重,可视情况更换水体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更换新水体后最好使用嗜乳酸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水体调控。禁止使用生石灰等碱性消毒剂直接对发黑发臭的池水泼洒,容易强化甲鱼氨氮中毒症状。

2、池水发白

 池水发白,主要是因投饵量过大,剩料过大,增氧不足,使水体中有机物剩余较多来不及转化引起。但饲料中添加黄粉虫、蚯蚓等天然鲜活饵料,养殖池塘也经常出现池水发白的现象。但该种情况水质稳定,水质理化指标正常。池水发白时,注意监测水质理化指标,根据水色变化原因,采取对症方法。若因前者而出现水池水色发白,可从减少水质有机物入手,更换四分之一的水体,增加增氧时间,泼洒水质改良剂。

3、池水变清

池水更换水体,调高池水水位,在甲鱼养殖管理中时常出现,但若一次性加水较多,容易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加剧池底亚硝酸氮、氨氮等有害物质的扩散。加入清水过大,破坏水体还本的表面张力,导致水层中的活性污泥发生沉降,从而水体变清,亚硝酸含量进一步升高,出现清水的现象。

适当降低增氧时间或者调低增氧强度,保持微增氧的情况,同时泼洒亚硝速灵,隔天再泼洒一次。第三天可使用氨基酸肥及硝化菌、EM菌或芽孢杆菌对水体进行复壮的强化。日常管理时,注意水体更换、水体提升及增氧调控幅度,不可大幅度更改或微幅提升。

4、池水发红

池水发红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温室池塘边角出现大量红虫而引起水体发红;第二种,引用机打井井水,地下水中的亚铁氧化为三价铁后漂浮在水体表面,呈现为红褐色的浮膜;第三种,使用EM菌剂过后的一周内,水体呈现清亮的红色,后续根据水色可以通过补充菌种,延续水体生态环境平衡。

如果是红虫大量出现,促使养殖水体呈现为红色的,表示水体较肥。红虫日常通过摄食水体中的有机物、微生物得以延续,水体变清。随着红虫数量的剧增,水体中有机物的消耗,池水变清而后引起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在红虫剧增前,可以通过100目捞网在池边控制池塘中红虫数量,也可以通过90%的敌百虫(0.2ppm)杀灭水体中的红虫。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


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冠源饲料
1、水产养殖技术交流;2、客户反馈问题解答;3、水产行情信息提供;4、协助客户解决水产动物病害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