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DAF2.0相比之前版本,最大的变化是以数据为中心,怎么去理解它呢?我今天用自己通俗的方式尝试一下。
—
DoDAF V2.0的核心转变:
以数据为中心
下面先来看看书中怎么说。
在第1卷第1章仅8页的“引言”中,从不同角度不厌其烦的强调“以数据为中心”、数据和DoDAF模型的关系、数据的重要性。下面将有关原文出现顺序引用如下,一起来感受下它的重要性。
在第1卷“1 引言 ”开篇中就写到:
DoDAF V2.0重点是为DoD关键决策者提供所需的架构数据, 而不是开发若干特定产品。
DoDAF模型可用于获取数据和信息,并使之可视化。
架构的重点是那些能满足架构需求的数据。
然后在“1.1 DoDAF V2.0 构想”中再次提到:
重点从特定的架构产品转向架构数据。
在“1.3. 1 开发架构”中首先强调:
架构框架以数据为中心, 而非以产品为中心,确保跨架构视图之间协调一致
紧接着又以下划线的形式着重说明:
DoDAF不规定任何特定模型, 而是将重点放在开发架构的必要的数据上。假使创建一个活动模型,就需要有该活动模型所需的一组数据。关键过程管理者通过"DoDAF模型"或"适用视图"来决定需要哪些架构数据。
之后又强调DoDAF模型相对于架构数据的作用,以及对管理者决策的作用:
作为架构开发过程的一个步骤, DoDAF模型和适用视图(例如, 控制面板、组合式或融合式的表示法)均能直观地呈现底层的架构数据,起到加快决策的作用。
最后在“1.4 DoDAF V2. 0 中的新内容”中再次提到:
架构开发重点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流程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流程, 以便向管理者提供由决策数据组成的信息。
通过将上述这么多内容集中在一起,朋友你应该体会到“以数据为中心”的重要性了吧?
—
作为学习者,如何真正理解“以数据为中心”才是核心和重点。
不理解“以数据为中心”,就不能真正理解和使用DoDAF V2.0。
相信朋友你在集中阅读原文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是对原文做标记、反复阅读思考后认识清楚的。下面介绍我的思考过程和理解,对照一下咱们的理解是否一致吧。
首先介绍概念方面的理解认识。
结合《DoDAF2.0学习笔记—基本概念的理解》中的总结,很快就能形成清晰的认识。为便于阅读,先回顾相关内容:
模型:组织数据、显示数据的模板,通俗地说就是一种固定格式
视图:架构数据x模型=视图,通俗地说,按照固定格式将数据填写进去形成的成果,就是视图。这里按照公众号“对象过程方法”的建议,将原文中的“架构数据+模型=视图”更改为“架构数据x模型=视图”
视角:视图的集合
架构描述:视角的集合/组合+适当的定义
一图胜千言,用图更形象清晰地总结如下。
这个图前后花了我2个多小时,先用PPT效果不满意,又用Xmind+PPT才搞定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得到结论:
架构 = 架构数据xDoDAF模型
如果缺少具体数据,仅DoDAF模型必然不能支持决策,因此架构的核心是架构数据,这是对“以数据是中心”的概念上的认识。
—
书中开宗名义、不厌其烦的多次强调,除了概念不容易直观的理解外,还有就是要引起重视,因为在开发架构过程中非常容易忽视。
这是因为架构开发工作是多人协作的(见《我所不知道的DoDAF2.0—DoD中具体应用的组织结构》),在DoD主管、架构师、架构开发者这三个层次中,都可能会出现忽视数据的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架构开发工程师最容易出现这个问题,他们会随着工作的推进可能只会关注按要求完成任务,而忽略了如何根据架构需求去获取数据,以及如何以直观的、更易理解的方式呈现数据这一开发架构的初心。
这一点可以对比一下我们个人的实际工作,是不是经常会有忽视实际要求,只管交任务的情况呢?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所以过程中也要“以数据为中心”开展工作,有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思。
—
分析到这里,再结合实际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理解一下“以数据为中心”。
1 股票趋势图
炒股的朋友都看过下面这张图吧?
与DoDAF的概念类比一下,成交量、KDJ、MACD、SAR、K线的绘图格式对应的是模型,日、周、月、年的成交量、K线图的集合可以对应到视角。
我们天天看自己购买股票的曲线,本质上是看形成曲线的数据,各种曲线图只是获取数据、展示数据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股票操作。看图买卖股票的行为和决策,实质上就是“以数据为中心”展开的。
2. 文件模板
各个行业和公司都有自己成熟的文件体系和文件模板,比如软件行业就要求写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开发计划等等,这些文件都有模板,对如何编制都有详细的内容要求。
文件写成之后要经过评审。评审是在审什么呢?其实是你按照模板填写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和软件的一致性、软件设计与实现的正确性。
对比一下,文件模板对应DoDAF的模型,文件内容对应架构数据。
文件内容是核心,但是做过软件的都知道,文档很少有认真写的;审查的专家似乎也是挑格式符合性、内容与要求的符合符合为主。认真来说,这两种行为都没有做到“以数据为中心”。
3. 试验
朋友你如果工作中做过各类试验,试验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更关注活动是否符合要求,结束后按理应该关注试验结果,但关注数据分析的人总是少数。
其实为试验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获取各种试验数据,所有的活动设计、资源准备都应以准确获取数据为目的,这也是“以数据为中心”。
以上三个例子的结论是否有点与平时认知不同?这可能是我们从来没有从“以数据为中心”的角度思考过,但我认为“以数据为中心”确实是其中的底层逻辑。这样的例子应该还有很多,我们可以一同发现和认识它。
—END—
业余时间写文不易,如有收获敬请:
转发、分享、在看三连,帮助推广
关注、星标公众号“SE与MBSE漫谈”
扫描下图二维码加我微信,加入“SE&MBSE共进群”,与同道共同交流
公众号加“星标”,及时接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