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国家版本馆联合举办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会议发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十大原创理论。其中,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2009年)、北京大学陆地教授的“周边传播理论”(2013)入选。
新结构经济学
新结构经济学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林毅夫教授2009年提出的中国本土原创概念和原创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总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经验,提出的一套能够更好地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现象并推进其发展的理论体系。2025年1月6日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理论。
新结构经济学以“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为其观察真实世界现象的视角。“一个中心”指以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给定、随时间可变,具有马克思主义“第一性物质”属性和还原论中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最小组成元素属性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作为理论分析的原点和依据。“三个基本点”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包含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生产结构内生于该经济体在该时点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基础设施结构和上层制度结构则内生于生产结构;二是指一个经济体中的各种扭曲是内生于不同层次结构的变迁由于市场失灵或由于政府的干预而背离了其内生结构;三是指由于结构和扭曲的内生性,各种经济运行的规律也存在内生性。
新结构经济学取得丰硕成果。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200多篇,《新结构经济学导论》获得决策部门高度关注。31家国内外高校成立研究中心(院),另30余家积极筹建,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8个。10余所高校获批教育部“中国特色新结构经济学博士专项”,10余所高校开设新结构经济学本科实验班,两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牵头教育部经济学“101计划”。新结构经济学的基本主张“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写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波兰政府采用为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
周边传播理论
周边传播理论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2013年提出的中国本土原创概念和原创理论,是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周边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学问。2025年1月6日,成功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理论。
周边传播的涵义有四个层次——时间的周边、空间的周边、关系的周边和事件的周边。现代社会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无不存在于这四个“周边”之中。
周边传播理论的诞生打破了西方传播学理论垄断中国传播学话语体系40多年的状况,也为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创新,周边传播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10月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4年1月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和14所著名新闻院校评选的本土原创传播学理论;截至2025年1月10日,陆地教授及其团队已经发表了70余篇周边传播方面的论文(团队外发表约100篇)和2本专著,有5篇论文获得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全国征文一等奖。周边传播研究团队还创办了周边传播中文网、周边传播英文网和周边传播公众号,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周边传播理论硕博士课程、招收周边传播专业方向的硕博士生,并举办了10届中国周边传播论坛和70余场学术讲座。周边省份的高校和媒体还自发成立了10所周边传播研究院(还有多所在建),体现了周边传播理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分析报告》介绍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遴选的过程。此次遴选原创学术理论的基础数据涉及157个复印报刊资料学术专刊,包含31万篇中文学术论文,从中提取114万次中文总关键词频次。经过初步统计、汇总、核查,汇总出38万个不同的关键词,再经过筛选后,共获得2521个学术理论。遴选课题组通过多渠道网络检索、人工智能辅助等方式,第三次筛选出30个原创性较强的学术理论,供专家们进一步研讨评议。第四次评选的第一轮专家评议又淘汰了12个备选的原创学术理论。在第四次第二轮专家的集体评议中,全国60余位不同学科的知名学者、学术评价专家、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编委会成员与学术编辑,对18个备选的原创学术理论再次进行了深度评议,并对所有备选与增补理论进行投票。最终,10个共识度较高的原创理论脱颖而出,当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学术理论。
经过层层遴选出来的十大原创学术理论,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检验,理论提出时间距今平均时长18.3年,其中提出时间最长的理论距今已有37年。